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探析-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论文

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探析-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论文

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探析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

秦步焕 王中汝

摘 要 异化思想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思想。对其有“不成熟”和“思想高峰”两种不同评价。通过文本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后来并没有完全抛弃异化思想,而是延续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异化思想从微观拓展到宏观,深化了对异化扬弃的认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延续了异化劳动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异化劳动新的基本规定和特征,以及对克服异化的新认识,完整阐释了拜物教理论。

关键词 异化《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

关于异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国内外学界流行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不成熟的著作,其中的异化思想也是不成熟的思想,马克思“成熟”后就抛弃了;另一种则认为,《手稿》中的异化思想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高峰,后来马克思思想的发展是其创造力的衰退。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考察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三部著作:《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和《资本论》,可以展现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轨迹。

一、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多方面展现

马克思“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这些研究手稿即《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开创和形成的重要起点。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异化”在更多的情况下表示那些“意味着敌对性和异己性的关系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即主体活动的后果变成了主体的异己力量,而这种异己力量却反过来危害或支配主体自身这样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由于学界长期对异化劳动的关注,所以提起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人们印象较深的是异化劳动,甚至把异化劳动看作是异化的同义语和代名词。的确,异化劳动在《手稿》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手稿》不仅仅对异化劳动作了精辟阐述,而且还多方面地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异化现象作了深刻批判。

例如感觉的异化。马克思指出:“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即感觉与思维一样在人肯定自己的本质特征和自我价值、自我意义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感觉就是拥有的感觉,它使人越来越非人化,成为人的对立面。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指出,不拥有“是人的最完全的非现实,人的非人生活的最完全的现实,是极其实际的拥有”,这种“实际的拥有”是违反人性的拥有,即贫穷、饥寒、疾病和愚钝等。

结合辖区范围内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现状,积极推广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切实做好暖棚养畜、优化牧草种植结构、牛羊舍饲半舍饲养殖、牛羊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畜产品安全生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逐步改变牧区长期依靠放牧养殖草食动物的习惯,缩短放牧周期,由春、夏、秋、冬四季放牧转变为夏秋放牧,冬春季节舍饲养殖,切实挖掘牲畜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及时将研发出的最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依靠基层地区技术推广队伍,将实用性的畜牧养殖技术送到千家万户,进而在较短时间内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养殖户群体,使其成为先进畜牧养殖技术、草原生态保护技术的应用主体。

再如需要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具有丰富性,这种丰富性的需要证明着人的本质力量,为人的本质提供着新的补充。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需要异化,需要不再是证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底和确据,反成了奴役人的手段,不断地破坏人的本质力量。随着劳动产品数量的增长,“奴役人的异己存在物王国”也在不断扩展。资本主义社会中需要异化的主观表现是各种“病态的欲望”,其现实表现为:伴随着需要的精致化却是需要的野蛮化,“人不仅没有了人的需要,他甚至连动物的需要也不再有了”。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

第二,分析意识形态异化。《形态》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每一个企图取得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这个阶级必将“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在以往的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同国家一样都具有虚假性,都是“虚幻”的、异化的形式;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一定阶级的统治似乎只是某种思想的统治这整个假象当然就会自行消失”,这同国家的消亡即异化的扬弃是完全一致的。

(3)萃钯余液中和深度脱杂过程,由于PH升高以及中和渣夹带等原因,较多铂与杂质硒碲一道进入中和渣中,造成铂的分散和损失,并进一步降低了料液中铂含量,增加了萃取分离铂与贱金属的难度,影响了铂的收率。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终于完成了对剩余价值理论最为全面的论证。《资本论》对异化劳动的批判与《手稿》关于异化劳动四个基本规定的描述不仅一脉相承,而且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还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英语中,动词与介词或副词的搭配最为常见。该文将from、through、by和over、into分别输入“collocation”一栏中,左边的单词量设为0,右边的单词量设为4,所有的数据都以“relevance”排序,得到这些介词或副词与这组近义动词的搭配频率和相应的MI值,如表4:

又如消费的异化,即人(享受财富的人)把自己本质力量的实现“仅仅看做自己无度的要求、自己突发的怪想和任意的奇想的实现”,还没有体验到这种财富是一种完全异己的财富。在对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摘要中,马克思还分析了语言的异化:人的原来的直接语言已经成为“对人类尊严的侮辱”,“物的价值的异化语言倒成了完全符合于理所当然的、自信的和自我认可的人类尊严的东西”,人们彼此进行交谈所用的语言已经为人们彼此发生关系的物品所代替。

二、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拓展与深化

1845-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完成了《形态》,该著作被认为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马克思基于已经发现的唯物史观,将异化思想从微观层面拓展到宏观层面(国家、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深化了对异化的认识。

第一,阐述国家异化。马克思认为,随着分工的发展,单个人的利益与“所有相互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必将产生矛盾,国家就是单个利益与共同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由于统治阶级“把自己的利益又说成是普遍的利益”,因而这种形式是“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在以往的阶级社会中,各个追求自己特殊利益的个人认为,“这种共同利益是‘异己的’和‘不依赖’于他们的”,国家成了异化的形式和力量;国家的消亡就是这种“异己关系”的消灭,意味着社会本质的回归。恩格斯后来明确指出:国家就是产生于社会但“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国家的消亡在于“阶级的消失”,即异化的扬弃。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异化为“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

1473人高血压患者平均HCY水平为19.63±15.72μmol/L,平均男性HCY水平22.11±17.07μmol/L明显高于女性16.24±9.58μmol/L,并且随年龄增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升高,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01.

