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符亚君论文_符亚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符亚君论文_符亚君

符亚君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民医院 638400

摘要:目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胃镜检查、病理诊断及联合检查表现,计算三种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方式的临床符合率。结果:胃镜+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符合率(92.00%)明显高于单一胃镜(42.00%)、单一病理(79.00%),且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同样明显高于单一胃镜、单一病理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单一胃镜或单一病理检查虽可获得一定符合率,但仍存在较大进展空间,通过两种方式联合诊断,有助于增加疾病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病理;对照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METHODS: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diagnosed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Gastroscopy,pathological diagnosis,and joint examination performanc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ree types of chronic atrophy were calculated. The clinical compliance rate of gastritis. RESULTS:The coincidence rate of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gastroscope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92.00%)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gastroscope(42.00%)and single pathology(79.00%),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gastroscop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astroscopy and single pathology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a single gastroscope or singl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may obtain a certain rate of coincidence,but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can help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disease diagnosi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gastroscope;pathology;control analysis

慢性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胃部疾病,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本病早期患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故难以引起患者重视。随着本病病情进展,伴有一定癌变可能性,增加治疗复杂性,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影响,故临床强调本病的早发现与及时治疗。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部疾病的常用方法,在诸多胃部疾病中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但是否有助于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检出率,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1]。本文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报道如下,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均通过临床症状、体征、病史,并结合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确诊,内窥镜检查中,明显可见患者胃黏膜变薄,且黏膜血管暴露,以色泽灰暗为主,且黏膜表现粗糙不平,出现颗粒或结节样改变;排除伴有先天性胃部不足或其他胃部疾病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功能障碍者,存在其他精神类疾病者;本组病例临床资料均完整,本次研究获得相关伦理会批准。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0.32±3.25)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1.2.1胃镜检查

在接受胃镜检查前,为避免交叉感染,需做好相应的、合理的消毒措施,包括HbsAg、抗HCV、抗HIV等检查内容;检查前需禁食6-8h,于空腹下接受检查,其中存在幽门梗阻者适当增加禁食时间,如2-3d左右,必要时予以术前洗胃,墙出胃内积存食物。检查前予以咽部麻醉,减少患者咽部反应,确保进镜顺利,减少其痛苦。检查中嘱咐患者将其领口、裤带松解,取左侧卧位躺在检查床上,指导其头部略向前倾,保持身体放松,双腿屈曲;胃镜诊断标准依据如下几点:①胃镜下可见胃黏膜颜色变淡;②黏膜皱襞变小或消失;③黏膜下血管逐渐透明;④萎缩性胃炎合并腺体颈部过度增生时,或出现肠上皮化生时,黏膜表现可见粗糙不平,以颗粒状、结节状为主,部分病例可见形成假息肉样,且黏膜下血管暴露特征被掩盖;⑤黏膜脆性增加,容易出血,甚至可见糜烂灶;⑥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充血红斑、反光增强、附着黏膜等为主要征象。

1.2.2病理诊断

收集患者病变部位2-5块活检组织,采用甲醛溶液完成固定,石蜡切片,作HE染色,由内镜医生向病理医生提供所需部位的组织样本,病理医师通过阅片做出疾病的评估。病理诊断标准依据我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相关标准,即:轻度为慢性炎症细胞不多,主要附着于黏膜浅层处,且不超过1/3粘膜层;中度为慢性炎症细胞相对密集,且面积超过黏膜层1/3~2/3;重度为炎症细胞表现密集,覆盖黏膜全层。腺体萎缩程度同样分为三个标准,即:轻度为腺体减少30%以下;中度为固有腺体减少30%~60%左右;重度为腺体减少超过60%,仅存在少数腺体,或消失。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2结果

胃镜+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符合率(92.00%)明显高于单一胃镜(42.00%)、单一病理(79.00%),联合检出率分别与胃镜、病理检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2=18.424、7.525;P<0.05);本组患者中检出肠上皮化生患者50例,检出上皮内瘤变23例;胃镜确诊病例可见黏膜皱襞存在变平或消失,黏膜层可见红白颜色相间,以白相为主,其中血管透见25例,通过病理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11例(44.00%),上坡内瘤变者2例(8.00%),肠上皮化生7例(28.00%);胃镜下出现黏膜层颗粒样、结节样者35例,经病理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27例(77.14%),上皮内瘤变者10例(28.57%),肠上皮化生19例(54.29%);胃镜检查出现黏膜皱襞变平、消失,且黏膜表现红白相间,血管透见、黏膜表现颗粒或结节样改变,通过病理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为92.00%(92例)。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更加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众所周知老年人群存在生理机制变化等特异性,特别在胃部等系统功能面临退行性变,因此出现上皮细胞化生后,机体对其部分脂质予以吸收,出现肠腺化生上皮,停留时间增加了病理改变可能性,诱发胃癌的发生。我国属于人口大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提高,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也出现了明显变化,这可能也是导致了慢性疾病或胃部疾病高发的主要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机制在现阶段研究中并未完全阐明,涉及多样性,包括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胆汁或12指肠液反流、体质因素等,均可能参与到本病的发生与进展,患者临床体征以胃黏膜上皮或腺体逐渐萎缩、数目愈发减少、胃黏膜变薄、幽门腺化生、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为主[2]。患者入院常表现为嗳气腹部隐痛、贫血、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因此,由于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在鉴别区分中难度较大,而随着疾病进展,特别在患者出现异型增生或肠化情况下可能引起胃部癌症的发生,因此早期的诊断与对症治疗是现阶段临床处理本病的首要原则。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现阶段以症状体征、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为主,在上述胃镜检查中以提及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包括出现黏膜皱襞变平、消失,且黏膜表现红白相间,血管透见、黏膜表现颗粒或结节样改变等征象。在本文中显示,胃镜+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符合率(92.00%)明显高于单一胃镜(42.00%)、单一病理(79.00%)。此数据说明,无论是单用胃镜,或是病理虽均存在一定诊断准确性,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仍存在一定几率的漏诊、误诊风险。而通过将两种方式结合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此外对于肠上皮化生与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中,胃镜中出现典型的黏膜皱襞变平、消失,且黏膜存在红白相间,又以白相为主,在血管透见下出现黏膜颗粒状、结节状表现,最终通过结合病理检查完成确诊[3]。在既往研究中也指出,黏膜为颗粒状、结节状改变对于肠上皮化生与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意义重大,临床可在胃镜辅助下获得此方面改变的评估,通过 病理活检排除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或上皮内瘤变。由此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正确诊断需立足于胃镜辅助下的观察,并结合黏膜病理的活检完成。当前全球正面临者高度重视癌症Ⅰ级预防态势,是否可在癌症早期发现、判定其病变意义重大,但仅通过胃镜后果病理尚存在一定误差,局限性体现在胃镜受到了操作者视野限制、现阶段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特征把握不够准确、胃镜分辨率或清晰度与活检组织过浅、活检数量不足或取材位置不准确等等,而通过二者的联合使用,则利于优势互补、减少误差风险。这与现阶段的研究表现一致性[4]。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单一胃镜或单一病理检查虽可获得一定符合率,但仍存在较大进展空间,通过两种方式联合诊断,有助于增加疾病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冷刚.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5):11-12.

[2]魏群,李颖.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6):52-53.

[3]杨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9-70.

[4]夏永红,苏信云.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相关性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7,24(22):154-155.

论文作者:符亚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符亚君论文_符亚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