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_李晓萍

谈音乐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_李晓萍

李晓萍 山东省寿光市上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262732

音乐课堂的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极有效地学习并感受学科美的精湛的教学技巧,它是教师学识和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升华,是教学规律性与教学独创性的完美结合,是求美和求真的和谐统一。

一、音乐课中的肢体语言

音乐教师的肢体语言是教学的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研究表明,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生动活泼,避免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音乐教师的动态艺术可根据动作部位的不同分为以下若干种类:

1.身体动作:通过躯干和四肢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

2.面部表情:通过脸上肌肉变化、眉、眼、口、鼻的活动和形状变化而传递信息。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教师情感过程的“温度计”。

3.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师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了大量的情感信息。

二、风趣的语言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是当前教育大讨论的一个论题。前段时间我在书上看到有位音乐老师把这个题目做了一些改动,即“让教育多些风趣,让风趣多些智慧”,我觉得挺有道理的。我认为能掌握风趣而富于艺术性的语言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实在是要去学习的方面。

三、发现、启迪、激趣,增长学生智慧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语言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恐怕并不全是。在音乐教学中,只有那些富有艺术性的风趣语言才能粘住所有孩子的心,帮助学生发现音乐的美,启迪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最终达到提高审美意识与情趣、增长智慧的目的。

1.帮助孩子发现音乐美。音乐的意境体现着音乐的力量。音乐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致的内心情感,而这些朦胧与多义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把握的。此外,音乐特有的形式还显示着一种理性的力量。这种特点与深刻的情感内容相结合,使得音乐具有深沉的哲理性。

2.启迪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运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可以启迪学生对词义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增加歌曲本身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使歌曲更具美感。

3.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是以一定特性的音响作为基本材料的。音乐的音响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四种特性。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听、唱、动、奏、写等内容自始至终离不开音乐的四种性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必须先解决好又难记忆又难理解的读谱知识,它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诸如音符的长短名称、拍号的含义、半音全音知识、复杂节奏型等,在学习时,学生们总是提不起兴趣来。如果教师在讲述这些知识时适当地运用一些风趣的语言,那么就可以使之变得妙趣横生。

四、实现心灵陶冶,完善健康人格

风趣的语言可以让音乐课“活”起来,使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着美的感受和体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在美的滋润下陶冶心灵、健全人格。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面对的并不都是生活中充满阳光的学生。他们当中,有的生活在不快乐的单亲家庭中,有的是被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称为落后生的,也有些是有智力障碍的……几乎每个班中都有一些性格缺陷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或抑郁、或脆弱……教师如果能适时、适度地使用风趣诙谐的语言感染他们,使孩子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加之音乐课的情感熏陶,长此以往,定能帮助他们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情,完善他们健康的人格。使不快乐的孩子逐渐快乐起来,使快乐的孩子更加快乐,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快乐中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新修订的音乐教学大纲也是这样倡导的:“一种成功的音乐教育将使学生会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群、人类,养成一种宽容与慈爱的情怀,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

五、体现教育民主,达到师生平等

风趣的语言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显得委婉含蓄,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学生在唱歌时,很多孩子含胸驼背,姿势很不好看。这时,我随意地问了句:“你们看见过大虾吗?互相看看,咱们班就有。”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唱歌的姿势很像弯曲的大虾,马上自觉地挺直了身体。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这种特殊的关系决定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是高高在上、威严可敬的。风趣的语言,缩短了师生感情上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能够体现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

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一个“情”和“美”字,而正是这个“情”牵动了无数颗心。教师要用语言激情,在演唱、创作、演奏中让学生动情,从而使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论文作者:李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  ;  ;  ;  ;  ;  ;  ;  

谈音乐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_李晓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