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药交代探析论文_胡卧龙

益阳桃江县松木塘中心卫生院 湖南益阳 41341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药交代。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6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的23例患者进行静脉给药,观察组的23例患者进行口服用药,并且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发药交代,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发药交代前与发药交代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发药交代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药交代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47.83%;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观察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20/23),对照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17/2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师对口服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进行发药交代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药交代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抗菌类药物,是由人工合成的,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就是活性强、抗菌范围广[1]。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的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危害患者健康[2]。本文探讨分析了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药交代,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6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23例患者中有11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为19-55岁;观察组23例患者中有1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0-56岁;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给药方式

对照组患者进行静脉给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剂量,静脉给药的喹诺酮类药物通常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次/1d,连续使用5-7d。实验组患者采用口服方式进行治疗,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有:司帕沙星片,0.3g/次,2次/1d,以及盐酸芦氟沙星片,0.2g/次,1次/1d。

1.2.2 发药交代

要是在对观察组患者发药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发药交代:①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给药途径,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②药师耐心的向患者交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注意事项,向患者强调一定要按医嘱服药。③告知患者不能同时使用环孢素以及氨茶碱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会增加患者血液中的药的浓度,这样就会影响患者的新陈代谢。④让患者在饭后服药,在服药时多喝水。⑤指导患者正确放置药物,将药物放置在室内阴凉、防潮处,以此保证药物的有效性[3]。

1.3 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药物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服药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服药依从性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服用依从性对比

根据表1数据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发药交代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药交代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47.83%;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20/23),对照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17/2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化学合成药。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如果喹诺酮类药物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非常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而口服的用药方式,能够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4]。常见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能够通过发药交代避免,如:药师叮嘱患者适量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发药交代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发药交代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47.83%;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观察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20/23),对照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17/2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药师对口服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进行发药交代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春慧,李英,杨应军,贾妍,范晓莉.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药交代[J]. 中国药业,2013,22(12):122-124.

[2]刘芳,孙卫华,王宁.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药交代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9):293-294.

[3]徐向荣,庄安士,王娟.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5,(06):771-772.

[4]诸慧,肖忠革,金剑,金芝贵.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处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2356-2358.

论文作者:胡卧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  ;  ;  ;  ;  ;  ;  ;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药交代探析论文_胡卧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