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通脉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120例论文_王东昇 曹岩

王东昇 曹岩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063000)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入选60例患者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在西医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温阳通脉胶囊,4粒/次,3次/d,温开水送服;对照组予地奥心血康胶囊,4粒/次,3次/d,温开水送服,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心电图改变明显,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温阳通脉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肯定。

【关键词】温阳通脉法;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若治疗不及时可迅速进展为AMI,甚至死亡。笔者自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采用温阳通脉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12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从唐山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中,选择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胸阳不振证诊断的40~65岁病人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治疗组60例,男33 例、女 27 例;平均年龄(56.3±8.7)岁;心绞痛病史(6.54±5.65)年;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15 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5例,静息心绞痛10例;UA临床危险度分层:低危组20例,中危组 34 例,高危组6 例。对照组60例,男 31 例、女 29 例,平均年龄(55.5±8.5)岁,心绞痛病史(6.35±5.46)年;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17 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7例,静息心绞痛6例;UA临床危险度分层:低危组24例,中危组 32 例,高危组 4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工作性质、病程分布、UA分型、UA临床危险度分层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初期先配合应用西医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抗心绞痛等药物强化治疗10天。病情稳定后单用试验药物对照观察治疗,观察期间,除伴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血脂异常,予降压、降糖、调脂药物以及病情变化,需紧急处理外,不再应用其他对本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其中治疗组60例,予温阳通脉胶囊(由瓜蒌、薤白、半夏、桂枝、细辛、白芥子、檀香、降香、川芎9味药物组成),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60例,予地奥心血康,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1.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的心绞痛分级标准及2002年国内UA危险分层制定[1]。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的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标准”治疗后心绞痛分级降低两级,或心绞痛改善一度以上,硝酸盐类药物基本不用者。②有效: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心绞痛改善一度,硝酸盐类药物减用一半以上者。③无效:心绞痛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治疗后硝酸盐类药物剂量没有变化或减少。④加重:心绞痛发作情况增剧,硝酸盐类药物用量增加者。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静息时心电图大致恢复至正常或达到正常水平。②有效:治疗后ST段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③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虽有改善但未达有效标准者。④加重:治疗后心电图ST段水平较治疗前下降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或T波由直立转为平坦,平坦转为倒置。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主要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主要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主要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共58例完成了试验,其中高危组6例,有1例演变为心肌梗死,退出试验,4例转为中危,1例仍为高危患者。中危组34例中,有26例转为低危,剩余8例与高危组转来的4例,合并为12例;低危组20例,其中1例自然脱落,12例转为II级心绞痛,7例转为I级心绞痛,剩余1例与中危组转来的28例,合并为29例。对照组共有56例完成了试验,其中高危组4例中有1例演变为心肌梗死,1例演变为快速房颤,而退出试验,1例转为中危患者,1例仍为高危患者;中危组32例,有8例转为低危,剩余24例与高危组转来的1例,合并为25例;低危组24例,其中自行脱落2例,另有8例转为II级心绞痛,2例转为I级心绞痛,剩余12例与中危组转来的8例,合为20例。

2.1心绞痛疗效比较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1

2.2心电图比较 两组心电图比较见表2

表1两组心绞痛疗效对比

注:经Mann-Whitney法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Z=-2.000,P=0.046<0.05)。

本次临床研究中,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的检测,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提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4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UA患者容易存在动脉管腔内皮功能障碍,若心肌耗氧增加时,极易诱发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发生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致使管腔狭窄,又或冠脉痉挛等,加剧管腔狭窄,使血流受限,氧供减少,诱发心绞痛。中医文献记载中并没有“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名,依据UA的临床症状,中医理论把其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的范畴。温阳通脉胶囊由古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基础上化裁而来,总共由瓜蒌、薤白、半夏、桂枝、细辛、白芥子、檀香、降香、川芎9味中药组成。方中瓜蒌涤痰散结,开胸痛痹;薤白通阳散结,化痰散寒;二药合用,既能散胸中寒痰,又能宣胸中阳气,共为君药。桂枝、细辛辛散温通,半夏、芥子化痰逐饮,共助君药温阳散寒化痰之效,是为臣药。檀香、降香、川芎芳香理气,化瘀止痛,以为佐药。全方共奏温振胸阳,化瘀通脉之功。现代有研究[2]表明瓜蒌薤白半夏汤能明显改善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小板聚集有强烈抑制作用,因而有利于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以达到预防或缓解心肌缺血的目的。地奥心血康该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从我国特有药用植物中提取的甾体总皂甙精制而成,是纯中药制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供血不足、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瘀血内阻引起的胸痹、气短、心悸、眩晕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有多方面的作用,与心血管有关的作用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保护心肌等,是冠心病病人的基础用药。临床观察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变化情况,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表明温阳通脉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华琦,张健.心血管疾病临床备忘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5-58

[2]何熹延,方蕴春.瓜萎薤白及其复方治疗心肺疾病和疗效原理研究概况[J].陕西中医,1991,12(7):33

论文作者:王东昇 曹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5月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6

标签:;  ;  ;  ;  ;  ;  ;  ;  

温阳通脉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120例论文_王东昇 曹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