第三,深化对异化扬弃的认识。《手稿》指出,私有财产是劳动异化的“手段”和“实现”,只有扬弃了私有财产,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异化劳动;而“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只有共产主义才是“历史之谜的解答”。在《形态》中,马克思意识到,要扬弃异化仅仅扬弃私有财产是不够的,生产力的发展才是消灭异化的“实际前提”。要使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就必须把大多数人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并造成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这些“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只有生产力普遍发展了,才能消除“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这是共产主义成功的前提。可见,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异己关系的消灭”,而共产主义不仅需要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更需要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它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根本飞跃。

设计咨询企业大多以发票开具作为收入确认时间,虽然这种模式核算简单,收入可归集至所签订的合同中,但因成本确认以部门为单位,且成本大多发生在项目前期,与收入不匹配。存在延迟或提前确认收入的可能,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唯物史观创立后,马克思确实很少再用“异化”这一术语。但少用并不是不用,更不能说明马克思完全放弃了异化思想,特别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仍然使用异化猛烈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如邓小平所说,“至于‘异化’,马克思在发现剩余价值规律以后,曾经继续用这个说法来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雇佣劳动”

三、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延续与发挥

总之,《手稿》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批判,其异化思想得到了多方面展现。可以形象地说,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在这里不是异化劳动的“一枝独秀”,而是异化思想的“全面开花”。

本工程金属屋面造型曲线、弧线较多,薄弱部位防渗漏问题不易控制。金属屋面在温差大,长期暴晒、降雨、外力与形变等因素影响下多种材料伸缩变形不一致,致使水平搭接,垂直搭接,伸出屋面管道,采光板四周等防水薄弱部位产生渗透,我项目经过多方的考察研究论证,采用丙烯酸高弹防水涂料施工工艺,延长屋面的使用寿命,改善并保证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进一步拓展了金属屋面的应用领域。

第三条铁路,是“云南府、重庆计划线”。此线与己线交于阿迷州,与戊线交于威宁,与丁线交于叙府,与丙线交于泸州,而与甲乙两线会于重庆。这条铁路,与毕节正推进前期工作的昆明经曲靖、宣威、威宁、泸州至重庆城际铁路基本吻合。

首先,从异化劳动的前两个基本规定看。《手稿》所指的异化劳动的第一个基本规定是“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同劳动相对立”,即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成了反对工人的力量。异化劳动的第二个基本规定是工人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即工人同自己的生产活动相异化,生产活动成为与工人相对抗的活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写到:在工人进入生产过程以前,“他自己的劳动就同他相异化而为资本家所占有,并入资本中了,所以在过程中这种劳动不断对象化在为他人所有的产品中”,“工人本身不断地把客观财富当作资本,当作同他相异化的、统治他和剥削他的权力来生产”。换言之,不仅生产前“他自己的劳动”(即劳动产品)同工人相异化,“在过程中这种劳动”(即生产活动)也同工人相异化。可见,这里关于异化的表述与《手稿》关于异化劳动前两个基本规定的描述基本一致,充分表明了《资本论》对《手稿》异化劳动思想的继承。

其次,从异化劳动的第三个基本规定看。《手稿》从异化劳动的前两个基本规定推出了异化劳动的第三个基本规定,即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和生产活动相异化,造成人同自己的“类生活”相异化;人的这种自由自主的“类生活”贬低为维持个人肉体生存的手段,人从而丧失了普遍性和自由性,结果导致“人的类本质……都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资本论》详细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历史过程。在工场手工业时期,由于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工人“逐渐地失去了全面地从事原有手工业的习惯和能力”而“孤立和独立化”,“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受到压抑,工人的全面性和自由性逐渐丧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具有的与工人相独立和相异化的形态,随着机器的发展而发展成为完全的对立。”在机器大工业时代,工人“只具有操纵局部工具的特定技能”,其他能力则萎缩了;工人被机器扼杀而失业,“就像停止流通的纸币一样卖不出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分工以及“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人片面畸形发展而丧失了自己普遍的、自由的类本质,人最终同自己的“类”相分裂、对抗,成为孤立的单向度的个人。

