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析,创意涂鸦论文_贺璇

科学解析,创意涂鸦论文_贺璇

陕西省榆林市第六幼儿园 719000

摘 要: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成人的评价对幼儿产生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年龄越小的儿童越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并把这种评价当作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全面客观的评价对于激发、维护、保持幼儿参加绘画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涂鸦 作品 解析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教育评价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也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日本教育家鸟居昭美曾说过:“幼儿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幼儿的作品是幼儿对外界事物,对美的独特认识和情感体验的表达,是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的反映,反映了幼儿个性化心理需求和情感表达。因此,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是教师读懂幼儿内心表达,进而更好地保护幼儿的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一、要了解幼儿的涂鸦创作特点

幼儿涂鸦往往喜欢把无生命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东西,把静止的东西画成运动的东西,把毫不相干的东西混为一体,这种不受约束的表达是孩子所特有的,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幼儿的画也是富于想象的,可分为两个层级,一是联想,幼儿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把一些可能有关联的事物组织在一个画面上。第二层是幻想。幻想是幼儿按自己的愿望画出的几乎不可能的事物。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要尊重幼儿的绘画特点,善于对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准确找出其中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走向完美。

二、研究幼儿涂鸦的心理

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低龄幼儿,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绘画时总喜欢边画边想,会随着笔下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如幼儿拿起笔在画一个近似圆形的东西,会说这是一个皮球,但当圆没画好而变成扁圆形时,他就会说他画的是一个鸡蛋;在涂画苹果时,他会用自己喜爱的色彩涂染成黄色、红色、绿色,甚至是紫色的苹果,是由自己喜爱的色彩来确定苹果的颜色。

作为教师应接受幼儿这种随意性,不要一味地追求求真,而要肯定他们这种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积极性,逐渐帮助幼儿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慢慢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构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却经常看到“一切老师说了算,幼儿围着老师转”的情景:老师在黑板上画个范例,幼儿们照葫芦画瓢。评价的标准也只注重技能的模仿和训练的成果,如线条画得直不直,圆圈画得圆不圆,在这种像与不像的标尺下,幼儿的自由想象根本无从谈起。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能把“像”与“不像”,“对”与“错”当作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幼儿的美术作品反映的是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幼儿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故评价活动应以幼儿自身为主体。因此面对孩子们的作品,我们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让他们讲一讲画中的内容和故事。

四、要以鼓励为主来评价幼儿的作品

孩子的画就是孩子的话,他只不过是使用的是另一种语言。孩子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这种感受来源于其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思维及其独特的想象,并且受其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的限制。

如果你肯倾听,孩子的每幅作品都是画中有话,甚至,那其中的斑斓是你无法从画面上看到的。而且,每个孩子的认知经验及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各有特点,你可能引导孩子去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但是,不能用是与非、对与错、像与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画,否则会大大挫伤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失去兴趣,甚至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环境、遗传、教育的影响,其个性特征与能力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在评价时,要避免用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幼儿,要多做纵向比较。以鼓励为主来评价绘画成绩,帮助幼儿树立和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加强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进一步巩固兴趣的有效措施。教师要有爱心和细心,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你画得真不错”“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给孩子以自信心,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愿望,才能使每一位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

总之,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保护他们描绘这个多彩世界的积极性,更应在教育的同时发展潜能智力,并因材施教,通过绘画活动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具有创造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代晓蓓 幼儿美术作品评价误的规避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

[2]杨晓柳 儿童绘画教育“误区”和“评价”的探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2)。

[3]徐荣荣 于开莲 儿童的画与话——幼儿绘画作品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5,(05)。

论文作者:贺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科学解析,创意涂鸦论文_贺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