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才竞争与我国高校入学_大学论文

世界人才竞争与我国高校入学_大学论文

世界人才争夺战进入中国高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争夺战论文,中国高校论文,人才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清华大学近百种奖学金中,外企公司设立的约占二分之一;北京大学奖学金中,外企公司约占三分之二,最高额定到八千二百元。

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人才大战中,我国将面临严重的挑战。

前不久,在某名牌大学举办了一次特殊的讲座:题目为“中国人力资源面临挑战”,由美国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英文缩写GE)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麦考尔先生用英语主讲。据该公司的中国培训计划部刘晓西经理讲,去年,他们花在人员培训上的经费就达9亿美元。 今年,计划在中国4大名牌大学中(北大、清华、上海复旦、上海交大) 继续挖掘尖子生送往美国培训,他认为高额的资金投入,定会换来精良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在清华大学的近百种奖学金中,外企公司设立的约占1/2,且数额相当高,其中包括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IBM和GE 等跨国大公司。西门子在清华研究生院设立的一等奖为3000元。与之相反,国内企业却是寥寥无几,奖金数量也要少得多。

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路国强先生介绍,他们在清华投入1000多万人民币,建立了一所汽车研究院,聘用了清华四、五十位教授、学生和研究人员进行工作。IBM 公司也在清华建立了一座全国第一家数字图书馆,并投入上千万美元为其购置设备、培训人员。目前,IBM 驻京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就是清华的毕业生。

不仅清华如此,其它名牌高校也是外企公司猎取的主要目标。从前的外企是坐等别人上门,如今拉开攻势上门要人。他们不肯放过每一位他们认为有希望成材的中国学生。

北京大学的400多万奖学金中,外企公司的占300万左右。其中包括:NKK、东京三菱银行、摩托罗拉、宝洁、奔驰、菲利浦、三星、 松下、索尼、声宝,美国的GE几十种。菲利浦集团设立的一等奖为400元;奔驰公司奖给每位学生300元。最高奖是三星公司的特等奖8200元。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的高额奖仅为2200元,其余均在100—200元之间。而作为校内最高荣誉奖的“三好标兵奖”只有1500元,其余的奖金也只在几百元之内。

北京大学学生部的陈健龙先生遗憾地说:“目前,学生申请的大多是外企的高额奖金,而对国内企业和校内的低额奖却不屑一顾,想起来真是太可悲了。”

记者曾随机询问了几位北大学生:你知道几种奖学金?一位中文系的学生脱口而出:“奔驰、东京银行、摩托罗拉和美国的GE。”另一位法律系的博士生王锡洋同学就曾获得过韩国油公株式会社奖和三菱东京银行奖,而对国内企业奖却知之甚少。

宝洁公司每年从北大招走十几名学生,其中很多人曾获得过宝洁奖学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表现。

外企公司通常利用讲座、报告会和颁奖仪式向学生灌输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精神,而国内企业不重宣传,才会有学生择业时优先选择外企业公司。

注重企业宣传,投入高额培养成本,提供优惠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是外企公司吸引人才的“杀手锏”。

人大工商管理学院的卢教授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各种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在高收入和优越的办公条件面前,必然有人要选择出国或者去外企工作。

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的马晶认为: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是普遍现象,国家为了减少培养学生所付出的经济损失,规定每位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要交纳一定数额的培养费,按每年交2500元计算,一位本科生要交一万元。“钱,并不能留住他们,最主要的是靠国家在使用人才方面能有一套完善的激励体制。”马先生感慨地说。

人才市场,是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

在美国,单留学生一项每年就有10至12万的各国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其效力。1994年,美国各大学担任讲师以上职称的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和学者就有1187人。

1993年底,在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中国学生保护法案下,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学生、学者申请在美永久居留权,并获准通过。

面对如此惊人的数字,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在这场激烈的人才抢夺战中,保护自己的人才。

人才,是国家强盛的法宝,而用好人才又是其关键所在。

事实上,人才外流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否吸引更优秀的人回来和保护国内的人才。

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处的黄处长讲,自我国实行出国留学的政策以来,政府已尽了较大的努力,在住房、用车、生活待遇和办公环境等方面都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在科研课题上,也给予他们绝对的自由权,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国家需要他们。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的庄主任也提到,要留住人才就必须舍得投入。1993—1994年间,该校为了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又建了不少宿舍楼,并且每年举办学术沙龙,使他们在和谐、愉快、轻松的环境中生活、工作。

有关人士认为:人才资源的正确开发和利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衰败,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应当寻求对策,以保证在这场激烈的国际人才抢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本版特约撰稿 璋洁

标签:;  

世界人才竞争与我国高校入学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