最后,从异化劳动的第四个基本规定看。马克思认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生产活动、类本质相异化,也就是人同自身相异化;而“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因为“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由此得出了《手稿》中异化劳动的第四个基本规定,即“人同人相异化”。《资本论》进一步确认了对人同人相异化的思想,更加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对立的集中表现,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根本对立:“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和工人阶级的贫困积累集中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尖锐对立,是《资本论》对人同人相异化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和典型化分析。

四、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新发展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坚持并丰富了《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思想,而且还实现了异化思想的新发展,达到了对资本主义异化认识的新高度。

MOOC制作的首要工作就是对课程的全面把握,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碎片化细分,以建筑类专业课程《建筑构造与识图》为例,在教学中,依据工程施工及设计过程,精心设计六个学习情境,基础、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建筑施工图识读与绘制。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技能训练”、“能力提升,素质拓展”等主要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实际工作任务去完成项目训练。逐步实现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的目的。

一是对异化劳动基本规定的新补充。《手稿》虽然也指出,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互为因果;在现实中,异化的劳动产品和生产活动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但《资本论》则更进一步,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具有“与工人相独立和相异化的形态”,其中,“劳动条件”与工人相异化也就是生产资料即资本与工人相异化,劳动归资本以及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所有;明确了“工人的过去的和无酬的劳动”的“同工人本身相异化的形态”就是“它的资本的形态”。《资本论》第三卷说得更明确,“资本关系”使工人处于“和自己劳动的实现条件完全无关、外在化和异化的状态中”。资本同工人相异化,可以看作是对异化劳动理论的重要补充和丰富发展。从“私有财产”、“工人之外的他人”到“资本”、“资本关系”及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表现了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认识的深化。

二是对异化劳动特征的新表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提高生产的科学技术都归资本家所有,都是为了服务资本而存在,它们并不是工人自由意识的一部分,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外在的、异己的生产力量与生产工人相分离、相对抗。因此,智力因素同工人相异化成了生产力提高后异化劳动的突出特征,这也是《手稿》关于异化劳动的描述所没有提及的。

从马克思主义的初创到唯物史观的创立,再到剩余价值论的发现,异化思想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异化构成了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维度和独特视角,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理论线索。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内涵丰富,不仅仅是对异化劳动的精辟分析,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全面批判。从劳动、感觉、需要、消费、语言、货币、心理等微观层面的异化,到上层建筑宏观层面的异化,无不显示了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全面、生动与深刻。异化思想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前后具有一致性,它不是判断“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依据。马克思思想的转变不是认识论上的猛然断裂,更不是截然对立,而是一种理论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两个“马克思”的划分不仅在理论上割裂了马克思,而且在实践中也不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

四是对克服异化的新认识。从《手稿》中的扬弃私有财产,到《形态》中的提高生产力,马克思对异化扬弃条件的认识逐步深化,《资本论》则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来认识。马克思指出,“资本表现为异化的、独立化了的社会权力”,与社会相对立;同时,“由资本形成的一般的社会权力和资本家个人对这些社会生产条件拥有的私人权力之间的矛盾……包含着这种关系的解体”。随着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外壳越来越难以容纳日益增长的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这种剥夺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是工人对异化力量的剥夺,是异化的最终克服。

五、结语

三是对拜物教理论的新论述。《手稿》虽然提到过货币拜物教,并讽刺了那些“金属货币的拜物教徒的民族”不是完全的“货币民族”,但缺少系统的论述。《资本论》则进一步发挥《手稿》中关于货币异化以及感觉、需要的异化等思想,全面论述了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到资本拜物教的完整的拜物教理论。首先,商品本身体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但是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呈现出的却是颠倒的假象,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马克思称之为“拜物教”。其次,货币由商品发展而来,“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是更加明显耀眼而已。最后,随着货币转化为资本,尤其在生息资本形式上,资本如同物化的神一样自行增殖、自我实现,“资本关系取得了它的最表面和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拜物教的观念彻底完成。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是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异化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也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心理异化的集中体现。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②⑩⑬⑭⑮⑱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74、163-165、402、178、180-181、165-166、167页。

③④⑥⑦⑧⑨⑯⑰㉑㉒㉕㉚㉜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7、85、120、120-122、130、183、61、81、52、52-53、58、59、60、12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2页。

⑪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7、190页。

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页。

㉓㉖㉗㉘㉙㉛㉝㉟㊲㊳㊶《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8-659、391-392、417、497、495、743-744、702、743、89-90、113、874-875页。

㉔《手稿》中所说的“人的类本质”是指,以“类”为本质,个人与自己的类在本质上是有机结合、和谐统一的,因而人的本质具有普遍性;同时,人又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因而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人的类生活”则是指“生产生活”,也就是“劳动这种生命活动”。由于人的生产是全面的……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所以“人的类生活”与“人的类本质”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两者都是普遍的、自由的。参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58页。

㉞㊴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440、293-294页。

作者秦步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王中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 100091)。

[责任编辑:何海根]

标签:;  ;  ;  ;  ;  ;  

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探析-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