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波特罗创作中的艺术变形论文_傅毅,杨月华

浅析波特罗创作中的艺术变形论文_傅毅,杨月华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8

摘要:本文以费尔南多?波特罗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方法,解读了波特罗艺术创作中的艺术语言与艺术形象;通过研究波特罗的亲身经历和思想转变,深入了解了艺术家作品中艺术变形的原因;通过艺术化的角度和观点整理了波特罗在不同系列作品中的表达方式,梳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该艺术家的美学观念,表明了他的艺术作品中夸张变形的内容对当今社会的人们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是视觉效果还有心理感受上的影响。

关键字:波特罗;过度肥胖;艺术变形;夸张

一、波特罗的生平

1.1身份的转变

儿时的费尔南多?波特罗,为了摆脱贫困进入斗牛学校,立志成为一名斗牛士。现如今,波特罗是闻名世界的一位知名油画家与雕塑家。从一个骁勇的斗牛士到笔下生花的画家,是一次身份的巨变。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他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亦有着常人的困惑,在拿起画笔之前,他并没有把自己的一生规划为一名艺术家,而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成为一名斗牛士。这些冒险的、奇异的经历最终成为波特罗画笔下形象。也许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也许是发现绘画更能反映人类强烈的抗争精神,他匆匆的结束了在斗牛学校的学习生涯。但这种对斗牛的激情给波特罗留下了深刻的美学印象。波特罗对这个主题一直不离不弃,捕捉其中的色彩、勇气、优雅和美丽,并已跻身于用作品向这一古老仪式致敬的史上重要画家俱乐部——它的成员还包括戈雅、莫奈和毕加索。

1.2内在的体现

在波特罗的内心深处,有着关于对家乡麦德林的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与真挚情感。波特罗认为,早年生活的环境成就了他的艺术,如果他生活在法国,便会按照“既定的美的标准”去创作。波特罗要创造世界上没有的心中的美的艺术。正因为他出生于拉丁美洲那样偏僻的农村而没有受到外来艺术的干扰,加之他对本民族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他才能创造出连本地农民也喜欢的艺术作品。

二、波特罗艺术作品变形之形象

2.1乡土风情的回忆

早期波特罗作品中夸张变形的成分并不是十分突出。某日波特罗无意中把一幅肖像画,放到一块凸透镜后面时,画中人物变成了彻底的肥胖者。不仅没有了一般肖像画的正经感,滑稽的趣味和讽刺的意味油然而生。此后,他将画作都用凸透镜试着观察一遍,以此而得到的新的视觉形象运用到创作中去,作品的表现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作为一位艺术家,如果波特罗大师有任何独特之处的话,那一定是他强烈的美学信念。而且毫无疑问,这些信念鲜明地体现在了与其拉美——特别是哥伦比亚背景有关的作品中。他成功地将麦德林的地貌、哥伦比亚的传统食物和拉丁美洲的独特诗歌,转换以艺术的形式去感动每个人。[1]

2.2经典的再现

在他走出麦德林城,开始欧洲游学时,波特罗认为对于艺术家来说,如果没有见过大师的作品,就很难去表现自己的艺术。便开始一系列对古典大师的“临摹”,进行自我对经典作品的另类刻画。

波特罗不是被动机械的模仿,也不是无中生有的想象,而是主动解构,以自我的语言重新绽放绘画的光芒。波特罗曾说:“我以这些大师系列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同时也是我的独立宣言。”其目的是要证明绘画的风格是最重要的。而且艺术家很好的保留了原作人物的神态与气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我们对比的去观看这些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原型的作品时,可能会感觉到波特罗是诚实的,跟杜尚的颠覆与戏谑不同,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古典主义作品的尊重,这种异变的处理方式在吸引人们注意的同时也带来了美的享受,从而呈现出了“波特罗式”的绘画风格。

2.3对社会的反思

伊拉克战争夺走了六十万无辜平民的性命,给伊拉克人民带来莫大的痛苦。除了臭名昭著的关塔那摩虐囚事件外,又爆发出阿布?格雷监狱丑闻。波特罗得知后义愤填膺,立即以相关事件为题材,创作了近百幅油画、素描和雕塑作品,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反映了这一悲惨事件。[2]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囚徒个个身体裸露、双手被缚,肥胖的身体上伤痕累累。《阿布?格雷45号》中方格形的铁窗代表囚室,外面一片漆黑,真是人间地狱。这种的夸张变形的处理方式反映了这一事件,有力表达了对社会中的冷漠和人性的残酷的批判的态度。

三、波特罗艺术作品变形之内涵

3.1“肥胖”之美

“肥胖”是波特罗油画与雕塑最突出的艺术语言特征。这种肥胖不仅针对人物的描绘,波特罗所画动物、水果、乐器等也都是鼓胀胀的。[3]无论男女,每张面孔的表情、长相几乎同出一辙,体型肥胖,就连哥伦比亚总统、基督、圣母在其笔下也变得“肥胖”起来。波特罗不止给我们带来拉美的社会风俗民情、生命的思索和批判的力度,还带来了一种肥胖之美的悦目。

3.2“我画的不是胖子”

波特罗曾说:“我没有画胖子,在我看来他们很苗条。”他一直在强调:他的肿胀“肥胖”亦如贾柯梅蒂 的脆弱“瘦长”,都是一种对抗流行美的异变形式。

经过三年游学,波特罗大开眼界,回到国内,面对的依然是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不安,人性的虚伪冷酷充斥了整个国家。蠢笨木然的肥胖巨人在他的脑海里渐渐成形,这些胖人看似巨大其实内里空虚,就如充气的气球一样。他运用画笔鞭挞这哥伦比亚的社会现状。波特罗创造了肥胖之美,却又不是单纯的胖子,是哥伦比亚的现实。

四、结论

波特罗的绘画通过形体与结构的异变夸张形成一种形体与结构的肥胖,营造出一种肥胖之美。画布最终成为他的斗牛场,实现儿时的梦想,凭借臃肿的形体、明亮的色调和动作滑稽的胖子形象走遍世界,举世闻名。因此我对波特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进行一些尝试和研究。

论文从艺术家的生平入手,在了解了其亲身经历与思想的变化之后,结合他的不同系列艺术作品并进行形态语义分析,最后总结归纳出波特罗的艺术夸张变形的原因及表现,理解了波特罗通过其画面内容的“肥胖”之姿,对抗了当今的流行美,引导了人们对当今社会和美学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参考文献

[1]朱国良.费尔南多?波特罗“我画的不是胖子”.世界文化,2016年,第一期:26~28

[2]杜义盛.波特罗的“奇怪世界”.世界文化,2008年,第二期:30~31

[3]罗仕福.析波特罗油画艺术语言.艺术探索,2011年,第三期:66~67

[4]孙刚.“丰腴的大地”波特罗绘画中的肥美.艺术品,2016,第二期:84~92

论文作者:傅毅,杨月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7

标签:;  ;  ;  ;  ;  ;  ;  ;  

浅析波特罗创作中的艺术变形论文_傅毅,杨月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