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我受伤?关于人际交往的咨询思考_人际关系论文

为什么总是我受伤?关于人际交往的咨询思考_人际关系论文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关于人际交往的辅导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际交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际交往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经常产生矛盾的问题,因此,在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常常会接触到这一类问题的咨询。许多同学都曾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在交往中付出得多而收获得少。分析一下,不难看出,这些同学有一个共同之处: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他们经常体会与感受的是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承受的失望与伤害,严重时甚至萌生“永远不再理对方”的念头,颇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随着交往的深入与推进,同学之间便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对别人的要求与期望,要求别人一定要关注、关心自己。对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降低对他人的要求与期待,或者是跳出自我关注的圈子,易位而思,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获得彼此间的理解。

前几天,有一个细腻文静的女孩遇到了这类问题,鼓起勇气来找我。

生:老师,我觉得很伤心(刚说了一句,女孩的眼圈就红了,头低着,两手紧紧地拽着一本英语课本)。

我把一杯热茶轻轻地放在她面前,低声地问:“怎么啦?出什么事了?”

生:今天下午上体育课时,我本来以为玲玲会叫上我一起走的,可是她没有,她和另一个同学一起走了,下课后也没有叫我。

为什么仅仅因为没叫上她就会这么难受呢?于是,我接着问她:“你和玲玲关系很好吧?”

生:也不是很好,就一般吧。

师(作不解状):那为什么你认为她应该叫你一起去上课呢?

生:因为……(迟疑了一下)平常我都帮过她。

师:所以你认为她在上体育课时应该也叫上你一起走?

生:嗯。今天下课时,我就想她会来约我一起走的。可是,她没有,而是叫了另一个同学走了,那时候我觉得心里很失望。老师,您说她为什么不叫我呢?

我先不做回答,而是反问:“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叫上她吗?”

生:会,因为如果别人对我好,我也会对别人好的。

听了事情的经过,我有点哑然,这样的事以成人的眼光来看简直难以相信会出现在高中生身上,但这却确实是这个学生难以解开的一个心结。但我又感到很欣慰,因为她在难受的时候选择了对我倾诉,而不是把这件事埋在心底任其发酵。面对她的问题,我想引导她自己得出答案,让她自己走出这个认识上的死结会比直接给她解释或者安慰更有效,所以我跟她兜了个圈子。

师:是啊,别人对我们好我们也要对别人好,这种知恩图报是应该的,它是一种美德,同样的,助人为乐也是一种美德。应该说这两者你都有了,这是值得赞赏的。想来,你当时帮她的时候,她是快乐的,你也是乐意的吧?

生:是啊,帮助别人我当然乐意了。

师:你喜欢帮别人吗?

生(很肯定地回答):当然。

师(笑):乐于帮助别人,证明了你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及时地肯定了对方,学生颇为高兴)。我想,在助人的过程中,你得到了快乐,她也得到了快乐。不过,你能举个具体点的例子吗?

生(想了想):比如说,同学去擦黑板了,要洗手,但没有水,我就会递给她一张面巾纸。她很感激,我也很高兴,不过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她会不会觉得我这是在无事献殷勤呢?同学会怎么想我?

在这时,学生流露出了以自己的猜测来揣度别人心思的推理方式,这种心理很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在这个时候,我想可以适当地应用“同理心”的方式进行引导。

师:如果是同学拿了面巾纸给你,你会觉得她是在献殷勤吗?

生:不会啊,我会感激她的。

师:既然别人做了你只会感激她,而为什么你做了你就会觉得别人会认为你在献殷勤呢?为什么别人就得这样想呢?(再一次质疑)

生:她没必要的。

师:是的,她没必要。你只是想帮同学而已,应该说同学之间的这种帮助既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而且我相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表示的是自己的关心,是吗?(她点头)不过我想问你,是否你在那时就在想那个同学事后得还你这个人情呢?比如说她得还你一张甚至更多的面巾纸才能还清你这次对她的恩情?

生:怎么可能呢?我帮了她,又不是要她事后还我,一张面巾纸又没什么。

师:但你对她好了啊,你对她好了,当然她就得还你了,这是理所当然的啊。(故意以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跟她说,从而引向她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生:这是不一样的,对她好是我的事,而她对不对我好那是她的事,我怎么能强求呢?何况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师:这么说来,我们对同学好是我们出于本意地去关心与帮助,而不是为了想得到对方的回报了?虽然我们也希望她也能对我们好,但这是她的权利,是吧?

生:是啊。

师:这么说来,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不用因为自己帮了她就要求对方也得帮我们呢?

生:是啊?

谈话进行到这里,我便故意停了下来,静静地看着她,留下了空间和时间让她思考,刚开始的时候她有点茫然,等到我请她回过头去思考一下我们刚刚所谈的内容时,她才反应过来,原来我是在跟她说明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我们一些伤害,是缘于自己对别人有过多的要求而引起的,如果不过于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也就不会因为对别人过多的要求而受到伤害。

在本次的咨询中,我并没有应用多少深奥的咨询手段或者技巧,只是围绕学生日常的生活小事来谈,有时甚至看起来还好像脱离了问题。在对话过程中,我注意把握学生话里所藏的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将之明确指出来,进行适当的分析与讨论,在逐步地引入讨论中,由学生自己去领悟问题产生的关键所在,这时学生一般都能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出合理的选择。

很多时候,学生的情绪波动并不是无风而起,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她们的一些行为及思想归结为思想道德问题,去解释或者安慰。如本文中这个女孩的想法,是无意识中产生的,学生自己本身也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所以不能一开始便指责这种想法的错误,而应慢慢地把她潜意识中的一些思路重新引导出来,这样,学生自己便能够明白问题的真正所在,“心结”的真正源头找到了,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标签:;  

为什么总是我受伤?关于人际交往的咨询思考_人际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