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凤舞话村名-村名与图腾崇拜、自然宗教论文

龙飞凤舞话村名-村名与图腾崇拜、自然宗教论文

龙飞凤舞话村名
——村名与图腾崇拜、自然宗教

安希孟

村庄本是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也有野兽神灵坐镇保佑。野兽不仅是猎获、征服、食用和打击的对象,其血肉、骸骨也有神奇的力量,经由崇拜仪式给人类壮胆。例如,古代称勇士为“虎贲”,意思是如同老虎勇猛地追逐野兽,于是以虎贲为村名。以野兽为村名或以动物图腾为村名,并非不恭,而是含有自强不息、奋斗勇进、凭自力安身立命、勤劳勇敢的意思,并不表明礼仪治村、和衷共济,而是表示赫赫武功、崇尚进取、战斗精神、奋发向上。宗教往往以驯顺、服从、和平、节俭、约束、软弱教人,当然也有宗教颂扬暴力、凶杀、征战、争夺,并称之为“圣战”。村名的选取有时是为了防止雷同、标新立异,虽是无政府行为,各自为村,但也五花八门。村名创始人虽并非目不识丁,但也不是达官显宦、闻达之士。

一、地名与图腾名称

最早的地名、村名起源于图腾名称,先有原始氏族部落及其图腾,后有氏族居住地名称和村落名。此类村名也体现了原始宗族拜物教、万物有灵论等自然宗教特征。中国神话有自然崇拜与鬼神崇拜,远古的人类无法征服自然,就产生了万物有灵论,这些神灵被崇拜和祈祷祭祀,中国民间宗教可归入泛神论。神,虽指谓自然中的神,但仍与金钱物质、世俗庶务紧密挂钩,并不超凡脱俗。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神的存在。人有人神,树有树妖,山林草莽,枯藤老树,洞穴悬崖,都有神灵,蚂蚁有蚂蚁神,狮子有狮子神。但这不等于说,原始时代村名是事先有什么观念或理论指导,那完全是盲目自发行为,比较杂乱。

民间宗教也称拜物教,属于原始形式的宗教信仰。拜物教产生于原始神灵观念之前,被崇拜者广义为天体、自然现象、无生命和动植物;狭义上被赋予超自然的特性,使人产生敬畏与恐惧感。孔德认为,一般原始宗教的特点是拜物教。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将其称为万物有灵论。拜物教是万物有灵论的一种退化形态。古人对于诸如风霜雷电,山岭河岳,丰歉祸福的自然事物和现象无法解释,就崇拜某些被神化了的事物,由此产生了拜物教。

随着人类定居而产生的古代地名多来源于图腾。殷代的虎方是虎氏族居住地,殷人周围的其他方国,如“马方”“羊方”“林方”等,其名均渊源于他们所崇拜的图腾马、羊、林等。潘光旦认为,现在的土家族为古代巴人的后裔,均以虎为图腾,其所居之地多带“虎”字;以虎为图腾的彝族,世代所居之村寨、山冈、河流,名称多带“虎”字。

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具有团结群体、维系社会组织的职能。原始时代,龙、凤、龟、麒麟,甚至虎、豹、豺、狼、鹰、隼、野狐、鸡、犬,都可以是崇拜敬畏的对象,被看做族人的祖先,成为氏族部落名称、村名或地名。图腾既是敬拜之所向,也是恐惧畏惧的对象,如婴儿的服装、帽子上缀以虎、犬、猫、鼠等图像,借以吓人。自然界中一切奇诡现象,一切使人大惊失色、惊恐万状的事物,都在先民中激起巨大的想象力。图腾大多数是动物,少数是植物和自然物。历史上,各民族都曾高高悬挂图腾旗帜,向敌对方进军,有蛇图腾、鸡图腾、鸟图腾和青蛙图腾等。图腾一词表示氏族的标志或符号,如狼是狼氏族的图腾。对于人来说,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就是神。有些图腾是假想动物(如龙、凤),应晚于原始图腾,因为原始图腾是实际动物,龙、凤则是图腾综合体,是出于想象。

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或动物崇拜与鬼魂崇拜(或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一种宗教。原始社会人类盛行图腾崇拜,每个氏族部落都与某些动物(虎、龙、狗、猫、鸟、蛇、牛、羊、猪、鱼)或山川莽原、深谷悬崖、飞潜动植有亲缘关系。如古代崇拜老虎,便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使之成为权力的象征。此外,图腾可以壮胆,可以压倒对方,如皇帝的龙袍莽带。

