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模型是最有价值的参考_中信集团论文

中信模式最值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信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0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中信证券和光大证券获准成为首批创新 试点券商,肩负起券商“突围”的重任。这意味着,它们在财务状况、业务竞争和风险 承受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监管层的肯定。这三家公司何以能从风雨飘摇的同行中脱颖而 出?其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我们从收入金字塔、经营溢利波动及资产回报率三方面入手,对三家公司进行了比较 分析,发现与众多老牌券商经营困难、历史包袱沉重的处境不同,三家创新试点公司股 东方均具有银团背景(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同时,在券商创新业务此 起彼伏却又显杂乱无章中,三家公司一致积极发展投行业务,从而保持了收入和利润的 增长。具体来看,三家试点公司的业务模式又有不同的特色,对于其他券商而言,也有 不同的借鉴意义。

中金——优势业务模式

投行业务占比最高,业绩最出色,抗风险性最强,但属于相当特殊的个案,可复制性 差。

投行业务收入占绝对主导地位。“证券发行收入”在2002—2004年间分别占到了中金 总收入的68.99%、37.33%和80.78%,其中2003年占比最低;但“其他业务收入”在此3 年间分别占1.20%、51.83%和8.98%,其中2003年占比最高(图1)。一般而言,券商的“ 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无形资产转让收入、咨询服务收入、租赁收入等,据业内分析师判断,中金该部分收入应该主要是由担任财务顾问等角色获得的“咨询服务收入”。基于此,我们把“证券发行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均计作源自投行业务的收入,则2002—2004年间,投行业务占到了中金总收入的81.99%、89.16%和77.97%。

图1:中金主要业务收入指标

附图

自营收入源自投行业务。正是自营业务拖死了大量老券商,中金一向标榜不(少)做自 营,这是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环境中生存自在的原因之一。从报表看,无论是与国内还是 国际券商相比,中金的自营收入占比都相当低,三年间自营收入占比仅为7.03%、2.62% 和3.35%,而国际大券商一般在20%以上,国内券商在牛市中更是往往超过50%。因为中 金在报告期内尚未取得自营牌照,股票来源只能是在承销业务过程中获得的股票,因此 ,其自营收入实际上仍来源于投行业务。

经纪业务从无到有,稳步上升。佣金收入是中金收入项目中惟一稳定上升的业务,200 2—2004年间,其占比分别为0.55%、4.96%和10.10%。尽管业务量和占比还不算大,但 增速相当快。

国内券商的“利息收入”主要来自经纪业务,属于客户交易保证金的衍生收入,但是 从中金的佣金和保证金数额分析,其与经纪业务的关联性很小;从资产结构分析,其与 银行存款的关联性也很小,比如2002年的利息收入达5495.62万元,远高于2003年和200 4年,而2002年末的银行存款在三年中最低为1.16亿元,2003年末、2004年末分别为2.9 5亿元和5.3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中金该部分收入应主要来自银行间同业市场。

净利润增长迅猛,主要来自海外部门的投行业务。与收入结构相似,中金的利润绝大 部分由投行利润构成,自营和资产管理只占到极小部分。而由于无法将营业费用等科目 按配比原则进行分列,我们很难将投行和经纪的利润情况分别列示。

根据财报,2003年以后,中金的净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表1),主要是其香港子公司 ——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的收益,而该公司主要从事比较单一的投行业务。在 以往的海外发行项目中,中金母公司通常担任联系全球协调人、账簿管理人及财务顾问 的角色,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则担任联系保荐人及牵头经办人的角色。近两年 ,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地位日益突出,2004年12月彩虹集团香港上市就首次由 其包揽独家全球协调人、簿记管理人、主承销商和保荐人。从发展趋势看,海外业务日 渐成为中金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地,这很可能代表着中金的发展方向,说明中金最看重的 市场依然在海外而并非国内。

表1:中金主要利润指标(单位:万元)

 2004年2003年2002年

自营证券差价收入

1677.62

  1231.93

  3875.74

受托投资管理收入

1002.78

自营证券跌价损失

1173.60263.56407.72

营业利润

-3622.75

  8030.57

 20379.99

投资收益

30471.50

 15101.00619.12

净利润

 23273.84

 19079.51

 10008.03

目前为止,大型国企境外上市的中资主承销商,仍只是在中金公司或中银国际之间选 择。中金几乎从成立之初就专注于此类大型投行项目,收益稳定,抗市场波动风险能力 很强,但其因背景特殊而拥有的强大的项目招揽能力,并非其他券商所能复制。

