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格课程的中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_逻辑思维能力论文

基于微课程的中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策略论文,课程论文,中学论文,逻辑思维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渗透与冲击,以及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逐渐成熟,微课程已成为近两年教育技术研究及教育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被称为“2013~2014年度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能力的内核,对于地理知识的获取,保持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微课程本身是富有逻辑性的整体,各部分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碎片化学习的认知心理需求和地理学科思维。因此,富于逻辑性的微课程是培养中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本文基于观察实践,梳理了运用不同类型微课程进行地理逻辑思维培养的方法,并以教学应用为导向,构建基于微课程的中学地理逻辑思维培养策略。

      一、微课程在中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案例:微课程“二分日太阳光照图的绘制”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光照图是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是一种重要的地理图像。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光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以此为切入点,可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等有关问题加以综合分析,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层次有较高的要求。以微课程为媒介,运用绘制光照图的活动设计带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把地理知识和技能与逻辑思维的培养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1)观察:培养判断能力

      情节设计;在暗房中用模拟光源表示太阳光,照亮地球仪。被光源照亮的一侧,表示处于白昼的部分;未被照亮的一侧表示处于夜晚的部分。使用摄像机进行不同角度的连续拍摄。

      能力培养:理解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从不同角度区分昼,夜半球。

      (2)演示:培养判断,抽象能力

      情节设计:用LED发光线照射地球仪,表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转动地球仪。

      能力培养:根据光源的位置和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线和昏线。

      (3)绘制: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情节设计:将实心地球仪换成经纬网地球仪,观察并绘制太阳光照图。

      能力培养:绘制地轴、经线圈、晨昏圈、太阳光线、纬线圈大概括各要素的几何关系(地轴垂直于纬线圈,经线圈与地轴相交于两极点,经线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

      学生通过微课程“二分日太阳光照图的绘制”视频,可对光照图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在课前,微课程可作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铺垫,积累必要的观察表象,为逻辑思维分析提供材料;在课后,微课程可作为巩固逻辑思维能力的素材,根据掌握情况反复观看,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应的能力。此外,在绘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恰恰是逻辑思维的关键节点,教师可据此进行迁移拓展,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程视频后,绘制二分日的太阳光照图。

      2.高中地理微课程运用与逻辑思维培养层级

      透视微课程“二分日太阳光照图的绘制”,纵览各网络资源平台的展示课例和全国各省市微课程大赛的参赛作品,可根据各种标准(如教学媒体、教学方法、课型)对微课程进行分类。显然,不同类型的微课程在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价值方面存在差异(如下页表所示)。

      

      3.常用微课程类型在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基于微课程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应根据不同逻辑思维层级,结合微课程的优势和不同类型的主要特点,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助力。

      逻辑思维层次较低的微课程类型在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发挥辅助作用。例如,感性地理知识内容(包括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如中国主要的地形区)的学习难度不大,在课堂中讲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若能提前录制知识讲解型微课程,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实现先学后教,还可将节省的课堂时间用于培养学生更高层级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层次中等的微课程类型,其作用则因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而异。例如,地理习题中有些问题在多数学生中普遍存在,教师可做重点评析,利于学生纠正。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许多问题可能是部分学生的困惑,大众化的讲评缺乏针对性。对此,教师在分析作业、试卷的基础上,分类录制习题讲评型微课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有选择地观看,既节省课时,也能针对不同的逻辑思维问题进行个案补偿教学,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个性化培养。

      逻辑思维层次较高的微课程类型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则发挥核心作用。例如,理性地理知识内容(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如三圈环流的形成)的思维难度较大,往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具有突出价值。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若只听教师讲授一遍未必能掌握到位,而有限的课堂时间也制约了教师的反复讲解,这显然难以发挥应有的逻辑思维培养效用。教师若能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难点剖析型微课,将难点问题进行再次讲解、多次重现,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切实掌握难点知识,实现共同发展,并从中领悟相应的逻辑思维方法。

      二、基于微课程的中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教师可依据相关学习内容的特点,结合相应的逻辑思维培养目标,将其分解为若干部分,分别录制成微课程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将其转化为在线学习资源,学生可借助电脑、手机等实现自主学习。以课型划分,微课程视频包括知识讲解等10种类型。以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应用为导向,构建基于微课程的中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如下页图所示)。

      

