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何祥礼

广东宏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所遇各种复杂地层。冲孔灌注桩适用于任何一种复杂地层,被广泛应用。在冲孔灌注桩的成孔到成桩的每个环节中,质量若是把握不好,很容易发生质量问题。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冲孔灌注桩的施工所遇工程施工难点及有效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冲孔灌注桩;成孔;清孔;水下浇注;拔管

前言

冲孔灌注桩是利用冲锤自由落地冲击力度对土层或岩石进行破坏打碎,泥浆循环出渣达到成孔。冲孔灌注桩稳定性好、承载力高以及施工孔深不受限制等优点,一些复杂地层都适用。但是冲孔灌注桩属于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隐蔽工程,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断桩等严重工程质量问题。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放线——护筒埋设——冲击成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混凝土导管安装——水下混凝土浇灌。

一、工程概况及项目特征

工程项目由6#,7#, 8#楼组成,层高分别为29层、24层、28层。建筑面积为76000 m2,地下室基坑已经开挖,离自然地面以下6.0m左右。原桩型人工挖孔桩而且6#楼部分已开始人工挖孔桩施工,但是由于降水、爆破基岩时对周边建筑影响较大,故将全部人工挖孔桩改为冲孔灌注桩施工。包括部分未施工完的人工挖孔桩,共有冲孔灌注桩103根,桩径为φ600,6根ZJ-7桩需要设计入微风化岩1倍桩径以上,其余ZJ-8型桩设计要求入微风化岩0.8m以上。孔底沉渣厚度要求50mm以内,桩长16~25 m, ZJ-7型桩的钢筋笼为通长配置,ZJ-8型桩的钢筋笼长为1/2桩长。

场地岩层呈不规则起伏变化,有些岩层分布坡角较大,呈山坡状形的变化,中风化及微风化可见裂隙,中风化裂隙发育。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情况列入表1。

二、施工中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

(一)成孔

(1)该项目场地的地质在粘土层中成孔时可以自成造浆,在砂砾层或岩层中进行冲孔则需要制备泥浆,利用泥浆泵将泥浆注入桩孔中,不断地进行泥浆循环来达到泥浆护壁及出渣的目的。

(2)在7 #楼ZJ-8型桩开孔施工时,所遇土层为卵石层,不利原始造浆。因此桩机就位后,先使用挖掘机将表面约1.5 ~2.0 m的卵石层扫去,再埋设护筒,回填粘土成孔,这样可以加快工程进度。

(3)6#楼有一部分是从人工挖孔桩改过来的,为了护壁不被冲孔时冲破,冲锤需要对中,误差不大于2cm,第一次落锤时先慢放,在确定冲锤没有碰到护壁后进行高锤冲击,并注意观察基桩成孔时有没有移位等。由于挖孔桩已过粘土层,孔内已无法原土造浆,因此,加入大量的粘土造浆,防止塌孔,确保成孔顺利。

(4)成孔过程中控制泥浆比重介于1.25一1. 35之间,泥浆胶体率大于85%,泥浆粘度在22 ---32s之间;清孔后泥浆比重要控制在15一1. 25范围,泥浆胶体率大于95%;成孔中经常进行泥浆测试,并作好记录,及时对泥浆比重进行调整。随着成孔深度的加深,不断向孔内输入优质泥浆,保持孔内泥浆面的高度,确保桩孔侧壁不至于因泥浆液面过低而失去泥浆护壁压力进而产生塌孔现象。

(二)终孔岩样的确定

(1)从先施工部分桩的施工记录数据和取得的岩样,经地质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结合邻近钻孔 地质报告反映微风化岩面深度比较等的综合分析,总结得出2个可行条件((2条件同时满足),确定岩层顶面:

①按正常冲孔成孔情况下,测得冲孔进尺在0. 1m/ h内。

②与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微风化岩面深度相比较,实际进入微风化岩面超过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所要求孔深。

(2)在确定微风化入岩面后,冲孔完成0. 5倍或1倍入微风化岩过程中,冲孔进尺仍按每h取岩样次。在这期间,冲孔进尺有超过0. 1 m/ h的,微风化入岩面按下一个反映进尺在0. 1m/h内岩面计起,直至满足设计要求的入岩深度。

(三)清孔

(1)由于桩孔深度较大,通过泥浆循环清渣的效果已不理想,使用抽渣筒进行清孔,并及时补给泥浆。用抽渣筒清孔后,再用1. 6 m锤径冲锤加优质泥浆对桩孔进行清底、清孔换浆,排除桩孔中的泥渣,以降低泥浆比重及砂率。

(2)清孔后,均必须使用泥浆指标检测仪器检测桩孔底部的泥浆指标参数,包括泥浆比重、砂率、粘度等3项泥浆指标,检测孔底0. 5 m范围内泥浆比重在1. 15—1.25、含砂率≤8%、泥浆粘度≤28 s。用固定测绳测量桩孔四对角处的孔底孔深,沉渣厚度控制在50mm之内。

(3)在安装箍筋笼和导管之后,利用水封导管作排渣管,用真空泵反循环将孔底沉渣排出,进行二次清孔。

(四)钢筋笼制作和吊装

由于zJ-s型桩钢筋笼不是通长配置,为防止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钢筋笼产生上浮现象,采取使钢筋笼的4条主筋中向下仲延5 m,并加2道加强箍等措施;钢筋笼外侧每隔2m焊接70 mm厚钢筋垫圈,以确保主筋的保护层厚度。

(五)水下混凝土灌注

(1)现场设专人对运到施工现场的每车混凝土在浇灌前进行坍落度检查,确保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 22cm之间,对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立即进行退回处理。

(2)开塞时,必须进行混凝土埋管深度计算,确保开塞时的混凝土灌注高度不小于1. 3 m,使混凝土导管底端离桩孔底部0. 3 m,埋管深度不小于1m之后,连续灌入混凝土。

(3)在灌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埋管深度在2---6m范围内,禁止导管拔空,以免造成断桩事故;随着混凝土面上升到若干高度后提升导管并拆管,避免导管埋管过深影响到混凝土浇灌,一般都是安排专人负责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以及导管提升、拆除等工作,并做好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为保持桩身混凝土质量,在混凝土面到达设计桩顶标高后,超灌0.8m的混凝土,以确保有效桩身内无浮浆层,从而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

(5)6#楼的个别挖孔桩已终孔验收,但由于地下水较大而无法灌注混凝土,改为浇清水水下混凝土。由于清水粘度小,用普通的导管浇注必然会漏水。采用新兴螺纹接口快速接头导管,既轻便又密封。

三、桩身质量检测情况

桩身质量检测情况,详见表2

四、结论

针对冲孔灌注桩施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本文提出了孔壁保护、清孔及水下混凝土灌注中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并在某工程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任会军.浅谈建筑施工中桩基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6)

[2]李春凯.刍议建筑工程中桩基施工的几个问题[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9)

[3]马德强,赵华,颜巍.桩基施工振动对建筑物影响的测试方法[J]. 建筑. 2002(09)

[4]徐凯平.浅议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3)

[5]王小钢.浅析桩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 科技资讯. 2011(21)

论文作者:何祥礼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7

标签:;  ;  ;  ;  ;  ;  ;  ;  

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何祥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