1.3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患者一般资料、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及区分效度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十二生肖属于原始动物图腾,代表十二个氏族部落。龙是其中之一,和其它实际存在的生物并举。以十二生肖命名的还有鼠场村、六犋牛村、虎村、兔子村、龙冈村、蛇颈村、马峰村、羊和村、猴子店村、野鸡脖村、猪山村等。严复在翻译“图腾”时说,中国古代也有与澳大利亚人和印第安人相似的图腾,如虎符也是一种图腾崇拜。自然现象和自然力量成为崇拜的对象,叫自然崇拜,属于原始图腾崇拜,和后来的宗教不同,它们缺乏教义信条、仪式仪规。自然崇拜的对象可能是猪,也可能是蛇,甚至是藏身的洞穴。如广州许多地名、村名都以动物来命名,如鹤、狗、龙、龟等地,都与南越人的图腾文化有关。古代岭南越人崇尚鬼神,迷信风气盛行,这些以动物命名的地名、村名、山名,包含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冀。宗教是信仰与恐惧并存,村庄是今世和来世共在,都在此岸世界。自然与社会,今生和来世,内在和超越,物质和精神,本应势分两途。

在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下面层选用的沥青通常是石油沥青,而中、上面层选用的沥青通常是改性沥青。单从价格层面来讲的话,石油沥青价格要略低于改性沥青,但是其使用性能也同样有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在车辙指标上,通常公路工程使用的改性沥青车辙指标最高可以达到4000次/mm,而普通的是石油沥青仅仅为800次/mm。因此在进行沥青种类的选择时,不能单纯考虑沥青的价格,而是应该根据实际用途来进行选择。

村名使用野兽、害虫之名,表明村民深受其害,又无可奈何,只好以神明礼遇之,用文雅方式剿灭之。例如,血吸虫竟也被封为神(瘟神),用祭奠的方式,纸船明烛照天烧。其名崇拜,实则剿灭,这是国人对付邪恶的方法。瘟神,司瘟疫之神。古代民智未开,人们乞求神灵保护,古人惧怕恶鬼作祟,便奉祀以取悦于恶鬼,或采用招魂赶鬼等巫术形式加以镇制。

人类对自己所厌弃、所惧怕的事物、人物、动物、野兽,征服不了、降服不了、管理不了时,就在它们面前跪拜伏地,欢呼雀跃,戴上它们的面具吓唬别人;在战斗的旗帜上标示它们借以吓人,如乡间耍狮弄虎。人类亦用服从臣服跪拜的方式,麻痹它们,防止它们为非作歹,如对八蜡虫、狮虎鹰隼。当然,一面崇拜它们,一面不妨聚而歼之,杀而剁之,烹而食之。崇拜夹杂畏惧,颂扬伴随怨恨,服从旨在征服,自古如此。

二、龙骧麟振

许多地名、村名都与龙图腾名称有关。龙其实是较古老的地名,汉族是从龙、虎两个部落,将最早的村落和血缘姓氏家族连接在一起。先有家,有氏族,有部落,才有村落。龙、虎文化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信仰、祖先祭拜等原始宗教信仰。中华民族的龙、虎文化,始自远古女娲、伏羲。我国远古龙、虎图腾,分别由女蜗、伏羲两部落代表。女娲是龙,伏羲是虎,一阴一阳,相互依存。其中,龙女娲部落包括以鱼、龟、蛇、蛙、蜥蜴、燕、鹊、狼、犬等为图腾的部落。龙女娲和虎伏羲这两大部落的融合,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由此产生了第一个朝代——夏朝。而后历代中国皇帝自命为龙,皇后为凤,则应属龙、凤文化。在我国各个时期,有无数的“龙”“虎”地名。范三畏认为,伏羲是中华民族传说中最早的始祖;闻一多揭示其为氏族之龙蛇图腾;刘尧汉又进而揭示其原为先民虎图腾。“伏羲”古音读如“白虎”,古义实本“驺虞”,即“黑文白虎”之简称。

图像识别技术是以提取拉铆销位置周围图像的主要特征为基础,并将待识别图像与图像库的有限特征参数进行匹配,从而达到铆接位置识别的目的。计算机图像识别分为离线训练和在线识别两个步骤,每个步骤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应用程序。程序核心是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其中图像特征提取及离线训练方法直接决定了图像识别的准确性。铆接位置识别程序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不少村落名称和原始图腾崇拜神灵敬畏有关,如“龙凤呈祥”“福禄祯祥”“麟凤龟龙”等在村名中经常出现。村名、地名中含“龙”“凤”“虎”“象”“蛇”,乃原始图腾动物崇拜遗留。中国龙虎斗的民间故事,带“龙”字的地名,皆反映人们对“龙”的信仰和崇拜,表达了对幸福和祥瑞的期望。