      1.时间维度

      对于知识讲解和课前导学型微课程,主要安排学生课前观看,了解相关学习背景,掌握以感性地理知识为主的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学习新知的目标。

      以“翻转课堂”的理念为导向,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参与学习活动并发挥组织作用。在课堂伊始,可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播放导入型微课,或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和相关学习基础,或设疑激趣以提高学习动机。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充分讨论,自主探究,解决预习中的疑问,当组内难以达成共识时,可借助典例示范或过程演示型微课达成学习目标。对于逻辑性强、思维难度大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讨论和自学不易掌握,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精讲,并辅以相应的难点剖析型微课供学生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反复学习。

      许多地理游戏类学习活动对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此类活动的开展常常面临尴尬的境地。而运用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活动型微课,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自由选择喜爱的活动进行碎片化学习,可实现逻辑思维培养活动的课外延伸。

      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及其学习层次不尽相同。例如,“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这一知识点就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而言,学生只需要掌握其偏移规律即可。但有些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浓厚,教师对此可提供运用惯性原理解释地转偏向力的拓展学习型微课,深化其对这一内容的逻辑思维过程,还能将其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转化为学习地理的热情。此外,习题讲评型、复习巩固型微课的应用同样能够实现向课外延伸的个性化学习。

      2.能力维度

      (1)判断推理 通过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活动,能够将零散的地理感性知识借由地理规律提升至理性知识的层面。这包含两种思维过程:其一是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理,从纷繁复杂的个别地理分布与演变中提取地理规律;其二是在掌握地理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理,判断相应的地理分布与演变的现象及其成因。目前,地理教材虽已提供支持一般原理的具体案例,但与实践应用仍有差距。借助微课程充实感性材料,规范表述的语言系统,提供必要的问题情境加以强化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会问题情境的解读与地理规律适用性的判断。虽在知识讲解、课堂导入、典例示范型微课中较多地涉及该能力维度,但在难点剖析型微课中对此也应加以渗透。

      (2)抽象概括 通过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活动,能够舍弃地理事象的非本质属性而保留其本质属性,从而形成地理概念。这一能力维度直接体现在课前导学型微课中,即从学生熟悉的案例或相应的学习背景出发,尽可能地呈现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从中除了获得对地理概念本身的先行认识外,还掌握了形成地理概念的逻辑思维方法,体会到身边处处都有逻辑思维的运用。此外,中学阶段所要求的地理概念可能表述得并不严密,但也不能违背其科学性,可通过学习活动、复习巩固、拓展学习型微课对此加以厘清与拓展,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概括思维的培养。

      (3)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由两个相对的思维过程所构成,即分析过程与综合过程。分析是将复杂的地理事象分解成个别要素或属性;综合是将地理事象的个别要素或属性结合为整体。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过程。区域地理特征与成因有一般的分析模式,但在分析的基础上也要加以综合。这一能力维度直接体现在难点剖析、过程演示和习题讲评型微课中,通过对地理事象的分析和综合示范,学生在领会地理知识的同时,掌握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与范式,从而养成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

      通过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地理微课,将上述逻辑思维过程以恰当的形式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将知识结构体系化,进而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深入思考。

      3.效用维度

      在不同课型的微课程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下,依循问题链条进行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然而,不同课型的微课程,逻辑思维层级有别,运用的时机或场合各异,适于个别化学习的程度也不同,在进行相应的微课程设计时,应对其结构化程度进行准确的把握。

      一般而言,学生可在课前或课后借助微课程进行自定进度的学习,并结合个人掌握情况适时推进。这类微课程由于主要用于满足个别化学习的需要,其结构化程度要求较高,需通过必要的支架降低逻辑思维难度,提高地理知识信息的传递效益。相反,由于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发挥必要的活动组织和重、难点点拨的作用,因而课堂中所应用的微课程在结构化程度上不必要求过高,可采用积件的思想将其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素材。

      上述基于微课程的中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是以时间维度、能力维度和效用维度对地理微课程的各类常见课型加以整合,可为地理教师运用微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提供参考。以微课程对学生进行多样、长期、反复的引导与训练,可使其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验和调整逻辑思维过程,提高逻辑思维活动的速度和效果。

      微课程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以此开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也尚属起步阶段,需以更丰富的地理课例不断修正与完善。

标签:;  ;  ;  ;  ;  ;  

基于微格课程的中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_逻辑思维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