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高宝玉

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高宝玉

东北农业大学医院 15003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通过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方法:选取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1 89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通过临床检验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探讨原因,总结对策。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血液标本945份,其中血清645份(68.25%),血浆226份(23.92%),全血74份(7.83%)。其中不合格标本62份,占总标本的6.56%(62/945)。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5.81%,11.29%,9.68%,40.32%以及12.90%。结论:加强检验科室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对不合格标本及时查找原因,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可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血液标本质量。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对策

实验室临床检验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血液标本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生物体液,很多类疾病的血液学检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其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正确诊治。为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医院应重视临床检验过程质量控制,其中标本质量控制是整个过程中的首要关键环节[1],因为无论实验室质量控制成功与否,对标本个体起不到控制作用,而且若标本质量不合格,即使用最先进的检验仪器和方法,结果仍是不可靠的。无法对样本行检测或是检测后可影响结果准确性,统称作不合格标本,其结果不能反映受检者血液的真实情况,对临床无任何指导意义[2]。现以我院体检中的945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促进临床与检验科的密切协作。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期间,我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945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

1.2筛选方法

每天各实验室窗口有相应的专业人员,负责对接收标本进行仔细的核对、检查;对所有血液标本按照临床医师的申请的检查项目;及时发现标本有无溶血、脂血、凝血、标本量少、标本错误及抗凝剂选择不当等情况,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通知临床科室再次采集合格标本。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本次研究,共收集血液标本945份,其中血清645份(68.25%),血浆226份(23.92%),全血74份(7.83%)。其中不合格标本62份,占总标本的6.56%(62/945)。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其中溶血16份(25.81%)、凝固7份(11.29%)、错用抗凝6份(9.68%)、量不准25份(40.32%)、其他8份(12.90%)(包括:标识不清、需隔绝空气的标本混入空气等)。

3讨论

临床工作中,为更加准确的确定患者病因,临床医生往往需要准确可靠的血液检验数据作为诊断参考。血液检验数据反应患者当前的病情,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而血液标本采集是分析前阶段最重要的一步[3]。标本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正确与否。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真实准确的基本前提。采集标本的不合格必将给检验结果的带来偏差,样本的不合格将直接导致无法取得符合患者真实病情检验数据,从而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阻碍了临床医生的无法正确诊断与治疗,甚至耽误患者的病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严重者将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因此,加强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力度对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研究中出现不合格样本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①可以通过正规的操作和熟练的技能,避免血液标本溶血现象发生;②为避免凝血,使用抗凝管时,及时轻轻颠倒180°,摇匀5~8次,采用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的方式避免凝血现象发生,若在操作中发现凝血现象,及时与采集者联系,重新采集标本;③加强检验人员对于抗凝剂使用原则的培训,要求其严格按照使用要求使用抗凝剂,减少出错率;④定时检查采样仪器,保证试管质量;⑤贴签人员的工作态度对于标本的标识的清楚与正确有着很大的影响;⑥由于被检验者本身的饮食、生活习惯等对标本质量也有的影响,因此,在采集标本前,医务人员应告之有关注意事项,减少脂血等不合格标本的出现。

总而言之,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对临床诊治的影响非常直接,血液标本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血液标本不合格,就无法获得患者准确的检验数据,无法了解患者的病情,主治医生就不能通过标本检验的数据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耽误了病情,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病痛伤害,更加容易产生医疗纠纷[4]。所以,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血液标本采集步骤进行采血,操作正确规范,才能保证血液标本采集的准确性,尽量把不合格标本的采集率降到最少,准确及时的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小萍.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0-281.

[2]续微,赵旭,单洪丽,等.3051 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5):587-589.

论文作者:高宝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高宝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