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采用高频彩超诊断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平

(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中,运用高频彩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共收治36例不明原因腹痛患儿,作为A组;同期36健康体检儿童,作为B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高频彩超检查,观察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与B组比较诊断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检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肿大见于脐周、右侧腹腔内,平均淋巴结大小为(15.9±2.6)cm。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对不明原因腹痛患儿、健康体检儿童进行诊断,可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检出率,明确患儿的淋巴结大小、位置、血流情况等,存在临床应用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高频彩超;诊断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252-01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一般多在儿童中发病,主要表现:发热、腹痛、呕吐等。相关研究人员表示,淋巴结肿大患儿容易并发阑尾炎、淋巴结核、淋巴瘤等病症。

临床方面常通过高频彩超检查,本次研究重点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健康体检儿童接受高频彩超诊断的临床效果,以便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儿的病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6例不明原因腹痛患儿,作为A组;同一时间段选取的36健康体检儿童,作为B组。所有受检者家长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肝胆脾胰者、泌尿系统病症者、肠梗阻者、肠套叠者剔除。A组中男性和女性各22例、14例;年龄范围为5~10岁,中位年龄(7.5±2.2)岁;病程范围为2~6d,中位病程(4.5±0.6)d。B组男性和女性各20例、16例;年龄范围为3~11岁,中位年龄(7.9±2.4)岁。A组和B组受检者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性均不存在,但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采用飞利浦高频彩超诊断设备,为线阵探头,将频率设置为12MHz。取受检者平卧位,实行腹部探头常规检查。可进行探头加压,旨在及时将肠气干扰因素排除,做好脐部四周检查工作,明确有无发生淋巴结肿大情况。然后,对受检者淋巴结位置、淋巴结大小、淋巴结数量,以及血流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受检者诊断结果,经高频彩超检查可见淋巴结内血流增多,为树枝状血流/淋巴们样血流,即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A组和B组受检者临床相关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两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检出率的对比,均使用%代表,运用x2的方式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淋巴结大小情况,均使用X±S代表。组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则表示——差异性存在。

2.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诊断结果对比情况的分析

两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检出率实行比较,具有对比差异,A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诊断结果对比情况的分析[n=36(%)]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会顺着动脉、动脉弓进行分布,因为小肠内容物容易受到回盲部影响,所以易于在回盲部进行停留,这时肠内细菌、病毒产物会吸收,并且进到回盲部淋巴结,产生肠系膜淋巴结炎情况[2]。因为小儿的腹壁没有成人腹壁厚,同时腹腔脂肪较少、肠间隙内脂肪较少,故此可借助高频彩超设备的作用进行诊断,以此清楚的观察到肠系膜淋巴结状况,明确肿大淋巴结大小、淋巴结形态、血流等情况[4]。相关研究人员表示,肠系膜淋巴结纵径一般在7mm/7mm以上,而横径多为2.6mm/2.6mm以上,横纵经比值为1.5/1.5以上。通过高频彩超诊断,显示的图像非常清楚,利于医师进行观察。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诊断缺少特异性,所以在实际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应排除阑尾炎患儿,因为其右下腹能够探及肿大阑尾炎腹腔积液;肠系膜淋巴结核者,在早期不易于进行鉴别诊断,该病症患儿的病情会受到淋巴结内回声因素影响,出现液化、钙化、腹腔积液等表现,进而会对诊断结果的可信度构成直接影响;恶性淋巴瘤者,因为淋巴结一般为圆形、不规则形状,可观察到低回声征象[5]。由此能够看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大小、内部血流情况,有较大的差异性,临床方面应在早期做好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痛的鉴别诊断工作。

总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于患儿的正常生活、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定期采用高频彩超进行诊断,以便评判儿童是否存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情况,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疾病的检出率,再结合患儿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根本上改善患儿的病情,存在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海波.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5):950-951.

[2]徐华英,成燕,罗小军.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98-99.

[3]杭晓瑛,曹燕,朱菊芳.高频超声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分析[J].交通医学,2017,31(4):381-382.

[4]毛雪.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检查应用及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9):152-153.

[5]张华明,李广珍,雷向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8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3):94-95.

论文作者:陈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采用高频彩超诊断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