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调研与评估论文_李晓峰

湖北省荆门市公安消防支队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针对当前关于高层公共建筑兼具实用性和科学化的消防安全调研与评估方法较少、统计分析较为缺乏的情况,基于层次分析法设计了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调查指标体系,提出了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水平评分与分级的方式方法,编制现场调研表,并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通过分层抽样和现场调研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对高层公共建筑消防隐患整改有良好的借鉴,为日常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定量风险分级管控提供参考,为区域定量化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调研;火灾风险评估

0引言

当前我国高层公共建筑发展迅速,但由于其人员密度高、火灾载荷大、烟囱效应突出,加之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使得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监管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方向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国内外消防工作经验表明,开展兼具实用性和科学化的消防安全调研与评估对于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Pontip Stephen Nimlyat[1]对尼日利亚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措施进行了评价,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并且进行了案例分析;Ying-Yueh Chen[2]对台湾已发生火灾的16家多功能酒店建筑进行了火灾安全分析,提出了管理计划和必要的改进方案;许禄权[3]总结了高层建筑与消防管理的特点及疏漏,归纳出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苟大彪[4]对高层建筑火灾及其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的危险性进行分析,提出把高层建筑火灾预防纳入重大危险源并实行分级管理的观点。然而这些研究主要从学术角度出发,对于具体隐患的识别较为模糊,同时侧重于“硬件”建设分析,如是否配备灭火器、是否建设消防水池,而对灭火器是否有效、水池水位是否充足等“软件”管理较少涉及。

综上,提出一种针对高层公共建筑的火灾风险水平调查体系与量化评估方法。该方法既能服务于日常消防监督管理检查,又能实现调查与评估结果的量化,为日常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定量风险分级管控提供参考,为后续区域定量化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同时,应用该方法对荆门高层公共建筑开展调研与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荆门市高层公共建筑消防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1调研体系与评估方法

1.1评估方法的设计

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调研与评估方法既不完全等同于消防部门的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也不完全等同于学术上针对不同场所的火灾风险评估,而是在全市抽取一定比例的场所进行现场调研,设计出一套针对高层公共建筑的现场调研与评估方法。因此,综合考虑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5-7],设计现场调研和评估方法如下:

(1)一、二级指标遵循层次分析法的逻辑结构。

(2)二级指标的具体评价指标(称为子评价项)遵循现场消防安全隐患辨识的逻辑结构,并采用扣分制和百分法。对场所综合风险性水平的量化采用百分制,对构建的一、二级指标按照权重原则进行分值分配;对于子评价项即其所涉及的具体隐患采用扣分制,将原层次分析法中子评价项的评估修改为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具体消防安全隐患识别,并明确不同等级火灾隐患的扣分值,从而避免了子评价项量化依据缺失和无法提供安全隐患分析的缺陷,为不同场所的火灾隐患分析与风险分级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1.2评估体系的建立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8-13]中的一级指标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确定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调研与评估一级指标。分析如下:

(1)国内外消防工作经验表明,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对于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和控制火灾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消防安全管理”可以直接选取为一级指标。

(2)高层公共建筑自身防火和火灾扑救更多需要依靠建筑自身防火设计和消防设施器材,且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设施配置情况以及消防设施有效性对于扑救火灾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选用“建筑防火”和“建筑消防设施”作为一级指标。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核心的问题就是火灾时保障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逃生。因此,选用“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设施”作为一级指标。

(4)现有火灾风险指标体系中,用火用电一直作为二级或三级指标。据统计,荆门市近5年来由电气问题引起的火灾次数最多,分别占比47.24%、33.03%、27.34%、46.29%和46.23%,平均占比40.02%;其次为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历年分别占比20.25%、20.49%、32.37%、18.34%和14.02%,平均占比21.09%。可以看出,用火用电是荆门市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将“用火用电”作为一级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综上所述,选用“消防安全管理”、“安全疏散”、“建筑防火”、“灭火救援设施”、“建筑消防设施”、“用火用电共”6个一级指标。