浙江东阳村名往往被加以雅化,若只用“山”“岗”“岭”“坞”等字给村庄起名,容易雷同,有的村庄就根据山岗的形状特点,采用“龙”“虎”“狮”一类雄壮动物来表拟,如“龙山村”“虎峰村”“狮山村”等。而横店镇与马宅镇都有形似乌龟的山,山背上的村庄都叫“乌龟背村”。村民们觉得不雅,采用谐音,改称“湖贝村”。这又印证了崇拜夹揉敬畏、恐惧,二者相伴相生,如今常用“敬畏”一词,表示一种情结或情综,错综复杂。

陕西京当凤雏村出土的卜甲中,刻有周王室崇拜凤的卜辞。20世纪后期,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毛角的短尾鸟。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短尾水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扮演着图腾始祖的角色。

只有当财务报告的编制制度适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时,财务报告编制制度才能真正发挥效用。但是目前我国的财务报告编制制度的适用性不足。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上的,只有在真正实现资金的收入或者开支之后才会在财务报告中有所记录。因此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与过去的收付现实制的财务制度是不太相符的。同时,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会出现许多的相互抵消或者重叠的情况,然而出现的这种情况并没有及时解决,因此需要对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制度进行改革,提高其适应性。

太原阳曲县青龙古镇,原名“菁蒿嘴”。清嘉庆年间,村落“菁蒿嘴”有一王家庄,其先人由土地为生转向经商。王家来下海经商做买卖,学得一身做生意的本事,使王家的商号店铺有了一定规模。王氏族人王绳中为大清捐银百万两,皇家赏赐“百万绳中”匾额和绣有“青龙”图案的旗幡,“菁蒿嘴”便更名为青龙镇。王家大兴土木,五代人将整个村建成一条龙体形。此外,为了将青龙旗和村庄永远流传下去,王家决定将“菁蒿嘴”更名为青龙镇,以敕封的青龙旗为证。

龙是中华民族图腾,但并非自然界生长的真实动物。传说伏羲、女娲都是龙身人首,炎帝、黄帝的诞生也与龙有关。山西晋中诸多村名中都包含先民龙崇拜,如“宿龙村”“龙坪村”等。云南大理地区保留的图腾崇拜,村名中较多地体现了对“龙”的崇拜。以“龙”命名的村庄有“翔龙村”“龙凤村”“龙久邑”(现改名为马久邑)等等。

卧龙村,全国共10个。山东省青岛市卧龙村。明末毕姓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因有石状如卧龙,故名卧龙村。也有传说秦始皇巡游琅琊时,看到天空的云变幻出许多条龙的形状,廷尉李斯说:“是群龙行拜祖大礼,前来迎接陛下。”大家跪地齐呼:“祖龙福寿齐天!”从此,这山上空的云,经常呈现出龙飞龙舞的景象,人们就叫此村为“卧龙村”。清初,又因地处山麓凹陷处,改名“窝洛子”。1980年更名“窝龙村”,后恢复“卧龙村”村名。

有的村庄名称带有“龙”“凤”图腾崇拜意味。例如,北京带“龙”的地名,有二百多个,如青龙桥镇、龙湾屯、龙门庄、龙背村等。北京大兴县有个村庄叫“龙头村”,相传建立于明朝。村北有一道沙岗,是永定河泛滥淤积而成。沙岗横卧如龙,人称“龙身”;后在沙岗前建庙,庙前有两个泉,如同龙眼。后由庙演变成村庄,取名“龙头村”。

江苏太康龙曲镇龙南村。相传,龙曲镇西地,落了一条龙,天气炎热,人们纷纷往龙身上洒水。龙升天后,此处形成洼地,村民称“老龙窝”,“龙南村”也因此得名。

据调查,湖北黄冈市有八十六个带“龙”字的地名。重庆地名“龙”字频率最高。《重庆地名文化地图》公布,一千多个镇街乡地名中,带“龙”字的82个,带“凤”字的12个。“龙不离水”,丰都双龙镇、彭水双龙乡,其名都取自附近的两条溪流。

我暗下决心:这注定是一场不一样的旅行,我在途中为自己种下了一粒梦想的种子,我将会全力以赴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山东烟台莱阳有个村名带“豹”字,叫“豹础铺村”。村碑记载,豹础铺村附近的山上有一块很像豹子的石头,因此得名。中国农村许多地方河岳山川、嶙峋怪石被迷信的眼睛赋予神话含义,恐惧的眼睛里会出现神魔鬼祟。

