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论文_余利国 黄冬兰 黄凯

余利国 黄冬兰 黄凯(广西宜州市精神病医院 546300)

【摘要】目的 了解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康复期分裂症病人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方法 132 例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外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 A S)、抑郁自评量表( S D S ) 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认知行为治疗后,SAS 及SD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可以缓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关键词】 认知治疗 精神分裂症 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045-02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病人由于面临回归社会、家庭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常常对前途、婚姻家庭、同事关系、被人歧视等感到困扰,常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如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发生意外情况。本文选取我院所收治的部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本院2011 年8 月~ 2012 年9 月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C CMD -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经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后精神症状消失,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 总分<28 分),自知力大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ITAQ 评分≥ 20 分),病情稳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③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④能独立填写问卷;⑤排除疾病本身或药物所致的焦虑抑郁。符合入组标准者132 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6 例。试验组中,男性36 例、女性30 例,年龄(31±9.3) 岁, 病程(9.29 士5.19) 年;文化程度:小学15 例、初中33 例、高中以上18 例。对照组中,男性37 例、女性29 例,年龄(28±9.3) 岁,病程(7.39±4. 69) 年;文化程度:小学13 例、初中37 例、高中以上16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 采用SAS、SDS, 按统一的指导语对患者进行调查,对照组及实验组实施6 周的认知行为治疗后再行SAS 及SDS 评定。

1.2.2 实施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精神科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认知治疗,采用个别教育的形式,每次50分钟, 共进行6 周。根据认知治疗的理论原则,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技术来改变病人不良认知,从而制定认知治疗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1 周):此阶段需要对患者的病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判定患者的生活习惯与性格喜好,通过临床评估的方式,使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与精神分裂症疾病相关的知识。也可通过介绍精神分裂症患者顺利康复案例的方式,树立起患者战胜病魔,并顺利康复的信心。此阶段工作中发现,绝大部分精神分裂症疾病患者都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不光彩的疾病,一方面会使家人蒙羞,而另一方面,住院又给家里造成了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同时,长期的服药对自己的身体有很大的影响,会影响自己的婚姻家庭及今年的生育等,觉得以后的生活将发生很大的改变等等。交流从患者的日常生活开始逐渐涉及患者的病情,如: 你对你的疾病有什么看法?你患病后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你?为何总是闷闷不乐?等,通过以上交流,会发现患者对于疾病以及日常事物的认知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对真实有一定的歪曲,因此,需要通过与单位、家属进行沟通的方式,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与关爱。引导患者从内心之中肯定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可举例有过同样经历的患者康复后正常生活的案例。并阐明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及向患者说明认知治疗原理。

第二阶段(3 周):针对每位患者,进行3 次/ 周的谈话。此阶段进行谈话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患者认识到自身对疾病认知存在的不足之处,树立正确的认知,让患者认识到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以及过度的夸大或缩小思维都是不切合实际,不合理的。这些不良的认知都导致患者犯下了“逻辑性”的错误。因此,要求患者将自发性察觉的错误认知记录下来,以正确的认知替代错误认知。同时,还可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提高对错误认知的纠正水平。一般来说,作业的布置应当每日开展, 作业布置的最主要内容在于:基于认知与实际情景,在思维意识自动联想下,所产生的情感反应。

第三阶段(2 周):针对每位患者,进行2 次/ 周的谈话。此阶段进行谈话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患者正确的认知能够得到有效的强化,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巩固。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指定合理的日常活动计划表。用核心信念工作表帮助病人检验支持和反对老的认知及可能的新的认知的证据。 每日填写日常活动的预期满意度和成功率,对比前后数据,预计满意度或成功率低于实际活动时,要予以鼓励, 强化正确认知,消除悲观、消极的错误认知;当活动达不到预计满意度或成功率时,要安慰患者,分析原因。如错误认知:我患了精神病,以后就找不到工作了,给家人造成经济及精神上的负担,我是家里的累赘, 感到内疚。需要引导的正确认知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周边有同样经历但经过治疗好转的患者,通过康复病例引导的方式,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促进预后。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10.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x2 检验。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认知行为治疗后,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P<0.001),见表1。

表一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AS SDS 评分比较

1)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P<0.05

2) 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 P<0.05

3 讨论

导致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处于住院治疗的阶段, 因长时间的住院、给药,导致患者及患者家属所面临的经济负担特别的大。受到此因素的影响,导致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担心在出院后经济收入的减少;②从社会支持的角度上来说,由于绝大部分大众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持有相当大的偏见、歧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够尊重。在这样一种普遍性条件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产生严重的病耻感,由此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极为巨大的;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卫生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充足,知识储备过于频繁,在恢复期阶段,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对大量的问题均存在不小的顾虑,从而产生紧张感、孤独感、以及茫然感。从这一角度上来说,除应用药物进行精神疾病治疗以外, 还需要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活动进行准确的分析,了解患者思维意识中存在的错误,对不健康的思维意识进行就诊,从而加速疾病的康复与预后。

焦虑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对患者的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轻则影响其安心住院治疗,重则产生意外情绪[4]。因此,要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鼓励患者接受认知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通过6 周的认知行为治疗,SAS 及SD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认知治疗可使患者矫正错误的认知和消除负性情绪。可见,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治疗中,辅以认知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琳,岳淑英,张燕,等.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和心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2):1069—1071.

[2] 杨彦林.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5):406—407.

[3]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 三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29.

[4] 陈美,蔡玉芹,陈为香,等.工娱疗对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1(28):z003.

论文作者:余利国 黄冬兰 黄凯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7

标签:;  ;  ;  ;  ;  ;  ;  ;  

认知行为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论文_余利国 黄冬兰 黄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