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总体理念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总体理念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局观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全局论文,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地方权利的扩大,企业逐步实现自主经营,多种所有制格局开始形成,利益格局多元化,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等等。在这种形势下,是否仍然需要坚持全局观念,怎样认识全局观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正确回答的重大问题。

一、发展市场经济,不能排除全局观念

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看,发展市场经济不可能排除全局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市场竞争的作用,各种经济活动主体都具有自我激励与自动创新的机制,具有分散的自主决策功能和价格信息传播的信息机制,从而使企业具有竞争的活力。但是,市场经济也并非万能,也有缺陷和不足的方面,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上价值规律的作用往往导致垄断,而垄断反过来又会破坏市场机制,排斥竞争,从而导致效率的损失。要克服这种状况就需要国家从整个市场经济的全局利益出发,通过政府的立法干预,如制定“反垄断法”、“反不公平竞争分法”、“反不正当交易法”等等,来保证市场机制运行的竞争环境。市场竞争机制的本质是有利于强者则不利于弱者,为了避免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而引发社会不安定,也需要政府从大局出发,通过收入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并通过社会保障体来弥补市场竞争之不足。此外,一些需要巨额投资而回收周期又长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特点,在市场中,难以吸引竞争者涉足,这也需要政府统筹资金运用公共财政来解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的生产决策是在分散状态下做出的,这就很难使产业结构合理和供求结构始终保持相对平衡,加之市场对资源的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无论从价格,信息反馈和决策到产品的生产、都有一个时间滞后过程,这对那种生产周期较长的部门和产业影响就更大,这就更难以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始终与需求量保持一致。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导致了市场经济国家出现周期性经济衰退和社会矛盾的产生,这也是这些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逐渐实行和完善政府对经济的间接干预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市场经济又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活动于其中的地区、部门、企业和单位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联系之中,都作为一个部分和市场经济整体发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尤其是市场经济进入现代以来,这种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部分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就显得更加紧密和突出,市场经济整体的盛衰兴败,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每个地区、部门、企业和单位。某些企业之所以能趋利避害,屡屡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考虑和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统揽和立足于市场经济全局来选择其经济行为,即使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中,为了使市场趋于繁荣而避免萧条,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滞后性,解决“市场失灵”的弊端,也常常利用税收、财政、金融等手段刺激、干预和调节经济,这都是一种以全局观念出发的经济行为。由此可见,建立市场经济,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和运行由计划转向市场,并不意味着对全局观念的轻视和否定,全局观念并不是排斥在市场经济之外的,而是渗透和存在于市场经济之中,是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坚持的一种观念意识。

二、全局观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来看,更加需要自觉确立全局观念,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这表明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政治上来说,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经济上来讲,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国有制、集体所有制、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因而,置于其中的地区、部门、行业和单位,就其根本利益来讲是一致的。它们作为一个部分和市场经济全局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息息相关。在它们之间即有相互竞争的一面,又有相互协作的一面。它们既要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又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需要的这一最高利益的制约。因而,这促使各地区、部门、行业和单位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全局利益,确立全局观念,在各种经济行为中,力图使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协调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各地区、部门、行业和单位应具备的意识素养。另方面,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新情况的出现,加之市场经济本身带有一定自发性和盲目性,一些地方和部门往往受自身利益的驱动,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造成经济生活失控,形成社会混乱,对此更需要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控制,需要对全民、集体、个人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利益统筹协调,更需要确立全局观念。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要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这就要求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实施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使私人资本的膨胀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制约,将凭借私人资本参与的分配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消除贫困现象,创造一个稳定,公平的社会环境,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再次,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旧的体制、旧的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规则逐渐推动效力,新的体制,新的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规则则亟待建立,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显而易见,这就更加显示出确立全局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局观念的确立,不仅涉及到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形成和健康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又是和全局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局观念支撑和促进着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实施。

三、增强全局观念,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全局观念,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掌握和运用这一辩证思维,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别是对当前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创造性地做好局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坚持全局观念,集中力量办大事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时指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在经济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它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办成一些对全局发展有影响的大事情。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情,就是要“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②只有把重点建设搞上去,建成一些大项目,才能带动全盘。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重点就是保了全国一盘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真想搞建设,就要搞点骨干项目,没有骨干项目不行。不管怎么困难,也要下决心搞。资金、材料不够,宁可压缩地方上的项目,特别是一般性的加工工业项目。这些小项目上得再多,也顶不了事”。③回顾建国初期的156项工程,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的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京九铁路,都是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重点,办大事的结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全局观念。

2、增强全局观念,体现中央在宏观管理上的权威性

在宏观管理上要体现中央的权威性,必须增强全局观念。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部门、行业和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坚决执行中央的决议,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工作。在新的条件下,要体现中央在宏观管理上的权威,必须改变过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中央说话,中央行使权力,是在大的问题上,在方向问题上”。④这就要求我们由过去的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搞好宏观经济调控。

3、坚持全局利益高于一切,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必须坚持全局利益高于一切。

全局利益代表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全局利益高于一切,这既是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关系的前提,又是一个党性原则问题。因为全局由局部构成,但全局不是局部的机械相加,全局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正因为如此,中央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总是要高于地方的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同时,“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是我们一贯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应当是中央精神与立足本地实际相结合,对当地人民负责与全国人民负责相统一。强调维护中央权威,决不是把应该赋予地方的权力收上来,而是要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职责和权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两积极性”。(--摘自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涉及到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在新的形势下,强化全局观念尤为紧迫和必要。只有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相互配合、步调一致,才能取得成功。这更需要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立足全局、了解全局、总揽全局、服从全局。

注释:

①②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7页,第16-17页,第16页,第278页。

标签:;  ;  ;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总体理念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