多个村名叫龙头村,其中属山西长治西龙头村最具传奇色彩。公元617年,李渊举旗反隋,李世民一马当先,只见遍地蝗虫乱飞,李世民挥剑杀开一条路,来到西岭头村。李世民好友东海龙王太子小白龙为救万民,找到雷公、电母,谎称玉帝有旨降雨。霎时,西岭头村上空雷鸣电闪,大雨如注,蝗虫灭绝。小白龙为百姓违反天条,死后被埋在此处。李世民死后,村民们修唐王庙以纪念之。

许多村名叫龙宫(村),如浙江宁海一个小山村叫龙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宫村以龙为名,不仅是神话传说,而且确有地名以龙为称呼。贵州安顺有村名龙宫(镇),山西原平有龙宫(村),深圳有龙宫(村),湖北孝感有龙宫(村)。“龙”元素的融入,使得山村平添一份神秘与灵秀。

山东烟台牟平大山旮旯里有个村庄叫“牧猪夼”,以山地丘陵为主,延绵的丘陵,围成一条条山沟,称为夼,村庄分布在不同的山沟里。这是农牧经济概念,未必有图腾信仰。村碑记载,牧猪夼村原名“金珠夼”,清朝时,刘姓迁至此处,在大山里找到一颗金珠,取名“金珠夼”。后来,村里人觉得“金珠夼”名字太扎眼,就改名为“牧猪夼”,字面意思就是在山谷放养猪。云南有一个地方叫“西庄村”,原名高老庄,有我国唯一尊崇猪八戒的寺庙,有祭祀猪八戒的庙会。但西庄村并没有姓高的,这个村庄也不吃猪肉。

给村庄起名,只用“山”“岗”命名,容易雷同,有的村庄就模拟山岗的地理形势特点,采用雄壮、威猛或吉祥的动物来取名,如金华虎鹿镇有“龙山村”与“虎峰村”,浙江歌山有“象山村”与“凤山村”等。浙江横店镇有一个村庄,山形如龙,村名“环龙”。福建泉州盘龙村,后有凤旗山,前有鼓山,传闻有“鼓鸣旗开”之说,该地如巨龙盘卧,取名“盘龙村”。云南以动物为名称的村庄有马鹿沟村(昭通)、龙山村(元谋)、熊洞村、凤凰村(昆明)、凤鸣村、猪街村。

三、村名和麒麟凤凰崇拜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有着血缘亲属关系,把它们视为祖先和本氏族的保护神。这种图腾崇拜既是崇拜对象,又是该氏族的标志和象征。商代对鸟的崇拜融会为凤崇拜,鸾凤成为先民崇拜的图腾对象,人们相信它能带来祥瑞;楚人以尊凤崇龙著称,流露出浓郁的崇“凤”情结。这种精神寄托源于先民追求幸福,关爱生命的情结,这就是“凤”神字族的人本精神。

本世纪初当以西北和海上为主体的产区战略接替已打开局面、东部老区已开始显示出壮年阶段后期的许多特征时,一批长期从事勘探的老专家便以多种形式(包括集体向最高领导层上书)提出开展新一轮战略性开拓的问题。鉴于中国石油工业的主体已组成上市公司,建议这项工作宜由国家主持(包括出资)动员全国产学研力量进行。中央适时地决定,由当时的国土资源部新组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后来由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局接手)来承担此项工作并取得初步进展。

山东兰陵龙凤岗自然村,村东土岗,形状龙凤。据说,庄上出过一名“拔贡”,故村庄名“龙凤岗”。又说,龙取自庄东岗旳形状,如同巨龙;凤取自岗上滕本植物葛花藤,类似凤凰头上的凤羽之花,故称岗为“龙凤岗”。

凤,传说的百鸟之王,寓意祥瑞。先民地名中也有对凤的崇拜,晋中与凤有关的村名很多。两汉以后,以凤凰为代表的阳鸟崇拜兴盛。鸟崇拜是图腾崇拜的一种,世界各地鸟灵崇拜都崇拜太阳鸟。汉代,朱雀与凤凰很难区分,后代合称为凤鸟。

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就是宗教信念的源头。耍狮舞龙,龙舟竞渡,满含敬仰之心,使人威武雄壮。中华龙崇拜,龙其实是莽蛇,蛇其实也是小龙。蟒蛇为什么受敬仰?因为它使人类畏惧,所以就转化为信仰、敬拜,其实没有丝毫心悦诚服。人们对黑恶势力,在对暴君酷吏大盗匪首,征服惩治无望,就敬拜。神,造神运动,就是这么一批掌管不了自己命运的人塑造成形的,既而产生了豺狼虎豹、牛头马面、凶神恶煞、厉鬼妖精的形象。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对麟凤龟龙或龙凤龟灵,大概也就是这样信仰。中国有13618个“龙”村、11290个“马”村、2677个“凤”村。马不是耕地的马,是天马、神马、马神、马王爷。

