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土遗址保护论文_李鹏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710600)

【摘 要】 本文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铠甲坑展厅施工时对遗址坑试掘方进行临时保护措施的总结,以求找出这类工程的一般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遗址坑;工程施工;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4-0224-03

1.项目背景及现状

1998年考古部门对秦始皇陵的一处大型陪葬坑进行了科学试掘,该陪葬坑编号为“K9801”,总面积约13689平方米。原试掘方有五处,编号依次为T1—T5,现位于北侧的T1、T3已保护回填。试掘时出土了一大批形态精美、工艺高超、保存相当完好的以扁铜丝连缀的石质甲与胄,目前已知的有石铠甲87领,石胄43顶等。

目前,现有T2、T4、T5三个试掘方及其保护棚两座,其中南侧保护棚内有一个试掘方,保护棚面积137m²;北侧保护棚内有两个试掘方,保护棚面积532m²。三个试掘方坑壁已出现失稳垮塌迹象,且原有的临时保护棚锈蚀、老化现象严重。从保护需要出发现对原K9801试掘方保护棚进行改造,涉及到对三个试掘方遗址的保护处理。

根据我们对三个试掘方遗址现场的实际调研考察,为了确保遗址在工程建设期间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配合好保护棚改造施工过程中对遗址的保护,当文物遗址暴露时,应有妥善的防雨、防坠落物砸损等保护设施。基坑开挖应有临时防洪、防涝措施;我们认为有必要对遗址试掘方坑体进行临时性加固保护,并在三个试掘方上口外围堰,架设临时防水、防坠落物砸损保护层,确保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遗址和遗迹本身的绝对安全,防止和避免因建筑施工可能对遗址造成的任何不可挽回的破坏和损害。

2.保护工作原则

●全面保护的原则,文物遗迹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本次回填的宗旨就是为了保护文物展示文物而进行的,必须对K9801号陪葬坑三个试掘方进行全面的保护。

●可逆原则。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是保护的可逆性,而此次回填保护,土方围堰,架设临时防水保护层本身就是临时性保护,因此保护措施需对以后的保护及加固无影响或可以继续进行保护处理。

●最少干预原则,避免保护性破坏,将损伤降至最低。

●由于要在遗址上建设临时性保护棚,所以回填工作要有利于建设工作及二次清理工作原则。回填后的遗迹需标明回填区域,同时满足可以让人在上面行走。

3.方案设计

根据对遗址现场的初步调查,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土遗址的绝对安全,我们采取下列步骤对遗址进行回填保护:

●根据现场的初步调查和观察,考虑到遗址局部本身呈显大量裂缝、个别部位酥粉掉块、遗址已发掘探方内存在暴露遗迹,尚未清理的某些部位下可能还有大量文物,回填过程必须考虑遗址本身的承重以及有利遗址二次清理的状况。

●借鉴我院其他遗址坑临时性保护的经验,结合K9801号坑的实际情况,兼顾后期清理问题,采取分层回填、集中施工、表面棚护、确保安全的设计方案。

●使用沙袋回填和素土回填的方法进行保护,即:前期检查→防霉处理→局部砌筑→铺设无纺布隔离→铺设细沙层(厚度约30cm)→沙袋保护→试掘方坑壁木板支护→坑口围堰→架设临时防水保护层→保护棚施工期间综合安全管理→逆向拆除试掘方内的施加物。

设计简图:

4.重点环节控制

●防霉处理。坑内遗址由于地下毛细渗水现象不断发生,易造成坑底、坑壁的霉变。目前坑中残留的文物,为易发生霉害的文物,因此在回填前应对遗址表面整体做一次防霉处理,根据已检出的霉菌多为常见菌,原做防霉剂抑菌圈实验证明防霉剂:霉敌,LAG002,LAG003,TBZ等均对检出霉菌有强大的抑制效果,故做以下防霉处理:回填前在坑底表面文物上、坑底、坑壁及沙袋外均需均匀喷洒浓度为5000PPM的复配防霉剂—LAG003水溶液,或LAG002+TBZ水溶液,喷洒量为每平方米80~100毫升。

●重点加固。对遗址表面存在的裂缝、松散土、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塌落的部位要首先进行支护处理,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塌落。其他松散掉块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固定加固,具体部位现场决定。对于遗址表面的风化加固不在本次考虑范围。

●施工道路。选择好遗址内施工道路和施工通道,先行在施工通道铺设一层无纺布,然后再铺设一层沙袋用于施工过程建筑材料的搬运。施工过程要求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遗址,鞋应是软底。大沙袋尺寸统一为85*40cm。小沙袋根据遗址内小坑实际现场制作。

●铺无纺布。重点保护部位需要进行重点特殊处理外其余遗址表面先铺设一层无纺布,在重点保护区域,用过筛及晾干后的细沙和自制小沙袋将重点部位围护、找平后铺设无纺布,其上再铺设厚约20cm的沙层。

●铺设沙袋。在所有无纺布的铺设区上铺设沙层、沙层厚约20cm,在重点保护区域再铺设厚约20cm的沙袋,对遗址垂直立面用沙袋进行堆靠保护。

●砌体围堰。试掘方坑口外围1米用500mm高砖砌体进行围堰,防止保护棚施工期间雨水流入坑内对遗址造成破坏。

●防水:表面防水采用防水布,经水槽及排水管道,接引到园区内排水管网内。围堰外场地做5%的坡度,配备 2.5寸型号水泵3台、电缆200米,排水管120米,及时能将雨水排走。

●防火:坑里使用方木、木板及木制品等均应进行防火处理;以防施工期间火星溅入引起火灾。

5.施工原则及步骤

5.1 施工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全面保护的原则。对遗址各种文化遗存全部进行保护。

●时效性原则。保护措施是临时性保护,不做一次到位的永久加固;在工程完成后,即应拆除保护措施。

●可重复处理原则。所用覆盖材料及工艺,对以后的挖掘工作无影响。

●最少干预原则。使遗址本体最小程度受到影响。

●可操作性原则。保护措施易操作,并为日后清理做好准备。

5.2 施工阶段划分

●加固保护设施搭建覆盖阶段:

施工程序严格按照调整后的专项方案进行。文物保护坑搭建阶段做法:坑外围砌砖→坑内文物防霉处理→沙袋铺设→满铺坑壁及基坑支护架子→坑上覆盖屋架制作及安装→钢檩条制作及安装→密铺2cm厚木板及防水塑料纸→屋面板上铺设沙袋及旧棚塑料瓦覆盖→无纺隔绝材料及木板四周围护→外围土方围挡→保护坑修建排水坑3座→配2.5寸水泵3台。考古部门派人全程跟踪指导。

●保护棚施工期间覆盖棚安全看管阶段;

保护棚建好后交由施工单位派专人看管,配对讲机,白班、夜班设专门执勤人员。期间,建设单位安全保卫人员每2小时巡查一次。

●加固保护设施逆向拆除清理阶段。

铠甲坑展厅建设完成后,保护棚由施工单位交还建设单位管理、履行了门锁交接等相关手续;施工人员按程序在建设单位办理门禁手续后,开展了试掘方钢管架、支架板及屋面凳施加物的拆除工作。

6.结论

(1)符合铠甲坑试掘方临时加固保护方案的设计要求,达到了保护工作的目标。

(2)做到了对遗址各种文化遗存的全面保护,保证了施工、看管、拆除三阶段遗址本体安全。

作者简介:李鹏、1981年出生;籍贯:陕西、西安;毕业于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工作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职称:工程师.

论文作者:李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土遗址保护论文_李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