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论文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文明瑶,邱广萍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摘 要: 传统教学模式目前仍存在诸多弊端。通过对现存问题的研究,开发了符合自身学情的移动教学平台。旨在利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信公众平台为高校课程教学打造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元教学模式,实现课堂、课下的无缝链接,构造一体化的教学闭环及良性生态系统,最终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实践证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教学平台对于破除传统教学的封闭性、间断性等弊端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教育信息化

1 概述

21世纪以来,我国网络普及率逐年提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以下统称《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8.6%[1]。互联网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尤为明显,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从职业结构上来说,学生群体占比最大,达25.4%。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手机进课堂”现象,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移动互联网+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心从搭建基础平台转向深化应用、促进变革,软件资源的建设正在逐步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2]。课题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性、便捷性及便携性,打造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教学辅助平台,能助力课堂、帮辅课下,实现课堂、课下的无缝对接,促进教学闭环和良好教学生态的形成。

2 现状

2.1 传统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存在一定的封闭性[3]、间断性及学习内容单一、学习材料匮乏、学习感受孤单等问题。由于教育成本等限制,高呼已久的“个性化教育”能否落到实处仍存在疑问。“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也并未使得高校课堂的“一言堂”[4]现象有所改善。除此以外,传统教学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评价体系也相对单一。许多高校对移动互联网对校园的必然冲击视而不见,在对“手机进课堂”一味的禁和堵中,师生关系日趋紧张,教学关系日益扭曲。

近年来的大面积实践证明了,统防统治具有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和省工的优势,大面积病虫害防控要积极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优势,利用高效施药机械开展社会化统防统治。

事实证明之一般原理在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中的适用——以《红色娘子军》著作权案为例 ...............陈界融 11.35

2.2 移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

课题组在2017级的两个计科平行班中进行“小助手”平台的应用实践,限于篇幅,仅截取一门课程的两个班的部分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其百分比堆积条形图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移动教学平台的应用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隐匿性肋骨骨折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骨折程度较轻,容易受到胸部其他组织影响[1],导致误诊漏诊。X线检查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的确诊时存在较高的漏诊率,并且辐射大,对人体的伤害也较大,不被被广大人群所接受,新的经济方便的检查手段成为人们探索的重点。DR检查作为近年来使用率较高的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2],其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确诊也有着重要的帮助。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就诊的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DR检查和X线检查,不同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了解不同检查手段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确诊情况,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师生可利用“小助手”在课堂完成签到、提问、讨论、练习等任务,大大提高操作效率,操作趣味性等,也能更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专业,每门课程,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教学环节。应遵循以课程内容为本,信息化平台为辅的原则。

3 对策及实施情况

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小助手”,在“资源”页发布课程相关学习资源,包括章节课件,微视频,学习文档,知识链接等。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面临学习内容单一,材料匮乏,感受孤单等问题。移动互联网及微信公众平台能丰富学习内涵,降低学习成本,扩展资源形式,可采用符合年轻人阅读习惯的学习材料(如短篇、图像等),更容易被接受。同时,在学习群组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有共同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同龄人交流,能够相互督促、相互带动,促使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3.1 课前阶段

课题小组在对传统教学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及科学分析后,独立开发了符合自身学情的微信公众号——“口袋教学小助手”(以下统称:小助手)。从课前到课堂、课后,实现对教学的全面支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多元、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对于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手机在线教育看似发展迅猛,然而并不均衡。上述增长主要来自少儿英语,以及像新东方、学而思这样的培训机构,高校教育对上述数据的贡献并不突出。另外,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发展较为成熟。从美国的coursera,Udacity,edXd 到国内的“中国大学 MOOC”(www.icourse163.org),资源丰富、设计先进、知名度高、覆盖面广。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5]的发展相对滞后。移动互联网与高校教育的有机融合之路还很漫长。

图1 课前讨论弹幕截屏

图2 某生学习数据的概要统计

表1 是否使用小助手的部分数据对比

图3 是否使用小助手部分数据统计的百分比堆积条形图

“移动互联网+”高校教育对高校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不可小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谨慎对待。