在《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先民的神鸟文化意识》一文中,黄交军先生从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出发,考察了先民的神鸟文化。先民的神鸟文化源于上古神话,进而上升为图腾崇拜,构筑了“凤”神字族独特的人本精神。凤、鸾、鸑、鷟、鷫、鷞、鶠等,均与上古神话有联系,构成了一个特殊“凤”属的神鸟系列。神鸟文化与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存在广泛联系,在今天看来,就是动物保护、环境意识、珍爱自然、敬畏生命。

龙凤、麒麟是最早的图腾,也是中国古代神兽。麒麟,是上古的吉祥动物,本属虚无,但中国传统视为吉祥瑞兽,寓意送子辟邪。

长清南大沙河有麒麟村,起初为侯姓建村。明朝中叶,四邻村每年都在隔河对面的虎头山下唱大戏,据传只要鼓锣声一响,侯家庄就要死一个人。风水先生说是该家族犯忌,南边是虎头山,“虎吃猴”,村民商议为村子改名为“麒麟”,“兽中之王”能镇住老虎,于是村名就改为“麒麟村”。

大理地区的一些村名也体现出对“虎”的崇拜,以“虎”命名的村名也不少。在中国四圣兽中,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百兽之长,四灵之一,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多种神力。

四川资阳安岳林凤镇,原叫“麟凤”。林凤镇原名“染红铺”,文人墨客依据当地麒麟山、凤凰山,取名为“麟凤”。传说染红铺得罪河神,结果河水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玉帝派麒麟和凤凰前来收服河妖,将其降服。两位神仙筋疲力尽,化作麒麟和凤凰两座大山,永远陪伴当地人民。

河南林州麒麟台村,原名麒麟堂,因村旁有一座麒麟堂小庙而得名。据称,明万历十九年,一农夫拉套之牛生下了一头四不像的小牛犊——其形像鹿,头上有角;其身像龙,全身有鳞;四蹄像马,尾巴像牛。还没等晾干皮毛,它就站起来咬住铁犁吃起来。有人说:“这是麒麟,会吃铁屙金。”人们盖建一座小庙,塑造麒麟像,称为“麒麟堂”。后来,这村落便借用麒麟堂这个名字,称为“麒麟堂村”。

河南内黄县麒麟村,原名叫“三家村”或“三截村”。传说,村里一个农民套牛犁地,母牛突然倒下生了一只怪物,刚落地就到处乱跑,被打死。村里老人说:“牛生麒麟猪生象,这可能是头麒麟。朝廷派人来查看,果然是头麒麟。天降麒麟是国家祯祥。后来,黄河决口顺水漂来岳飞,村人遂把“三家村”改为“麒麟村”。

四川安岳起凤村,山上有茂密的楠竹,成为白鹤、斑鸠、喜鹊、凤凰栖息的乐园。竹山脚下住着一户王姓人家,王淼上山砍柴,发现一只受伤的凤凰,把它背回家中饲养,然后又把它放回森林。有一天,山洪暴发,王淼昏倒在泥石流中。闪电中,飞来一群凤凰,用嘴和脚爪子抓住王淼,簇拥着把他抬到安全之地。后来。他衣锦还乡,在河上修了一座桥。乡亲们建起跳墩石桥,取名为“起凤桥”,纪念凤凰对王淼的救命之恩。桥头竖起牌坊,上面刻着“气贯长虹”,两边对联是:“凤起丁桥过五峰,鹰啼亥谷闻三县”。

山东济宁市有凰翥村。翥,意谓凤凰高飞。陆机《浮云赋》:“笔走龙蛇,鸿惊鹤飞,鲸鲵溯波,鲛鳄冲道。”凤凰,意味吉祥。村北有山,如鸟展翅,名曰凤凰山,该村遂称“凰翥村”。史书载,该村始建于隋代,处于“孔孟桑梓之邦”,崇尚教诲。清道光年间为督理该村开展教诲,兴修了“督理文教阁”,位于凰翥村的南北大道上,俗称“文阁”。

