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运用论文_朱丽林

(甘肃省民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甘肃张掖 734500)

【摘要】目的:分析梅毒螺旋体抗体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CLI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胶体金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1200例住院以及门诊患者血清进行检测,TPPA为确认试验,评估其他3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CLIA法检出阳性率为97.75%,假阳性率为0.27%;金标法检出阳性率为82.02%,假阳性率为5.31%,TRUST法检出阳性率75.28%,假阳性率为0.39%;联合检测法(CLIA法、金标法、TRUST法)检出阳性率为71.91%,假阳性率为0.09%,用TPPA确认为梅毒螺旋抗体阳性血清标本中,金标法与TRUST法弱阳性标本S/CO(1-5)阳性检出率低于S/CO>5阳性标本。结论:CLIA、TPPA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良好,其他两种试验方法的假阴性、假阳性率高,可作为检测辅助试验,同时结合多种检测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化学发光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108-02

据统计,我国梅毒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是梅毒螺旋体感染而导致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伤及人体多器官与神经,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梅毒抗体学情绪检测是当前临床诊断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依据[1]。通过早期抗体检测,可及早控制潜在传染源,实施隔离防护措施。当前临床常用的血清学实验为梅毒诊断主要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化学发光(CLI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胶体金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笔者分别采用上述四种检测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检测,并评估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标准

选取我院2017年1月—6月收治的12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血清标准。

1.2 试剂与仪器

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试剂为CLIA试剂盒、TRUST试剂盒、TPPA试剂盒、梅毒螺旋体胶体金试剂,以及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1.3 方法

同时用CLIA、TRUST试验、TPPA以及胶体试验检测1200份样本的梅毒螺旋抗体,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TPPA试验作为确认试验,确认梅毒螺旋抗体阳性血清指标,根据CLIA方法S/CO值大小,评估TRUST法与金标法在不同浓度梅毒螺旋抗体阳性血清标本中阳性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工具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组间阳性率对比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四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

CLIA法检出阳性87例,检出率为97.75%(87/89),假阳性率为0.27%(3/1111);金标法检出阳性73例,检出率为82.02%(73/89),假阳性率为5.31%(59/1111),TRUST法检出阳性67例,检出率75.28%(67/89),假阳性率为0.39%(4/1111);联合检测法(CLIA法、金标法、TRUST法)检出阳性64例,检出率为71.91%(64/89),假阳性率为0.09%(1/1111),金标法与TPPA法、TRUST法与TPPA法相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LIA法与TPPA法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不同浓度梅毒螺旋抗体阳性标本复检结果

金标本中,S/CO值1-5者与S/CO值5-10、>10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RPR法中S/CO值1-5者与S/CO值5-10、>10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2。

表1 1200例患者梅毒螺旋抗体试验检测结果对比

 

3.讨论

梅毒主要是因感染梅毒苍白螺旋体而引发,经性传播,并会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影响下一代身体健康。临床血清试验主要分两种:一种位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一种未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我国卫生部门关于《性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2]中,前者为常规实验方法,后者为确认试验方法。

当前国内最常用的检测抗类脂抗体方法包括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RPR法,长期以来一直作国内疑似病例、血站献血者血液筛查的主要方法。常用筛查阳性标本确诊方法为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PTHA)、TPPA法。TPPA为公认梅毒确认试验,但考虑到TPPA检测步骤复杂,价格贵,操作繁琐,耗时长,判断结果依据肉眼判断,有主观判断误差性,而且对操作人员要求高,不适合进行大样本筛选,其临床应用受限[3]。随着梅毒螺旋体基因工程的研究发展,临床逐渐形成一种血清学检测方法为CLIA,利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该检测方法是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基础上重组抗原代替传统野生型梅毒螺旋体抗原,提高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

CLIA检测梅毒抗体为临床一种新技术,因简单方便、重复性好,其敏感性优于TPPA,且诊断结果客观,可用于梅毒大规模筛选,被临床广泛应用。TRUST方法用于梅毒筛查,可根据定量试验进行疗效评价,但存在生物学假阳性,主要见于老年人、病毒性肝炎、慢性肾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金标法利用免疫层析分析原理检测血浆/血清中是否有梅毒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简单方便快速,不需经特殊设备,比较适合基层医院和门诊患者,但其特异度准确度略低于TP-ELISA法[5]。经本次研究对比,CLIA法和TPPA法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但TPPA法操作复杂,试剂贵,限制其大规模标本筛查,而CLIA操作简单,可进行大样本量筛查,结果更客观、科学、准确,CLIA与TPPA相关性良好,可确证试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TRUST、金标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低于TPPA、CLIA法,弱阳性标本(S/CO1-5)阳性检出率低于S/CO值>5阳性标本,可作为辅助检验。

综上所述,CLIA方法为一种高敏感、特异性梅毒血清学检查方法,该方法与TPPA相关性良好,可将TRUST、金标法作为辅助方法,降低假阳性率。

【参考文献】

[1]柳丽娟,戴振贤,卓传尚,等.梅毒螺旋体抗体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 10(5):569-570.

[2]禹梅,华星,刘婕,等.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 28(4):96-98.

[3]李晓霞,迟伟群,姚玉虹,等.温湿度对高通量ELISA检测系统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影响的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5,22(1):46-51.

[4]蒋郁青,谢志贤,方雯丹,等.国产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评价[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3, 27(4):307-309.

[5]刘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结果对比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5,26(5):377-378.

论文作者:朱丽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  ;  ;  ;  ;  ;  ;  ;  

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运用论文_朱丽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