论社会伦理信用体系及其危机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伦理信用体系及其危机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伦理信用体系及其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论文,危机论文,体系论文,信用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发展市场经济不能不探讨伦理视角的信用问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意义不同的信用观念,一种是经济学视角的信用,本文将此称为经济信用;一种是伦理学视角的信用,本文称之为伦理信用。就已有的理论成果来看,我们对经济信用有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伦理信用却没有给以足够的关注,甚至抱有鄙视的态度。如今我们是不是应该对此进行反思?经济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与商品货币相联系的一种借贷行为,是作为独立形态的价值的特殊运动。根据马克思的分析,这个运动一般来说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和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其独特之处在于这种运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是以借贷双方都能够获得现实或未来收益为前提的一种交易关系。经济信用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标志和次生动力。从交易方式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一定是从实物经济发展到货币经济再发展到信用经济。在这个进步过程之中,除了经济原动力的作用之外,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动力同样在发挥作用,这就是社会伦理信用。如前所述,作为独立价值形态的特殊运动的信用是以双方都能够获得现实或未来收益为前提的,其中的贷方凭什么确认自己能够得到未来的收益呢?仅仅是契约本*

2.探索伦理信用内涵的出发点。作为道德准则的信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与仁、义、礼、智并列的道德规范,它强调无论对人还是对己都必须发自内心的诚和实,信用与牟利之间没有功用性的联系,是一种实质理性,并由此区分君子和小人,而有“言而无信非君子也”的道德评判尺度。这种以儒家文化为精神特质的伦理信用是一种发自人本体的道德需求,并无法律的制约,于是在世俗的生活里人们对于伦理信用可以讲也可以不讲,讲者得名声,不讲者也不会受到什么制裁。这样一种应然的、自律的伦理是最高层次的伦理,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尤其是在人们的物欲被激发并失去有效节制的情形下就更是如此。所以中国传统的伦理信用也就曲高和寡,由实而虚了。与此不同,西方的伦理信用是一种工具理性。富兰克林及追随者马克斯·韦伯就认为道德意义上的“信用就是金钱”,与职业责任、诚实、节俭、忍耐和仁爱构成了资本主义精神。不仅如此,在新教伦理的世界里,不讲伦理信用不仅会失去财富,而且会因为违背上帝的旨意受到惩罚。西方的伦理信用是外在的、他律的、带有惩罚气质的伦理。但恰恰是这样一种伦理信用观能够进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目*

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有责任寻求工具理性和实*

3.伦理信用是信和用的统一。所谓信,既可以指相信、信任,也可以指信赖、信心,(如果说相信、信任、信赖、信心这四个词所表达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话,那么,这个信字就包含着它们的所有内容。)信所包含的上述内容,通过传播在大众心目中的投射,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信誉。信誉总是相对于一定主体而言的,这既可以是某一个人、也可以是某一个组织。一个人、一个组织一旦在大众的心目中有了信誉,就会对他(们)的社会交往产生正面的或说是有益的效用、功用、作用,(如果说效用、功用和作用所表示的内容有所侧重的话,那么,我们所表述的用就包含了它们的所有内容。)并通过这些效用、功用和作用的发挥,给主体带来种种福利。这里所讲的福利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可能是功利性的,也可能是非功利性的。

4.伦理信用是一组以人或由人所构成的组织为主体的社会交往行为的道德准则。伦理信用包括三个层次:其一是信任人,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或前提。信任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是指在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间的交往中,认定对方是可以信任的,并以此作为交往的前提。否则,在各类不同的交往中由于彼此都是不信任的,或者需要用很多事实来证实对方是值得信任的话,那么人们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阻碍事情和社会的发展。在经济领域就会使社会交易成本恶性上涨。其二是言必真,这是社会交往行为的中介。言必真就是要言之由衷,言之由诚,言之由实。允许其由于各种善良的原因,不能说的真话不说或暂时不说,但是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说假话,要公平诚实,童叟无欺,表里如一等。其三是行必果。行必果不仅强调按照各自所作的承诺,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应该用实际的成果来履行和实现,而且还要求各类行为主体必须考虑行为的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社会整体的长远利益。

