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临床超声的诊断价值探讨论文_赵海瑾

急性胃炎临床超声的诊断价值探讨论文_赵海瑾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应用回声型显影剂胃肠道造影观察急性胃炎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对急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190例,男133例,女57例,年龄5~65岁,平均35.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部分绞痛、恶心呕吐、厌食、呕血、黑便21例,腹泻16例。结果:超声诊断急性胃炎符合80例,占97.6%。结论:胃超声造影对胃部疾病诊断均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在胃癌的晚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胃炎;临床超声;诊断价值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结构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胃病变的比例明显增加。胃病变的诊断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胃镜检查方法有胃镜检查和X线钡餐造影。创伤和辐射损伤都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患病率相对较低,一些临床症状不明显的胃疾病不能及时发现,从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近年来,胃对比增强超声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操作相对简单。它不需要特殊设备,并且具有高度的接受度。本研究对我院190例胃病患者的病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胃超声显像在胃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90例患者,男133例,女57例,年龄5~65岁,平均35.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部分呈绞痛,伴恶心呕吐、厌食;伴呕血和黑便21例,伴腹泻16例。

1.2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ACUSON128XP和菲利普HDI5000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的频率为3.5~5.0MHz。对比剂用于快速溶解胃肠道超声辅助器具。患者定期禁食8小时,不喝6小时,通常在早晨。检查前,用沸水将造影剂制成500~600毫升糊状膏体并冷却(1包/人)。成人服用500~600ml,小儿服用300~400ml。患者将造影剂服下后马上检查。检查体位以平卧位和右侧卧位为主,辅以左侧卧位和半坐位;操作方法按胃十二指肠在腹部的体表投影,依次从贲门、胃底部、胃体部、胃大小弯、胃角切迹、胃窦幽门管和十二指肠作连续完整扫查,力求将胃、十二指肠声像图全貌清晰显示,重点观察胃贲门、胃小弯、胃角、胃幽门管和十二指肠球部;仔细观察胃壁厚度和层次结构,重点观察胃黏膜和黏膜下层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及胃壁蠕动情况、幽门管开放关闭等;并将资料存档于电脑工作站中。

2 检查结果

本组190例均经超声诊断。胃炎182例,多发性胃溃疡7例,胃癌1例。胃镜检查187例均为急性胃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3%,误诊率为2.7%。声像图主要表现:①胃窦、胃角和胃小弯均可见病变。胃壁病变呈弥漫性、对称性、增厚、肿胀、低回声。胃壁厚度为5~15mm,粘膜层增厚,肌层增厚。②病变胃黏膜明显水肿,皱襞肿胀、粗大,表面欠光滑、平整,可见不规则点状、片状强回声附着,胃壁层次结构清晰,黏膜下层强回声带连续性完整;③病变部位胃腔相对变小,胃壁蠕动常减弱,胃幽门孔常关闭不佳,呈持续开放状态;④部分患者在胃窦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回声;⑤经消炎抗酸治疗2~3天后,上述声像图表现可明显减轻或消失。

3 结果

胃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在诊断急性胃炎、胃溃疡和平滑肌瘤中的超声诊断和常规超声诊断胃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超声造影诊断胃癌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讨论

胃作为人类疾病高发的消化器官,在禁食状态下趋于萎缩。气候干燥,胃病发病率高。胃癌的发病率是我国胃癌高发区之一。超声是观察胃结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但由于胃内气体、分泌液和胃液的含量容易干扰胃壁的结构和形态,因此很难准确地观察胃壁的结构和形态。一些小病灶是很难观察到的,并且有许多干扰因素。对于胃部疾病诊断的方式还有胃镜、X线钡剂造影,但是这些方法也有其相应的缺点,胃镜不仅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同时呃逆反应较严重,患者依从性较差,X线钡剂造影虽然对于患者直观上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但是钡剂造影不仅造成的辐射损伤还会给患者造成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负担,很难广泛的用于胃部疾病的普查和筛选。另外CT、MRI、DSA及超声内窥镜检查在临床也有应用,但是由于其费用较高,容易受到客观条件和病情不断进展的限制峥用。通过观察本研究结果表明,胃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急性胃炎、胃溃疡、胃平滑肌瘤的敏感性、特异性无明显差异,提示胃超声造影诊断急性胃炎、胃溃疡、胃平滑肌瘤的敏感性、特异性虽然高于常规超声检查,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胃部良性病变在超声造影下较小、病变部位较浅,敏感性、特异性和常规超声检查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但是胃部病变的超声造影检查声像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①急性胃炎声像:胃壁有轻度和均匀增厚,回声增强或减弱,各层次基本清楚,胃粘膜回声连续或中断,局部出现,斑块状强回声,如有减弱直至消失。②胃溃疡声像:胃壁有局限I生的增厚,厚度小于15mm,回声稍微偏低,胃黏膜面有不规则凹陷。并且覆盖黏液气体形成强回声光板,凹陷周围胃壁层次比较模糊,恢复期可能没有强回声,局部蠕动逐步消失,多发生于胃窦和胃小弯。③胃平滑肌瘤声像:按照生长方向可以分为腔内、腔外和胃壁间型,胃黏膜和胃黏膜下层有连续。胃癌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胃癌声像:胃壁有不规则增厚性隆起,回声比较低,表面呈现凹凸不平,有溃疡声像表现,造影剂的充盈受到限制,胃腔比较狭窄,层次蠕动消失,和周围脏器发生粘连、浸润,或者有肿大的淋巴结。本研究显示胃癌超声造影T分期准确率为70.0%,提示由于病灶较小,浸润程度比较浅,在形态学和结构上的变化不是十分明显,对胃癌进行判定时很容易出现低判或者高判。超声造影在T期胃癌的高判集中在Tl、T2期,T1期高判是因为病灶周围炎性反应可能促使胃壁各层组织回声分辨困难,T2期高判和胃壁某些浆膜层缺乏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对黏膜下层高回声带完整性进行准确区分,是判定T1、T2期的关键所在。浅判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超声造影检查时,胃底、胃体的气体于扰和肋骨遮挡密切相关,另外助显剂充盈胃腔之后,无法消除近场的伪像。胃壁浆膜层、胃周组织回声鉴别比较困难,是因为超声造影对肠、网膜、腹后壁、横膈浸润缺乏特征性表现。胃癌超声造影N分期准确率为76.3%,提示对于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检出率较高,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错判,其原因是胃癌一些转移淋巴结比较小,尤其是胃底部、胃体大弯较深部位小淋巴结检出率比较低,同时如果腹腔气体增多,淋巴结检出率也会更大幅度降低。胃癌超声造影M分期准确率为92.5%,提示超声造影诊断胃癌晚期转移准确率较高,因超声扫查范围广泛,对于腹腔内实质脏器均有较高的分辨率。综上所述,胃超声造影对胃部疾病诊断均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在胃癌的晚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春利,卫康玲.超声造影下胃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3,(14):57-58.

[2]李文娟.胃部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09,15(21):64.

[3]赵志华,王海霞.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1):49-51.

[4]毛建强,董嘉文,曹宪伟等.口服超声造影对急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J].浙江医学,2016,38(20):1699-1700.

[5]孟飞,吴琴.急性胃炎临床超声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探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4):376-377.

论文作者:赵海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  ;  ;  ;  ;  ;  ;  ;  

急性胃炎临床超声的诊断价值探讨论文_赵海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