中信证券——创新业务模式

投行业务发展迅速,不仅降低了中信证券的业绩波动风险,也是其在弱市中保持盈利 的关键因素。对现阶段的大多数券商而言,这一模式的借鉴意义最大。

投行业务持续高速发展。1999—2003年的5年间,中信证券的“证券发行收入”逐年增 加,其中,2000和2001年发展最为迅猛,发行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90.43%和41.04%,但 是由于同期其他收入项目同样增长迅速,发行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由6.69%增长到9.7 4%(图2)。2001年以后,中信的发行收入增速放缓,2004年更首次出现下降,但是由于 其他收入项目萎缩,发行收入占比反而迅速提高到总收入的1/4以上,2002年为25.06% ,2003年为25.67%,2004年为27.85%(鉴于中信2004年合并报表包括新收购的青岛万通 证券,为统一比较基准,主要考察母公司数据),与国外大券商的投行收入占比相近。

图2:中信证券主要业务收入指标

附图

根据年报披露,中信证券“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咨询服务收入”,如果将此项 收入也归入投行业务所得,则1999—2001年间投行业务对其总收入的贡献率为10%左右( 分别为10.10%、7.47%和11.69%),2002—2004年间则占到30%左右(30.05%、29.35%和34 .75%),超过国际大券商的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咨询服务收入在投行收入中的比 重也在2004年首次出现上升势头,说明在弱市中承销以外业务的地位得到提升。

经纪业务表现稳定。中信的经纪收入与股市相关性较弱,并未随着市场波动而有大的 起伏,因而在弱市中起到了稳定总收入的作用。2003年以前,其佣金收入占比一直在30 %左右,2004年佣金收入金额比上年略增6.21%,占比则提高到41.94%(表2),如果并入 青岛万通证券22家证券营业部的收入,则佣金收入金额较上年上升46.68%,占比提高到 46.85%。

表2:中信证券主要业务收入构成比例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佣金  41.94%

31.42%

31.92%

25.26%

24.15%

30.38%

利息  19.85%

21.86%

30.26%

22.17%

10.06%

14.70%

经纪业务合计  61.79%

53.28%

62.17%

47.44%

34.21%

45.08%

自营

1.21%

14.79%

 3.92%

25.62%

48.44%

36.92%

资产管理1.08%

1.03%

 3.35%

15.12%

9.87%

7.90%

投资业务合计

2.29%

15.81%

 7.27%

40.74%

58.30%

44.82%

发行  27.85%

25.67%

25.06%

 9.74%

5.76%

6.69%

其他业务6.90%

3.68%

 4.99%

 1.96%

1.72%

3.41%

投行业务合计  34.75%

29.35%

30.05%

11.69%

7.48%

10.10%

同业市场业务

1.21%

1.54%

 0.50%

 0.13%

0.01%

0.00%

汇兑业务

  -0.04%

0.02%

 0.01%

 0.00%

0.00%

0.00%

根据财报,中信证券的利息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客户资金存款,而且与佣金占比的变化 趋势相当一致。基于此,我们把“佣金”和“利息收入”计作源自经纪业务的收入,则 中信的经纪业务量在1999—2001年呈上升趋势,此后连续3年下降。但与投行业务一样 ,2001年后经纪业务占比明显提高。这说明,中信经纪业务与股市景气的关联度虽然比 投行业务高,但比投资业务弱,弱市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收入的作用。

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波动大。2000年中信的自营收入高达11.04亿元,占到了总收入的 48.44%,此后开始转弱,2002年急跌至3.92%,2003年略有回升至14.79%,2004年再度 下跌至1.21%,与股市的走势相当吻合(如图3)。资产管理业务在2001年前的业务量和比 重都呈上升趋势,2001年占到15.11%,此后迅速下降,2004年仅占1.08%。这两项投资 业务在牛市中贡献的收入超过了一半,但熊市中不到十分之一,波动非常剧烈。

图3:中信证券自营收入波动与股市的走势吻合

附图

近期,中信宣布取消自营部门,这一举措表明,中信正试图改变以往过份依赖投资业 务的传统模式,弱化自营的地位,降低收入波动风险。但从国外大券商的情况来看,自 营和资产管理仍然是收入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如何控制投资风险才是关键(表3)。以美 国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美林和高盛2002年的业务结构为例,五项主要收入的平均比 重都超过了10%,相差不大,结构比较均衡,但自营和资产管理所占比重相对高些,分 别达到29.21%和26.70%。