5.伦理信用是社会各类行为主体的一种道德实践过程。从道德实践的角度来看,信用是人们或组织在各类社会交往中,以信用原则为指导而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行为过程的信用具有三个特征:其一,是一个履行诺言遵守成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信用关系有口头信用(诺言)和书面信用(协议、合同、保证书等)。这种关系之所以能够建立,是因为关系双方有着各自某种能够用于交换的权利,能够实现互置的利益,并且交易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权利。这种关系运行中所包含的“相互交换规则”和“自愿交换规则”无不是以伦理信用维系的。(V·奥斯特洛姆等著《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其二,是一个公平互惠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各种社会交往,行为双方都是以对现实和未来收益的索取为前提的,无论这个收益是物质的或精神的,都体现了行为者的需求。满足对方的需求是满足自己需求的必要条件。那种只顾自己的需求,而忽视或践踏他人、组织和社会以及自然界的需求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其三,是一个创造财富的过程。每个社会主体以信用原则为指导的行为过程,常常就是一个使不同的行为客体(或称之为公众)因满意而形成理性的信任,及至产生情感和心理的信赖的

6.伦理“信用就是金钱”。从西方工具理性的认识角度看,伦理信用是一种必须追求的财富,这是一种精神财富,是一种可以转化为物资财富的精神财富。富兰克林用这样的一段话来描述信用就是金钱:“要记住,信用就是金钱。如果一个人把他的金钱放在我这里,逾期不取回,那就是将利息,或者在那段时间用这笑钱可以得到的一切给了我。只要一个人信用好、信誉高,并且善于用钱,这种所得的总额就会相当可观。”马克斯·韦伯认为这种信用是能够给人带来实际好处的一种美德。(《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市场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社会形态。市场经济又是通过各种交易行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特征之一的。既然伦理信用是一种能够带来财富的财富,那么伦理信用就是值得追求的。作为一种道德追求,伦理信用是每个人或组织在与各类公众的利益交往中,按照道德原则进行道德实践,而后获得社会的广泛称誉,树立良好的形象(美誉度和知名度的协调整合),即无形资产,这是当代社会所有财富中最宝贵的资产。如山东海尔集团始终追求良好的企业信用,守着产品质量不打折,售后服务不打折的承诺,将市场做大到全世界。由1985年青岛两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我国*

7.伦理信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是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合同与契约经济,是一种由有各种利益需求的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与关系。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观点,市场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个市场主体,受商品生产一般特性的制约,都具有为他性、服务性和为己性、牟利性相存的伦理二重性。互惠互利、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自然成为市场经济内生的道德律令和“游戏规则”。(唐凯麟《正确认识商品经济的一般特性,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4年第12期)体现这种道德律令的社会伦理信用体系是实现市场主体间商品、货币及劳务等价交换的保证,而决不是外性的与之相互冲突的对立物。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经济学原理》(台湾三民书局,第477-478页)一书中,当谈到经济信用时指出:“信用以信任心为根据,信任心推广,每个人藏在身边以备万一的最小额资本亦将有种种工具,可以用在生产的用途上。”“如果没有信用,换言之,如果因为一般不安全,因为缺乏信任心,而不常有信用,则有资本但无职业或无必要知识技能而不能亲自营业的人,将不能从资本获得任何利益:他们所有的资产或将歇着不用,或将浪费消减在不熟练的谋利的尝试上。”因此,“设社

8.伦理信用贯穿于人类活动的各个层面,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社会伦理信用体系。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信用是由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和国际信用组成的一个体系。在伦理学领域的信用是一个更为庞大的体系,我们把这个体系称为社会伦理信用体系。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个体系进行划分。例如: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由职业、固定资产、自有资金构成的物质层面信用和由身份、人格、形象和家族声誉等精神层面信用组成的个人信用;由政党信用、军队信用、法律信用等构成的政治信用;由流通信用、生产信用、消费信用和分配信用等构成的经济信用;由新闻信用、教育信用、广告信用、文艺信用、体育信用等构成的文化信用。上述各种伦理信用相互交错,形成了多维牵制的关系,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体系,将市场经济中各种不同组织形式的利益主体连接为一个共容共生的整体。当这个关系状态或网络体系是良性而稳固的时候,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教育、自然环境就会实现协调共振和人的全面发展。如果社会伦理信用体系出现危机并崩溃的话,市场经济也就将走到它的尽头。西方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和市场经济的研究,以及对企业精神影响下的政治与公众生活的研究都证明,讲求公平*