3.2 课堂阶段

传统教学中,为避免学生沉溺网络,手机仍是许多高校课堂的禁止物品。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一次次对立中,师生关系日趋紧张,教学关系日益扭曲。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助手”工具试图变堵为疏,趋利避害,促使师生关系由对立转为协作。

随着在线教育移动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微信成为移动端学习的重要工具。[1]清华大学2016年4月推出的“雨课堂”算是课程教学公众号的其中翘楚。它是一个主要面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工具[6],以其简单易用、功能全面等特点得以推广。但要获得符合自身学情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还得更多依赖一线教师自己的努力建设。

3.3 课后阶段

课后学生可以自主下载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复习,例如本节课的录屏,实例源码,课件,视频材料等。并查看、上交作业,省去了集中在教室收交作业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在线发起有关作业的讨论,促进交流。

利用“小助手”平台,可自动存储所有学生学习相关数据,作为学生的评价依据,使得评价值更科学,并有据可循。图2列举了某生部分统计数据及相关图表。教师可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

《报告》显示,在手机应用方面,在线教育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63.3%[1],稳居第1,遥遥领先于第2的23.2%。而其使用率目前只达到23.8%,位居12。可见手机在线教育的发展空间十分可观。

4 结束语

教师还可在“活动”页发布课前预习活动或课前讨论。移动互联网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能在较大程度上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提高学生参与度,稳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图1所示,是关于问题:“关系模式:(ISBN,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社地址,邮政编码)可能存在哪些危害?”展开的课前讨论。移动互联网环境为师生提供一个平等、自由、安全,且符合年轻人习惯的交流平台,能有效打破高校课堂的一言堂现象,促使新思想的迸发,促进教学相长。

(1)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仍应以内容建设、过程建设为主,平台支持为辅,切不可本末倒置。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教学有着积极影响,但也不可过分依赖。

(2)正确处理“手机进课堂”的利弊关系,统一师生认知。2015年7月1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要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等。但各高校对“手机进课堂”仍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手机进课堂”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怎样辩证地看待该问题、把握二者关系,趋利去弊,将其优势发挥到最大,是值得认真探讨的关键问题。

在一台匹配相继增压系统的TBD234V12增压中冷型柴油机上,设计文丘里管EGR系统,并以改造后的柴油机作为试验台架,进行带文丘里管的高压EGR系统对相继增压柴油机燃烧与排放性能影响的相关试验。该研究为相继增压、V型和较大型船用柴油机EGR系统优化匹配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采集数据,为今后的研究储备数据。与众多行业一样,教学工作中也有很多问题,以往只能靠经验或“小数据”来研究、解决,存在不少弊端。现在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能帮助人们发现并解决很多问题。在“小助手”平台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原始数据的收集,为下一阶段的学情分析、个性化学习指导等研究做好准备。

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分别对变性淀粉、复方精油、复方精油微胶囊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充分和溴化钾混合后进行研磨,用压片机制成透明片状。测试光谱范围为4000~400/cm。

参考文献:

[1]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2-28].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P020190318523 029756345.pdf.

[2]王瑛,郑艳敏,贾义敏,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6):3-14.

[3]陆远蓉.以移动互联网思维推动课程教学设计的变革[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3):6-8.

[4]王可.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6:380-381.

[5]王喆.移动互联网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175-177.

[6]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26-32.

Abstract: There are still many drawback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By research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a mobile teaching platform is developed,which was in line with its own learning conditions.The purpose was to use the WeChat Official Platform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mobile Internet"to create a multi-mode of teaching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university courses.The platform was designed in order to realize seamless links between classroom and after-class,to construct an integrated closed-loop and benign ecosystem of teaching.Ultimately,the aim of the platform was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mobile teaching platform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mobile Internet"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breaking away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such as closeness,discontinuity and so on.

Keywords: mobile Internet;teaching platform;WeChat Official Platform;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2945(2019)32-0023-03

*基金项目: 2017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编号:706);2017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特色创新类教育科研项目(编号:2017GXJK242)

作者简介: 文明瑶(1983-),女,本科,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数据挖掘;邱广萍(1981-),女,本科,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与人机交互。

标签:;  ;  ;  ;  ;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