2014年6月~2015年11月,将符合标准的32例患者设为TightRope组,采用TightRope重建喙锁韧带治疗;将2008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肩锁钩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钩板组。TightRope组平均年龄(32.14±6.10)岁(24~50岁),男性占86.40%,右肩占72.24%,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13±2.16)d。钩板组平均年龄(31.42±6.42)岁(22~45岁),男性占81.25%,右肩占78.13%,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4.97±1.40)d。两组平均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山东烟台栖霞唐家泊镇有“东五叫山村”,唐家泊镇南部的五个村名叫凤凰村。元朝全真道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被皇帝封为神仙,天下名士移民,纷纷落户栖霞。明朝正德年间,有一只凤凰,在山顶上叫了三声,刘姓在山侧落户建村,取名叫“西三叫村”。明末徐姓和牟姓又建村,叫“中三叫村”和“东三叫村”。明万历年间,不远绵山,那只凤凰又叫了五声,王姓迁来落户,取名“西五叫山村”。清顺治年间,刘姓又在东南侧建一村,叫“东五叫山村”。那个凤凰又在西南边的凤彩顶跳了两跳,后来迁入的两个村子就叫“东凰跳村”“西凰跳村”。

四、以野兽家畜等动物图腾为村名

包含动物名称的村名,原本就和动物图腾崇拜、神话传说有关,包含信仰因素,或祖先名人崇拜因素,具有原始宗教迷信成分或动物崇拜缘起。当然在有些情况下,民间传说、自然地理环境气候风物以及民俗,都融入了原始崇拜因素,被赋予民间信仰内容。例如一块石头、一段朽木,会被认为有精灵,有觉知。初民社会对于环境,就有些地理气候迷信和祖先崇拜因素,求生存的欲念产生了丰富的怪诞想象。凶虎猛兽的村落名称,也是弱者为自己壮胆的作法。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期许,也包含在村名中。山东胶东地区有很多村子以动物命名,如牛蹄夼、龙角山、虎山、羊郡等。有的是根据地形,有的出于对动物的敬畏。

除龙、凤以外,其它动物图腾崇拜也出现在村名里。村名涉及的动物,多是先民常见的动物。如山西晋中地区的“南三狼”“北三狼”等村,都曾有野狼出没;而“狐洼”“西狐”“东狐”“野狐坪”“狐家沟”等村,有狐狸的传说。黄鼠狼、黄鼬、狐狸精、狐仙,亦被视作神灵。

日语省略研究:回顾、思考与展望 …………………………………………………………………… 朱立霞(4.18)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逆水流龟村,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全村呈正方形、座东北、向西南。村堡布局取形于龟,因北面有溪水迎面而来,故称“逆水流龟村”。逆水流龟村堡为郑瑜所建。1640年,四品太常寺少卿郑瑜辞官回到故里虎门白沙村,他决定打造一个城防坚固的村堡以供族人居住。他花了一番心思,村堡取形于龟,四角望楼为龟足,北楼呈龟头,整齐有序如龟甲,便于防卫。

福建省宁德市龟龄村有上千年历史,命运坎坷,屡经变迁。相传,朱熹以及其得意门生曾在龟龄村讲学。这里有古老传说,有千年古寺——龟龄寺。在龟龄村村头有一座古朴的石拱桥,桥头竖着一块石碑——龟龄桥碑。

这些村名蕴含先民们对动物的特殊情感——敬畏。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象征祥瑞。《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民间有对动物的崇拜、对妖仙的崇拜,源于原始万物有灵论。五大家、五大仙,包括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民间俗称“狐黄白柳灰”(或称“灰黄狐白柳”)。有村名曰狐仙村。妖魔鬼怪、牛鬼蛇神,征服不了,无能为力,纳头便拜。河南上蔡县的奇怪村名蚂蚱王(村),以姓氏作尾缀代替村。这里蚂蚱多,王姓把村名叫“蚂蚱王”。1942年,河南遭旱灾和蝗灾,上蔡百姓跪地里祈祷:“蚂蚱爷,给俺留一点吧!”

奇怪的村名有很多。例如,河北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蛇盘兔村,有东西两个“蛇盘兔”,最早命名是以一条蛇盘住一只野兔而得名的。蛇盘兔是指地形外貌特征或者动物生存法道。

农村许多地方视蛇为神,甚至黄鼬、狐狸也是精或神圣。江苏宜兴把蛇分为家蛇和野蛇,分别称为“里蛮”和“外蛮”。人们认为家蛇保护人,是神物,家有蛇,米囤里的米就会自行满出来而取不空。福建闽南气候湿润,适宜蛇繁衍。在家中发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平安。湖南永州异蛇村,以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得名。

