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蔡成蓉

蔡成蓉

(新疆第八师石河子市134团医院沙门子分院检验科 83206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80例贫血患者研究的观察组,其中28例为巨幼细胞贫血(A组)、52例为缺铁性贫血(B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实验室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RBC/MCV、RBC指标值均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结论:对患者实施血液检验可为贫血临床诊断及鉴别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促进诊断准确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 贫血;血液检验;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076-02

贫血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发病机制存在较大差异性[1]。贫血的类型分为很多种,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为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不同类型的贫血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血液细胞检测可对贫血类型进行有效鉴别。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和鉴别中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8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性别:男19例,女61例;年龄:15~78岁,平均(35.4±8.7)岁。对照组性别:男22例,女58例;年龄:12~76岁,平均(34.1±5.2)岁。2组患者所有一般资料比较均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是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肘静脉血抽取,抽取血样为2ml。本次血液检测所用仪器主要为迈瑞BC—51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试剂为原厂试剂。检验过程中的相关操作及流程均是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红血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RBC/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各项血液指标所存在的差异性进行观察,并做详细记录。同时对观察组血液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符合率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的RBC、RBC/MCV值均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B组Hb、RBC值均显著低于A组和对照组,RDW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观察组MCV、MC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诊断研究发现,缺铁性贫血患者主要是在铁元素合成过程中出现声称降低,在声称降低中包含了珠蛋白等的下降,因此导致患者机体长时间处于缺铁状态,进而导致体内合成血红蛋白功能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发生[2]。此外,机体内的铁元素长时间存在一个缺乏稳定性的供应状态中时,其随着缺钙程度的变化在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导致红细胞的充盈程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机体中的红细胞的体积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临床检验中会发现患者红细胞的体积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状态。缺铁性贫血女性多见,女性处于孕期,月经过多,患有子宫肌瘤等均会造成机体缺铁性贫血,吸收障碍的存在通常会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本次研究中发现女性贫血多于男性,这与女性的生理期有关。

铁为人体造血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原料,贫血患者通常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铁代谢异常情况。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则是因为机体内贮存的铁缺乏或减少。因此不同致病原因的贫血患者起机体内铁的代谢水平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贫血诊断中对贫血类型进行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贫血类型的鉴别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对贫血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结合检验科贫血的筛查结果对贫血类型进行诊断和鉴别,但是基因测定方法的应用存在较多局限性,多数医院无法进行,因此需结合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3]。溶血性贫血主要是以红细胞寿命缩短或破坏过多、骨髓红细胞造血代偿性增加同时并存为特征。临床上实验室检查有红细胞破坏增多和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的证据,血红蛋白尿强烈提示急性血管内溶血,可考虑溶血贫血的诊断。根据初步诊断再选用针对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确定溶血的性质和类型。

血液检验是一项较为方便、安全、经济的贫血诊断方法。本次研究对观察组、对照组各180例研究对象进行血液检验,对受检者血液中的RDW、MCH、RBC、Hb、RBC/MVCV、MCV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BC、Hb指标均显著健康者,但其RDW指标显著高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健康者;巨幼细胞贫血RBC、RBC/MCV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和健康者;巨幼细胞贫血及缺铁性贫血患者的 MCH、MCV均显著低于健康者,组间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贫血临床诊断中对患者实施血液检验可有效提高诊断及鉴别的准确性,对疾病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开艳,初德强,江笑文,等.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9(1):624-625.

[2] 余艳丽,汪建军,任超杰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大细胞贫血价断中的初探[J].临宋输血与检验,2013,15(11):822-823.

[3] 郭丽.血液检验在100例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1):910-912.

论文作者:蔡成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0

标签:;  ;  ;  ;  ;  ;  ;  ;  

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蔡成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