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论文_闻野

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论文_闻野

辽宁营口 115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使对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道路的建设上不仅仅需要现代先进的施工技术,还需要保证和提高基础工程的整体质量。然而现目前我国市政道路的建设成果不够理想,主要是由于对道路施工中的一些通病处理不当,促使最终的施工质量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在本文中对目前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通病问题进行提出,并且对此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整体的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预防

1市政道路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使城市中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同时涌向城市的人口也不断的增多,城市的整体规模不断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改善了居住环境。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加快所造成的问题也不断的体现出来,这些问题中最为主要的是城市交通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的市政道路建设不断增多,由于市政道路是我国城市交通建设中主要的交通形式,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质量不过关的情况。现目前我国也加强了对市政道路的建设,许多城市也在开展市容整改,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城市交通出现混乱的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还需要加强对交通网络的建设,并且对道路施工中出现的通病进行及时、有效解决。

2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2.1强度偏差

2.1.1 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稳定效果的影响。②水泥稳定集料级配不好。③水泥由于含水量不合适而不能在混合料中完全水化和水解,影响强度,发挥不了水泥对级配碎石的稳定作用。④水泥、级配碎石和水未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且拌合得不均匀,施工碾压时间拖的过长,使水泥稳定碎石强度下降,破坏了已结硬的水泥胶凝,碾压完成后没能及时的保湿养生。

2.1.2预防措施

①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稳定效果有明显影响。②材料首先选碎(砾)石和砂砾,用水泥稳定级配良好的碎(砾)石和砂砾。③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均匀拌合混合料,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2.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平整度差

2.2.1原因分析

①拌和站混合料不够均匀,碾压过程不均匀沉降;②碾压过程控制不严格,混合料摊铺过程使用机械不一样,造成局部低洼;③未及时人工消除碾压接茬部位的高岗或压路机停在刚碾压完的混合料上的低洼带,机械碾压过程不规范;④下承层平整度差,影响基层摊铺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预防措施 ①加强拌和站巡视力度,加强混合料拌和过程的规范性;②严禁 压路机在碾压结束后停放在刚碾压好的基层面上;③防止出现平整度较差现象,及时提示现场管理人员安排专人对压路机碾压接茬部位进行人工整平处理;④严格按照批复的碾压组合进行碾压,加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的规范性的检查,不允许出现轮迹现象;⑤除纵向拉线控制外,强调横向拉流动线进行检测,采用拉线控制松铺厚度,在摊铺前发现有低洼处时及时填补;⑥严格控制路基平整度,加强技术教育。

2.3水稳基层表面松散起皮

2.3.1产生的主要原因

卸料时自然滑落,铺筑时粗颗粒集中造成填筑层松散,压不实;混合料拌合不均匀,堆放时间长;运输过程中,不及时卸掉熟料,急转弯和急刹车,往往会导致摊铺机内出现局部大碎石集中的现象;送料刮料板外露现象。摊铺机受料斗两翼板翻动过速,积料多,极易使混合料离析。

2.3.2预防措施

①水泥稳定混合料避免熟料过久堆放,随拌随用。②禁止送料刮料板外露,以防止混合料在摊铺机内产生局部大碎石集中现象;运输时避免急转弯、急刹车。③加强拌合站的材料控制。一是上料仓的料不能出现间断现象,确保料仓内随时达到满仓;二是对不合格的原材料重新过筛,控制原材料;三是严格控制成品料,如发现有花白料、粗细离析等现象时,应重新拌合直到达到标准。④为确保混合料始终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应采用大车运输并用蓬布覆盖。

2.4水泥稳定基层裂缝的预防措施

充分重视原材料的选用及配合比设计。①水泥剂量与级配。②水泥品种的选择。③限制收缩最重要的措施是除去集料中的粘土含量,达到规范的范围,而且愈小愈好。④细集料不能太多。⑤水泥的水化和结硬作用进行的比较快,容易产生收缩裂缝。⑥根据当地的材料情况确定相应的配合比。施工时间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基层、底基层的施工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摊铺,工期最好选在夏季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若在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时,最好选在上午或夜间施工,加强覆盖养生。增加水稳碾压密实度。压实较密的基层不易产生干缩,因此在施工中选用20~25t振动压路机进行重型碾压。控制含水量。避免因施工用水量控制不当而人为造成的干缩裂缝,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控制最佳含水量。施工中对水泥稳定基层的控制。①加强拌合摊铺质量,减少材料离析现象。②尽可能的缩短基层集料从加水拌合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按试验路段确定的合适的延迟时间严格施工,确保在水泥初凝时间内完成碾压。③保证基层的保湿养生期和养生温度。及时养生。基层中添加粉煤灰。水泥稳定基层中添加占集料重量的10%~20%的粉煤灰,可以增加混合料的抗冻能力和改善混合料的形变性能,延缓混合料凝结。在混合料中加入膨胀剂。在水泥稳定粒料中使用减水剂,减少混合料的含水量,可以达到减少干缩裂缝的目的,同样混合料中加入膨胀剂可以减少水泥稳定基层的干缩裂缝。在混合料中掺入纤维。在水泥稳定碎石中掺入纤维材料,可以提高抗压强度。纤维的种类较多,有钢纤维,塑料纤维,也可采用麻筋等。

2.5检查井与路面连接处沉降及防治

检查井四周不充分夯实易出现沉降现象。①施工作业时,应当对道路垫层与检查井基层的施工质量予以严加管控,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②对于结构连接处的缝隙超过3cm的,需使用标号为C30的细石砼予以填充并使其密实;③在对检查井进行检查、验收合格之后方可进行回填施工,其填料应当为中粗砂、砂砾、碎石屑等,不得使用废料、淤泥、夹杂土等不合格填料进行回填,回填时应当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分层夯实,回填压实度应当符合相关要求;④在检查井的井盖以及井座等配套设施选择时,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选取,保证其型号大小同设计相符;⑤对于检查井与雨水口周围起稳固作用的钢筋,必须依照相应设计及规范要求予以施作,不得偷工减料。

结论

如今,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人们对于道路质量也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多数人出行选择的途径最主要的还是道路,因此道路在城市化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人们的通行中所依赖的道路出现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就会导致人们出行的安全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同时也会给我们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损失和不良的影响。因此,一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能稳定发展其重要的一点因素是保障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怎样做好市政道路的预防工作并保障它的质量过关,相应的管理部门和技术人员应当互相沟通,加以探讨,制定出一个合理详细的解决方案,以便在发现问题之后能够很快的处理并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吴世曾.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预防[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6):116-117.

[2]陈伟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处理[J].建材与装饰,2016(39):257-258.

[3]朱彦龙.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探讨[J].四川水泥,2016(04):60.

[4]王波.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浅探[J].建材与装饰,2016(09):239-240.

论文作者:闻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  ;  ;  ;  ;  ;  ;  ;  

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论文_闻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