山西太谷龙坪村,原名“白燕张家庄”,村民由白燕迁居此地。后来人口、土地逐年增多,县里造册时,遂根据村边龙架山的山名,改定村名为“龙坪”。太谷白燕村与王村原为一个村,为殷商后期箕国都城箕城所在地。“白燕”村名来历与“殷人尚白”“玄鸟生商”的图腾崇拜有关。王村当初为箕城贵族聚居地,明代从白燕村分出。

狼、虎、豹,也曾是图腾。狼窝村,在石家庄市井陉县、涿鹿县。自元代建村算起,狼窝沟村已有700多年历史。元代称康家庄,村子远离平川,水源奇缺,一位风水先生说:“仓上梁一带有一座古坟,古坟上有一对石猪,猪头正面对着这个村进出的山口,因为猪要吃糠,很犯忌,改一下村名,便可无事。”村人认为猪吃糠,狼吃猪,狼比猪厉害,就改村名为“狼窝”,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狼崇拜。当然有的地方,比如狼窝掌,可能就是野狼出没,未必出于敬畏。

河北乐亭县有村名“刘狼窝”。明朝时,山西移民来到乐亭。刘狼窝周围也建立了很多小村庄。刘狼窝的邻村杨各庄建村早,人口多,多数人姓杨。两个村你争我占,刘狼窝处于弱势,人少势单。有人说,他们叫杨各庄,(羊)吃草,“羊(杨)吃了我们的庄稼,我们就是狼吃羊(杨)”。这村就叫“狼窝村”。现在有“刘狼窝”“封狼窝”“邹狼窝”等村。这大概等于以狼为村族图腾,心理上自认为是要压倒羊群的狼。

有多个村名“龙尾巴村”,其由来与山有关。山东省莱芜市、云南省曲靖市、山西省高平市、广西省阳朔县、陕西省宝鸡市都有龙尾村。山东莱芜有一个秀丽的小村庄,叫龙尾村。龙尾村源自黑龙潭的黑龙河,黑龙河经过龙尾村向汶河奔流而去。相传,黑龙王本是上天之神,因触犯天条,被玉帝逐出天庭,罚在人间吃苦受罪。他投胎到新泰县一李姓人家,名叫李赤,后在黑龙潭为王,掌管行云布雨之事。由于当地风调雨顺,李赤深受爱戴,被称为“黑龙王爷”。龙尾村所辖自然村中有南牛头河和东牛头河村,村头还有一块石头,被称为“牛肚子(胃)”。

以羊为村名,如北京大兴县名村大羊坊村。据《大兴县地名志》载:大羊坊“明代建村,时村民多以牧羊为业,故名羊坊,清修整南海子,辟羊坊角门于此,曾名大羊坊村。”开封羊尾铺村,《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捍卫兵灾记碑》记载,此村原名“扬驿铺”,就是现在的羊尾铺村。北宋时,这里是从京城通往扬州的第一个驿站,周围形成村落,人乎“扬驿铺”。民国时期的碑文落得也是“扬驿铺”这个名字。另有说法,北宋时期,这里是大臣杨亿的府邸,后人以名人“杨亿”称呼地名,渐成为“羊尾铺”。

山东莱芜名村羊里镇,历史悠久,相传是西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故里,故称羊里。山西曲沃古老村庄羊舌村,羊舌晋侯墓地位于岭地上,与春秋时期晋国的羊舌氏有关。羊舌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显赫姓氏,晋国著名政治家羊舌肸就是当时的名臣。姓氏的缘起,原本就和动物图腾崇拜、神话传说有关,包含信仰因素。山西阳泉市猪头垴村、山西晋中市羊头崖乡猪嘴村、山西朔城区大虫窝村,都含有祖先名人崇拜成分,含有原始宗教迷信成分或动物崇拜缘起。

山西晋中地区动物种类极为丰富,这也体现在村名当中。马、牛、羊与人类生活密切,先民的农业活动更是离不开它们。晋中与马、牛、羊有关的村名在动物类村名中占多数。有人说中国人也是羊的传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融合了羊图腾元素的龙图腾。包含阳图腾、鸟图腾、凤图腾的羊图腾,与龙图腾一起,诠释中华民族图腾文化,融合自然崇拜、食物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精神崇拜为一体。中华民族的始祖“华胥氏”的图腾是光华四射的“太阳图腾”,“光”就是“华”。在伏羲时代,“食物崇拜”的“羊图腾”“牛图腾”是原始畜牧之始的文化符号。