9.伦理信用体系与提高整体经济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走出短缺经济的阶段,开始步入相对的过剩经济和以结构优化、升级为主要任务的新阶段。然而,在近两年冰箱、彩电、空调、电话等消费品普遍进入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后,高一级的住房、汽车、保险迟迟未能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结构的升级实现速度异常缓慢,使经济的相对过剩呈现非规律性的扩张态势,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形成了极不利的制约。提高整体经济素质,实现资源整合效率持续最大化成为我国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大课题。由此,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提出往后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是提高整体经济素质。如何提高整体经济素质?许多经济学家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种种善良而有益的建议,其中以解决“消费无热点”问题为出发点,或主张用适度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的发展;或主张急需解决的不是需求不是和货币政策过紧的问题,而是体制和政策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些建议都是很有道理的,并表示认同。但仅有经济学的思考还不够,还需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对经济发展所需的社会伦理信用体系进行思考。

10.东南亚金融风波所暴露的伦理信用问题的警示。去年夏天开始出现的东南亚、东亚金融风波,先后席卷或波及到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香港、印尼、台湾、韩国、日本等国或地区。受到严重冲击的泰国、菲律宾、韩国等国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远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更不是出口产品的种类选择失当的问题,还牵涉这几个国家的社会伦理信用问题。众所周知,泰国、菲律宾、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均是国家政府高度干预型的,由来已久的国家政府决策信息严重不对称问题、政府强力扶植大型企业集团过度投资与企业高额负债问题、官员私开银行与钱庄牟取暴利扰乱金融秩序的问题、官员收受巨额贿赂严重腐败的问题,严重地破坏了国家的政治信用、制度信用、经济信用和生活信用,导致了民众对国家和国家经济运行状况及货币质量的不信任。因此如果说东南亚及东亚的金融风波对这几个国家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的话,那么,真正的灾难还在于金融风波前后民众对国家政府及整个社会的不信任。那么,这几个国家的经济复苏关键在于如何重建社会伦理信用体系。

11.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存在严重的伦理信用危机。我们不妨共同面对经济领域中的以下事实:在金融市场上,不以遵循市场规律为导向,不以企业及行业具体情况为依据,企业、政府某些机关和券商联手策划虚假的包装上市;上市企业与券商共同玩弄炒壳游戏醉心于圈钱发财;发行分明是不可能承兑的企业债券;一些银行人员截留储户存款炒股;券商非法操纵股市等行为,严重地动摇了人们对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信用依赖。保险公司间的不正当竞争;不及时的理赔和不守约的现象;投保人权益的模糊解释,使得想买保险的消费者疑虑重重。连连出现的严重的商品房质量问题和根本不配套的物业管理,以及对泡沫经济时期房地产业牟取暴利的深刻记忆,使能够买房又需要买房的消费者等待观望。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先提价后打折、压质压价、坑蒙拐骗、令人难以置信的有奖销售,使消费者迷失在物价尺度的混乱中,无法建立对商业的真正信任。各类企业组织间不守协议、违反合同、践踏法规、互相拆台、非平等公正的竞争等等,使得社会交易成本恶性膨胀,好的项目难以实施,对双方有利的合作难以进行,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牵制。经济生活中的信用危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