对现有规范、标准[8]和文献[9-11]的火灾风险评估体系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确定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一、二级指标权重,构建针对高层公共建筑的现场调研与安全评估体系,如图1所示。然后,参考国家标准、规范和已建评估体系,制定现场调研表,最终制定了69个子评价项,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仅以一、二级指标进行展示。

由图2可知,荆门市高层公共建筑存在的主要隐患有:

(1)高层公共建筑物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未落实、火灾应急处置能力较弱

调研发现,高层建筑使用单位、业主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消防安全管理未积极开展。调研21家高层公共建筑管理单位中,未有效落实防火巡查、检查的占比57.14%,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不足的占比42.86%,未开展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占比47.62%,“建(构)筑物消防员”证书持有率为27.78%,消控室未落实双人24h在岗值班的占比71.43%,消防档案资料不完善占比90%,消防管理工作开展效果不明显。

(2)自动消防设施无法有效联动

高层公共建筑使用、管理单位缺乏对消防设施定期检查的重视。调研中,42.86%的高层公共建筑未开展自动消防设施的定期维护保养和年度检测。消防设施的老化、损坏造成火灾时消防系统不能及时运转、有效联动。

(3)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不足

由于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档案资料不齐全,较多建筑外墙保温系统材料燃烧性无从查证,在已知相关信息的高层公共建筑调研中,采用耐火等级低于A级的易燃可燃保温材料建筑占比14.28%,同时存在外墙保温防护层破损开裂、脱落,未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等隐患。

(4)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不规范

部分高层公共建筑未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消防车道被改为停产场,影响消防车正常通行;登高操作场地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甚至存在影响消防车操作的管线等障碍物,增加火灾的扑救难度。

(5)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被占用

高层公共建筑中,存在安全出口上锁等隐患,同时由于人员流动较大,还存在疏散通道被占用隐患。

(6)电气隐患突出

部分高层公共建筑中,电缆井、管道井未进行效封堵,电缆线故障引发的火灾极易蔓延、扩大。

4结论

针对当前关于高层公共建筑兼具实用性和科学化的消防安全调研与评估方法较少、统计分析较为缺乏的情况,提出一种针对高层公共建筑的调研与评估方法并结合荆门实际开展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基于层次分析法、综合百分制和扣分法,设计出针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调查指标体系,提出了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水平评分与分级的方法。

(2)对荆门市高层公共建筑进行抽样调研,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风险水平和火灾隐患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荆门市高层公共建筑使用单位、业主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消防安全管理未积极开展;部分自动消防设施无法有效联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不足;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不规范;管道井封堵不严等隐患最为突出,揭示了当前高层公共建筑消防管理的薄弱环节,为消防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Nimlyat P S,Audu A U,Ola-Adisa E O,et al.An evaluation of fire safety measures in high-rise buildings in Nigeria[J].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17,35:774-785.

[2]Chen Y Y,Chuang Y J,Huang C H,et al.The adoption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for upgrading the fire safety level of existing hotel buildings[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2,51:311-319.

[3]许禄权.浅议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5(10):185-186.

[4]苟大彪.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S1):334-340.

[5]李光华.大型商场类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方法及应用[J].武警学院学报,2015,31(12):65-68.

[6]章文瑜.建立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制度刍议[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4(12):60-62.

[7]王绍军,王璐.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评估方法比较[J]消防管理研究,2015(7):963-966.

[8]《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技术指南》(DB43/T1179-2016)

[9]王慧飞.影剧院火灾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灾害学,2014,29(2):12-15,122.

[10]聂磊.基于火灾控制能力的高危单位火灾风险评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3):346-349.

[11]王震.高层民用建筑火灾风险综合评估系统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7,(3):133-134.

[12]赵丽媛,冯令甲.浅谈火灾隐患的分级评价[J].四川建筑,2014,34(5):203-204.

[13]方正,陈娟娟,谢涛 等.基于聚类分析和AH P的商场类建筑火灾风险评估[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3):442-447.

论文作者:李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荆门市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调研与评估论文_李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