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杨帆,雷铁军

杨帆 雷铁军

湖南省津市市人民医院CT室 415400

【摘 要】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西门子1.5T磁共振仪和8通道乳腺线圈对32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诊断均结合平扫T1、T2、DWI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其病变的信号变化,并测量DWI-ADC值,24例良性患者在(1.82±0.30)×10-3mm2/s,8例恶性患者在(1.010±0.16)×10-3mm2/s;绘制DCE-TIC曲线,32例患者Ⅰ型20例,Ⅱ型5例,Ⅲ型7例;计算DWI-ADC值与病理诊断符合率(χ2=6.710,P<0.01),有统计学意义;比较DCE-TIC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χ2=4.27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1.5T磁共振检查乳腺病变,对确诊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须在平扫基础上结合DWI和DCE来进行分析,才能增加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乳腺疾病;诊断

随着1.5磁共振设备逐步应用于临床,它具有高空间分辨力和高时间分辨力,先进的运动矫正技术使得磁共振乳腺成像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能显示乳腺的细微结构,并能显示较小的损害,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它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疾病,特别是早期乳腺癌和隐性乳腺癌的检出率,对乳腺疾病的治疗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32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1.5TMRI检查,就其扫描方法、成像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经临床体格检查或乳腺X线摄影、彩超检查的32例女性患者,均未行穿刺检查,一共36个乳腺结节病灶,进行MR检查后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诊断为BI-RADSⅢ级的经穿刺为良性仍在随访中;8例恶性病灶患者年龄36-67岁,平均48岁,均手术;24例良性病灶患者年龄22-51岁,平均35岁。

1.2检查设备和方法 使用SiemensVerio1.5T超导型MR系统,患者俯卧于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上,使双乳自然悬垂于线圈洞穴内,乳头对准线圈中心。扫描序列和参数:横断面T2采用tirm序列,FOV340mm×340mm,TR4000ms,TE63ms,TI230ms,反转角8°,激励次数2,矩阵384×296;横断位T1WI:TR6.04ms,TE2.45ms,激励次数1,其它同T2;DWI采用单次激发SE-EPI横断面脂肪抑制:FOV340mm×128mm,TR7000ms,TE84ms,激励次数3,矩阵192×192;厚均4.0mm,间隔0.8mm,b值为800s/mm2;矢状位T2WI:FOV180mm×180mm,TR3800ms,TE70ms,激励次数1,矩阵256×230;矢状位采用左右两侧分开扫描;增强扫描双侧同时进行,采用横断面三维系列FOV340mm×340mm,TR8.75ms,TE4.32ms层厚0.9mm,激励次数1,用(1+5)期扫描方法,即注射对比剂前扫描一期观察范围及抑脂情况,然后注射钆喷酸葡胺约15ml左右,以0.1mmol/kg计算,流率2.5ml/s,注药后15s开始扫描动脉期,连续5期,每期时长15秒采集图像128幅,总时长6min22s,结束后扫描一期延迟横断位时间为3min22s。表1 32例患者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分布

2结果

2.1病理结果 32例患者36个结节病灶,其中恶性病灶8例9个均为浸润性导管癌,直径0.4-3.2cm,平均1.8cm;良性病灶24例27个分别为纤维腺瘤21个,直径0.5-2.8cm,纤维囊性乳腺病3个,增生结节1个,导管内乳头状瘤2个。

2.2DCE-TIC结果 通过绘制时间-信号曲线(TIC)来观察病灶血流灌注情况,32例患者Ⅰ型(增长型)20例,Ⅱ型(平台型)5例,Ⅲ型(下降型)7例;通过图像观察病灶边缘生长及胸壁和腋窝的转移情况,病灶边缘清晰27个,病灶边缘不整、毛糙9个,胸壁转移1例,腋窝转移4例。

2.3MRI诊断结果分析 主要根据病灶的形态改变、信号特点和增强后的动态变化来进行,诊断由两名影像专业的副主任医师来完成,BI-RADS最终评估分类为3-6类,分类依据来源[1],汇总检查结果情况见表:

以ADC值=1.05×10-3mm2/s为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ADC临界值,计算DWI-ADC值与病理诊断符合率,(χ2=6.710,P<0.01),有统计学意义;比较DCE-TIC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χ2=4.270,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2例患者均从平扫、DWI、DCE结合来分析,在平扫可见24例27个良性病灶边缘光滑清楚,信号强度与周围导管相似或略高;9个恶性病灶的信号与邻近导管及组织相比更低,病灶边缘不清、欠规则,部分向周围浸润或与组织粘连[2]。其次,观察DWI图和测量其ADC值,DWI图的信号与乳腺组织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扩散有密切关系,恶性病灶细胞密集,水分子扩散受限,一般呈高信号;良性病灶扩散不受限或轻度受限,呈低信号或稍高信号;27个良性病灶ADC值在(1.82±0.30)×10-3mm2/s,9个恶性病灶在(1.01±0.16)×10-3mm2/s,根据资料研究[3,4],良恶性ADC阈值为1.05×10-3mm2/s或1.25×10-3mm2/s,8例恶性患者的ADC值与研究值仍有一定差值;虽有研究表明,ADC值在乳腺良恶行病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临床中仍然存在误差,所以要结合DCE来进行分析,1.5TMR增强扫描在显示乳腺病灶形态、数量与分布、血流动力学特征与肿瘤血管等方面更具潜力,9个恶性病灶在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说明肿瘤新生血管较多,供血丰富,静脉期和延迟期造影剂减少,病灶信号减低;而良性肿瘤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信号反而增加;所有病灶均绘制出TIC曲线,27个良性病灶均为Ⅰ型(流入型),9个恶性病灶有8个为Ⅲ型(流出型),1个为Ⅱ型(平台型),而此例的ADC值为1.06×10-3mm2/s,在恶性的阈值范围,所以当TIC曲线为Ⅱ型时,一定要结合ADC值或其它的检查指标来综合考虑,以增加诊断的正确率。

因此,1.5T磁共振在乳腺疾病的检查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观察细小钙化灶方面仍有缺陷,因钙化呈低信号,而磁共振多数系列需压脂,影响了钙化灶的观察,所以仍要结合乳腺钼靶检查,钼靶检查一直被认为是观察微小钙化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程流泉,龙莉艳.乳腺MRI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89-191.

[2]陈文静,汪青山,曾斌,等.乳腺病变动态增强MRI、乳腺摄影片、超声、病理对照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2,3(2):125-128.

[3]朱萍,王亚非,黄昊,等.MR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在乳腺结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2):1117-1120.

[4]程流泉,龙莉艳.乳腺MRI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44.

论文作者:杨帆,雷铁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  ;  ;  ;  ;  ;  ;  ;  

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杨帆,雷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