12.我国的伦理信用危机呈现出普遍化和本能化的特征。令人担忧的是经济生活中的信用危机已经扩大到了其他生活领域:在政治生活中虚报业绩欺上瞒下、贪污贿赂跑官买官、营私舞弊知法犯法等等现象;在文化教育生活中胡编乱造虚假广告、有偿新闻虚假报道、金钱交易虚假文凭、盗名剽窃虚假成果等等;并不是一种个别的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更令人可怕的是这些丑恶现象在很多人看来已是见怪不怪了。于是,在我们的各种交往中,甚至包括家庭生活中,我们总是先假定对方是不值得信任的,然后再去逐步排除这种假定,而不是先假定对方是值得信任的。比如,当我们在酒店里要了一种高级酒后,对服务员总是问是不是假酒,而不是问是不是好酒(1998年伊始的朔州假酒案对山西酿酒业的残酷冲击更是令人寒心);当我们生病吃了药之后没有什么效果时,我们自然地想到吃了假药;当我们用大额钞票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要验证那张钞票是不是假钞;当我们聆听一位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报告时,总是问真有这样好吗,而不是问人家怎样能做到这样好;当一位有权有钱的人被关进牢房时,我们总是想他是不是为某位更大的官员或老板作了替罪羊,是不是会受到应有的制裁,即使是公布了的宣判是否真的会执行;当我们得知某位领导或年轻

13.与社会伦理信用体系危机形成有关的观念。是什么观念造成了具有普遍化、本能化特征的社会伦理信用体系危机呢?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中,由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先后流传着这样一些我们异常熟悉的观念:以一切向钱看为中心的被扭曲了的白猫黑猫论、以先污染后治理为典型的发展代价论;以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为合理性行为的野草横财观;以官商合污、权钱交易为特征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论;以包括要公平就不能要效率、要公就要无私、要利就要舍义等在内的义利对立观;以“良心值几个钱”为口号的道德虚无论;以各有各的需求就有各种价值观为理由的伦理相对主义观等等。这些观念的共同前提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共同的落脚点是搞市场经济就要牺牲道德。为了发展经济道德必须走开。还有人认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在中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需求与欲望一下子得到释放,出现一些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形在所难免。显然这是代价论的另一种说法。于是,人们谈论资源危机、人口危机、核危机、生态危机和粮食危机,独独就不关注社会伦理信用危机。许许多多的人自困在假定的市场经济与道德伦理的两难选择中,将我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道德方面的信用问题

14.导致社会伦理信用体系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历史、制度与传播三个方面。历史方面的远因在于长达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义利观的非此即彼式选择模式的深远影响;历史近因是1957年反右斗争到十年浩劫,传统中的礼仪、仁爱、信用观受到无情的轰毁,在大多数人之间只留下了最原始的被动而无奈的生存关系。制度方面的远因则是长期的小农经济所孳生的政治集权化观念和习惯一直影响于我们的政治制度,在这种观念和习惯中,对国家政府、对执政者缺乏必须的监督和约束;同时缺乏法律制度赖以成长的平等与公正的观念基础和机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法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和引导人们的观念,结果是执法者违法、为公仆者为主人、为运动员同时为裁判。制度方面的近因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从政府到企业、从生产到分配持续过久的双轨制,人为地造成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化,竞争的严重不公平化,致使政府的腐败问题日益严重。传播的成因就感性层面而言,我们的媒体和文化商们过于媚俗,不是将人们的强烈物欲疏导向适当的物欲,而是极力地挑逗人们的非理性约束的物欲。就理性层面而言,我们非常缺乏像鲁迅先生那样的批判精神,既没有对传统义利观进行现实的批判,也没有对西方的资本主义精神进行

15.急需重建我国的社会伦理信用体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有序而持续地发展。重建社会伦理信用体系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的基本看法是:第一,在理论上,急需打破传统的思维和研究模式,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符合人类整体发展新取向,旨在提高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和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发展价值观;建立符合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决策管理理论;建立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牢固树立公平公正、诚实守信观念的舆论运行和监控模式。我们不应该再因为理论上的浮躁和浅薄,给人们的行为观念带来混乱,给社会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第二,在改革实践上,要从根本上走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渐进而富有实效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将完善以共产党为核心的多党合作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与培养广大人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建立逐步扩大的民主监督机制相结合,高度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将整肃党纪党风、惩治腐败与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相结合,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强制功能和道德的内化自律功能;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和政治改革中的权利调整、彻底转换政府工作职能相结合,实现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的协调并进;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主义理想中人的发展为目标

标签:;  ;  ;  ;  ;  ;  ;  ;  

论社会伦理信用体系及其危机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