传统村名与民间杂神祭祀、自然崇拜有关。中华自古以农立国,希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牛羊成群。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我国是农业国,少不了牛鬼马神崇拜。牛王是农家敬奉的保护耕牛的神,即牛神。山西农村称牛王为“广禅侯”,并祭祀之。祭祀牛王可上溯至春秋时期。牛王,也是佛的异名,比喻佛有运载众生的大力。“大慧,我于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诸凡愚人虽闻虽说,而不知是如来异名。其中或有知如来者……知牛王者。”(《入楞伽经》卷五)中国很多地方称牛神为“牛神冉真人”。传说,牛王是孔子的学生冉耕,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论语·雍也》)冉耕喜好农耕,死后被玉帝封为牛神、牛王,专司人间饲牛事宜。清代李绿园于《歧路灯》中说:“唐宋间农民赛牛神,例画百牛于壁,名百牛庙,后来讹起来,便成冉伯牛庙。”明代冯应京于《月令广义·岁令一》中说:“牛有牛王之祀,而越俗有谬图冉伯牛之像以祭者。”秦国以牛作为勇力的象征,并奉为神,于武都郡立怒特祠祀之。“怒特”意思就是“体健气壮的牛”,引申为神牛。

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在奶奶家吃过晚饭回家。在回来的路上,不知怎么的,爸爸换上了一件黑色的衣服。这半路换衣服倒没什么,可是,“哈哈……”可是那衣服后背上却画上了一头肥嘟嘟的小胖猪。跟在爸爸身后的我,不禁哈哈大笑。

传统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有关农业、土地和牲畜的崇拜,可以囊括全部信仰。乔润令在《山西民俗与山西人》中说:“农业的祭神活动源远流长,所祀之神可谓名目繁多。在山西几乎无村不建土地庙,无家不供天地爷,无处不塑龙王像。县城里必建城隍庙和八蜡庙,每到春秋还有不少官方主持的祭典,以促农种,以报秋实。”

作为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分支,pH传感器在工农业生产、环境分析、医药卫生和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pH传感器按照检测原理可分为以下3类:pH电极、光纤pH传感器和离子敏场效应式(ISFET)pH传感器。

吉祥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核心是辟邪祈福,而雄鸡,正是这种愿望的华丽符号。鸡是白族的图腾之一,故白族地区村名、地名、寺名、石名都带有“鸡”字。我国带“鸡”字的地名很多。贵州省有1193个带“鸡”的地名,涉及行政村名、自然村寨名、池水、巅峰、江河、岩穴等。

为了增加消费者的规模,实体经济应该提供更多的优惠活动,不仅仅是利用降价促销等价格战来对抗网络经济,而应以吸引人群与建立长期发展战略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再建立忠诚客户群,定期举行一些优惠活动回馈这些忠诚顾客,让消费者感受到更多的实惠,增强吸引力。

利用CPTU实测资料来估算土层重度,Larsson和Mulabdic(1991)通过对在瑞士、挪威和英国的试验资料的分析,提出采用净锥尖阻力(qt-σvo)和孔压参数比Bq对土的密度或重度进行估计。

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通过EViews软件,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变量LGDP和LTTL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变量LGDP1和LTTL1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即变量LGDP和LTTL都是一阶单整平稳序列,因此,两变量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

山东临沂青驼镇,源于古城遗址一对形似骆驼、长有翅膀的石驼(书名辟邪)。这里是春秋时期“仲丘古城”所在,汉代曾修建过城池,为汉代“仲邱故城”遗址,汉唐时期是重要驿站。青驼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驻地有青驼、上庵两寺,据传,上庵寺是葛洪、葛玄祖孙炼丹之地。此外,还有河南登封骆驼崖村、河北保定骆驼湾,山西忻州骆驼村、大同市西骆驼坊村。

结语

传统村落是自然状态下的天人合一。随着人类历史不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离乡背井成为社会常态,人类离动物世界越来越远。在社会进步条件下,传统村落日渐衰微,行将成为历史陈迹。传统宗教信念让位于科学民主,世风更趋于现代法制文明。都市化也会致使某些动物性质的村名消失殆尽。

村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见证了当地人民生活的历史。此前自然和原始的聚落,有了村名,便有了生命,这才是地域生活的起点。这些村落此后发生的一切,包括成败荣辱和曲折坎坷,全都积淀在村名里,渐渐形成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村名的由来体现了村落的地形地貌、自然现象、经济社会发展,也包含了宗教信念、历史人名、神仙风骨。这比纯粹按地势、地形、地理命名为坡、洼、沟、河、湾的村名,多了人文与精神因素(神文也是人文)。

[作者简介] 安希孟,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已退休),研究方向为宗教学。

[责任编辑:韦素丽]

标签:;  ;  ;  ;  ;  ;  ;  ;  ;  

龙飞凤舞话村名-村名与图腾崇拜、自然宗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