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分析论文_胡周全

胡周全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效果。方法:选取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共计2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并配以纳洛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共济失调期及昏迷期促醒患者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效果显著,患者清醒时间快,无明显毒副作用。

关键词:酒精中毒 纳洛酮 醒脑静

急性酒精(乙醇)中毒,俗称酒醉,系由一次饮入过量乙醇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 转为抑制的状态,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抑制及休克。目前临床上除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外大多采用加用纳洛酮对抗急性乙醇中毒。为了探及更多乙醇中毒治疗方案,我科就近来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情况作出以下汇报分析:

1、资料方法:

1.1临床对象: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入选共计201名。随机分为治疗组(n=102)与对照组(n=99)。治疗组男性78例,女性24例,年龄19~55岁,平均48±1.96岁,其中兴奋与共济失调34例,昏睡与昏迷68例,平均就诊时间88±12.6分钟,摄入乙醇量130g±46.2g;对照组男性72例,女性27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46±2.03岁,兴奋与共济失调35例,昏睡与昏迷64例,平均就诊时间85±13.8分钟,摄入乙醇量122g±40.7g。两者在年龄、男女比例、饮酒量、中毒程度及就诊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排除: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2)同时服用药物中毒者;3)、精神疾病患者;4)合并头部外伤者。

1.2诊断标准:1)有过量饮酒史;2)呼气或呕吐物有酒味;3)诊断分期符合《实用内科学》乙醇中毒诊断标准[1]。

1.3治疗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进行乙醇中毒常规治疗,包括吸氧、保暖、心电监护、5%~10%葡萄糖水静脉滴注、抑酸、保肝、纠正电解质紊乱及维生素B1、B6肌肉注射,频繁呕吐者肌注甲氧氯普胺,呼吸困难时给予呼吸支持。此外纳洛酮0.4mg-0.8mg静脉推注,必要时每30min重复注射,直至症状消失。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20ml加入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1.4疗效观察:治疗开始后每30分钟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记录用药后共济失调组症状减轻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昏迷组出现角膜反射时间、症状减轻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等。完全清醒包括无头晕头痛行走不稳等表现。

1.5疗效评定:以患者意识恢复,能正确回答问题为症状减轻时间,以神志清楚,无行走不稳头晕头痛等表现作为完全清醒时间。患者意识无恢复,进行血液透析或死亡为治疗无效。

1.6统计分析:统计采用SPSS18.0作为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症状减轻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症状减轻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如表1所示。共济失调组及昏迷组患者症状减轻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酒精即乙醇,白酒中酒精含量高达50%-60%,,啤酒中含量2%-5%,各种酒类饮料均含有不同浓度的酒精,成人一次口服最低致死量约为纯酒精250-500ml。近年来我国饮酒人数逐年增加,急、慢性酒精中毒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病情严重者危及生命。正常情况下酒精摄入后约80%经胃吸收,,仅少量由呼吸道、尿液、汗腺等排出。胃肠道吸收的酒精90%-98%由门静脉入血循环,约80%在肝脏内被乙醇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氧化成乙醛;约20%通过微粒体乙醇氧化酶转化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进一步氧化为乙酸,最后通过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当过量酒精进入体内时 ,超过了肝脏的氧化代谢能力,即在体内蓄积 ,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此时,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垂体前叶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其中作用最强的是β-内啡肽;另外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阿片样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使患者先处于兴奋状态,逐渐转入抑制状态,继之皮层下中枢、小脑、延脑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相继受到抑制,严重急性中毒可发生呼吸循环衰竭。因此对急性酒精中毒 患者救治除常规维持血循环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外,降低脑内内啡肽水平,阻断酒精中毒所致呼吸抑制,改善患者意识水平,尽早恢复呼吸功能,提高机体氧合能力尤其重要。纳洛酮是样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与阿片受体结核,导致阿片肽失活,解除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有抑制氧自由基释放[2]、稳定肝溶酶体膜等非阿片受体作用,对意识障碍有催醒作用,并能促进乙醇在体内转化,降低血乙醇浓度。如今纳洛酮已广泛用于临床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治疗。但是在临床中发现,患者尤其重度中毒患者苏醒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不明显,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因而抢救酒精中毒患者后解除其它相应症状也是临床应关注问题。

醒脑静注射液是目前在急诊抢救中使用较多的一种中成药制剂,是由“安宫牛黄丸”改制而成的水溶性注射液,主要成分是麝香、冰片、栀子、郁金。四药合用能起到开窍醒脑、安神定志、清热解毒、震惊止痛、凉血行气的作用。药理学研究表明,麝香的有效成分具有极强的醒脑开窍作用,对各种昏迷有明显的促醒作用,使昏迷时间缩短,郁金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3];冰片具有特异性的吗啡受体拮抗作用;栀子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因醒脑静能够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使人保持足够的清醒,快速脱离乙醇麻醉[4-5],其还具有调节血管活性物质,以及降低颅内压等的作用,其与纳洛酮联合应用能够起到比单用其任何一种药都更好的效果[6-7]。

总之,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联合在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应用,比单纯使用纳洛酮后使患者酒后清醒时间及酒后症状消失时间大幅缩短,并且疗效也更显著,疗效肯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4.参考文献

[1]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第14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8 820-821

[2] 孟庆林,胡长欣,侯廷奎.盐酸纳洛酮拮抗乙醇中毒作用机理的探讨.中国急救医学,1996,16(3):2—4

[3]贡联兵.醒脑静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4—6.

[4] 秦克秀,赵勇,张泓.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度急性乙醇中毒催醒作用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6):893

[5] 王金娜,常俊峰.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抢救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51.

[6] 王家松,何成婧.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6):376.

[7] 曹伟锋,余孝奇.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用于急性乙醇中毒治疗临床探讨[J].吉林医学,2013,34(11):254.

论文作者:胡周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分析论文_胡周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