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探索与效果_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上海市中小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探索与效果_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上海市中小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探索和成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市论文,中小学论文,成效论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将对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且还能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它不仅可以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使学生和教师在全方位地接触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增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创造一系列条件,如信息的快速传递,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方便的课件组合平台,灵活的课件播放机制和一支热心改革与探索的师资队伍。为此,上海市教委提出了建网(计算机互联网络)、建库(教育信息资料库)、建队伍(网络管理、教育信息资料开发、教育信息网络应用的队伍)的工作思路。

一、建网,逐步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根据上海市政府关于信息港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上海教育科研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市教委研究制定了《上海普教系统信息网络建设方案》,成立了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下设中小学信息部,专门负责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网络的规划和管理。市教委提出了“统筹规划,市区(县)联动,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以推动建网工作。

1996年8月,市中小学信息部完成了全市中小学计算机网管中心的基础建设工作。与此同时,各区(县)也相继成立教育信息中心,并将通过区(县)教育信息中心联通本区(县)的中小学校,形成市、区(县)、学校互联的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络,初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目标。目前,闸北、普陀、静安等区的计算机网络已经开通,浦东新区等其他区县也完成了方案设计,并开始启动。上海中学、大同中学、行知中学、莘松中学、威三小学等第一批中小学校园网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部分学校和市中小学信息部利用上海信息港的先进基础设施,开始探索远程教育和远程视频会议的功能。

二、建库,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条件

网络建设有没有效益,极为关键的是有没有适用的软件。因此,市教委始终把软件库的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

1.教育信息资料库的建设

在建立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络的同时,市教委就着手开始与区县共建覆盖全市的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资料库和教育信息资料库,颁布了《关于建设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数据库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建库思路。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料库由市和区(县)分工合作,共同建设。市教委主要负责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料库的规划、标准的制定和总库的建设,区(县)教育局负责教育信息资料库的有关学科教学资料库的分库建设。普陀、闸北、黄浦等7个区作为先行区,分别承担政治、德育、物理、地理等教育信息资料库的分库建设任务,各有侧重地共同建设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料库。目前,德育、语文、政治、地理、物理已初具规模,其它建库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2.教学课件的建设

为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中小学迫切需要大量适合教学使用的辅助教学软件。为此,市教委狠抓课件建设,一方面组织力量开发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在教学应用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联合社会力量,形成一支有丰富教学经验,美工设计,软件开发等人员组成的开发队伍。同时,积极鼓励教师自制辅助教学软件。近年来,广大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中又逐步形成了新的开发思路,取得了一些效果。例如:静安区威海路第三小学,由学科教师自己设计,计算机教师自己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达30多个,涉及小学的所有课程。这些课件的使用,解决了教学难点,缩短了课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市教委还注重教学软件开发的先进性和实效性,组织攻关力量,研究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发适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件(系统),对全市的软件开发工作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市教委教研室开发的初中化学系列实验软件,是一个面向学生的全开放的实验操作应用软件。学生在这一实验环境下,可以独立模拟完成从提取药品,装配实验装置,到做实验的全过程。学生可以运用这类交互性较强的软件创造性地去学习,形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现有的课堂辅助教学软件往往带有适合个人教学环境的局限性,推广使用比较困难。事实上,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其教学过程必然不同。为此,市教委教研室经过一年多的研制,以物理学科为突破口,开发了组合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应用这一系统,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设计教学过程,组合合适的软件和教学资料进行教学,使得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策略不再受程序式教学软件的约束。

三、全员培训,逐步提高教师应用能力

为了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上海的教师培训工作起步较早。市教委规定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学历进修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所有学科教师的必修课程。在“九五”期间的教师职务培训的要求中规定,45岁以下者必须学习计算机课程,达到初级和中级水平,均可获得学分。在对骨干教师培养的计划中,计算机和外语列为必修课;青年教师评聘中、高级职称,必须持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证书。计算机教学和辅助教学有成效的学校可作为中小学教师该门课程的自培基地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的积极性。

1.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全员培训

市教委要求各师范院校设立相关专业(系),培养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应用的专业教师;市、区教育学院、县教师进修学校开设脱产或半脱产班对学科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市教委教研室对各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市电教馆结合中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试验工作进行专题培训,以逐步形成多渠道的培训网络。

2.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

对各级领导的培训主要着眼于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更新,使他们了解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了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当前教育改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了解多媒体和通信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主要着眼于教学软件的研制,使他们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新进展;了解新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掌握简单的多媒体制作技术;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对学科教师的培训主要着眼于教学软件的应用,使他们了解多媒体和通信技术在本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了解本学科辅助教学软件的功能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

3.实施课题研究中的同步培训

在软件开发工作的前期,市教委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学习已有的教学软件,选择适合开发教学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听取有关专家的报告,并到基层学校开展需求调研,分析教学软件的现状和教学需要,根据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确立课题,备课试讲,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之中。软件在试运行过程中的逐步修改和完善也是教师再提高的过程。教师逐步学会了现代教学设备的操作,掌握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节奏、学生注意力的调控等能力。

在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建库人员和网管人员的培训也随着建网工作的同时同步进行。建网工作一经起动,培训工作随即跟上,建网人员和网管人员一起参加软硬件的安装及使用,因此,完成一个区县的建网工作,就带出了一批建网人员和网管人员。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既培训了教师又保证了教育信息网络的畅通无阻。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几点体会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在于落实。八十年代后期,上海成立了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纳入了各科课程标准的配套措施之中,使该项工作有了统筹规划和落实的基础。随后,上海又先后成立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和教育手段现代化领导小组,对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并提出了《上海普教系统信息网络建设方案》,以指导中小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实践告诉我们,领导重视,规划领先,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提性保障条件。

2.加强管理,形成机制

为了落实和规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市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制订并颁发了许多相应的管理性文件,如,《上海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上海市“八五”期间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规划》等。此外,我们还将改革教学评价作为加强管理的一个措施,以在管理层面上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评价导向机制。

3.确保投入,注重效益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需要增加投入,另一方面,我们也始终坚持注重效益,努力实现投入——效益的良性循环。

为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最近几年,市和区县均有专项拨款用于中小学的设备更新、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发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从实际出发,让传统手段以及设备升级后的不同机型同时发挥作用,以提高效益、这样,集中投资,资源共享,分步开发,综合应用,取得了较高的效益投入比。

4.市区(县)校联动,社会参与

要开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调动市、区(县)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市、区(县)、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格局,这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都署各区县成立教育信息中心,运用统一平台,开展教育信息资料库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已建的上海教科网、上海科技网与公共电话线网等,先行联网,再创造条件,逐步提高水准。实践证明,通过这一途径,加快了上海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步伐。

标签:;  ;  

上海市中小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探索与效果_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