表3:1997-2002年美国主要券商主要业务的收入构成比例

摩根士丹利

 美林

 雷曼兄弟

高盛

 平均

资产管理20.54%

24.17% 35.39%

26.70%

投行

19.33%

15.76%30.01%  18.39%

23.78%

自营

27.00%

19.07%41.73%  29.05%

29.21%

净利息收益

 16.66%

14.19%12.72%  17.17%

15.19%

佣金

16.48%

26.81%15.54%

19.61%

数据来源:国信证券研究所

持续保持盈利,业绩起伏较大,投行业务成为盈利关键。分析中信证券的经营溢利波 动可以看出,1999—2001年,如果扣除自营、资产管理和投资收益因素,经纪和投行业 务是亏损的,直到2002年以后这种局面才得以扭转(表4)。考虑到2001年以后股市深幅 下跌,经纪业务环境日趋恶化,特别是2002年5月浮动佣金取代固定佣金后,券商经纪 利润率普遍降低,而且中信证券的经纪业务量在2001年以后逐年降低的情况,更有理由 相信,投行业务的迅猛发展对中信的利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表4:中信证券主要利润指标(单位:万元)

附图

注:2004年采用母公司数据

综上所述,曾与传统券商有着相同处境的中信证券,通过缩减自营收入、积极拓展投 行业务,持续保持了盈利,其创新发展之路值得其他同业借鉴。

光大证券——传统业务模式

经纪业务占据收入的主体,盈利依靠自营和资产管理,业绩波动和经营风险很大。由 于投行业绩相对偏弱,光大证券的整体业绩在三家公司中表现最差。

投行业务收入平稳。光大的发行承销业务收入非常稳定,2000—2004年的4年间,始终 稳定在1亿元左右,而所占收入份额也始终不高,平均在20%左右(表5)。在投资业务表 现最差的2002年,承销业务也只占到总收入的28.77%。

表5:光大证券主要业务收入构成

附图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年报和“光大控股”年报

经纪业务占绝对主导。从佣金的金额看,光大证券2001—2003年间的经纪业务规模与 中信证券非常接近,但与中信证券佣金仅占收入30%的情况不同,光大证券的佣金收入 几乎一直超过50%,按照佣金与利息收入的对应比例推算,经纪业务在光大证券总收入 中的贡献率应该在60%以上,这与国内大多数券商的收入结构相似(表6)。

表6:2000-2003年国内证券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情况

附图

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较弱,信息披露不一致。光大证券的自营和资产管理业绩始终不 佳。2001年中信证券从该项下取得了7.74亿元收入,而光大证券只有0.87亿元入账;20 02年中信证券该项收入为0.6亿元,光大证券则没有收入。从自营规模与收入的比率看 ,2003年末中信证券的自营规模为23.3亿元,当年取得了1.2亿元的自营收入,比率为5 .15%;根据光大证券的披露,2003年其自营规模为16.34亿元,自营收入仅为389.5万元 ,比率仅为0.2%。2004年二者的自营证券差价收入都相当低,光大证券的收入比率略高 于中信。

至于近两年对券商“杀伤力”最大的资产管理业务,“光大系”的披露不尽一致,“ 证券业协会”网站上的光大证券200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2003年上半年“受托投资管 理收益”为亏损1635万多元,但光大证券网站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国货币网 ”披露的光大证券年报中均未反映2003年的“受托投资管理收益”科目。更令人疑惑的 是,光大证券大股东“光大控股”(0165.HK)的财报揭示,光大证券2003年“资产管理 业务亏损人民币1.49亿元”。

业绩差强人意,过分依赖投资业务。从表7中可以看出,2001—2004年,如果扣除自 营、资产管理和投资收益因素,光大证券包括投行、经纪在内的其他业务总体应该是亏 损的,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业务模式。好的迹象是,投行、经纪及其他业务的亏损幅度 在减小,由2002年的亏损约1.2亿元减少到2004年的亏损几百万元。

表7:光大证券主要利润指标

附图

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内大多数券商不同,光大证券的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一直不 大,波动性较小,而受益于此,其得以避免最近几年股市低迷带来的风险,保持了盈利 。

中信模式最值得券商借鉴

汇总三家创新试点公司近3年的业务比重数据可以看出:中金的收入结构中,风险度高 的项目所占比重较小,业务结构最稳定,但业务不均衡;中信的各项业务收入最均衡, 稳定性次之;光大的经纪业务比重过高,结构最不稳定(图4)。

图4:三家公司近3年的业务比重

附图

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三家公司中,中金最高,而且呈逐步上升趋势(图5)。不过,中 金的优势业务模式固然有助于企业取得超常的收益,但这种因强大背景带来大量投行业 务的案例,不可能为大多数券商所复制。

图5:三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比较

附图

而与传统券商曾有同样经营模式的中信证券与光大证券,由于在经纪与投行业务的发 展中取得不同的战绩,而有了不同的表现。从净资产收益率看,投行业务发展迅速的中 信证券虽然表现不够稳定,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以经纪业务为主导的光大证券则在三 家公司中表现最差,投资价值不高。由此可见,从现阶段的财务数据来考察,中信证券 堪称券商创新的优秀范本。

标签:;  ;  ;  ;  ;  ;  ;  ;  

中信模型是最有价值的参考_中信集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