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问题的三种反思方法_历史论文

历史常识题的三种复习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种论文,常识论文,方式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传统文化回归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2007年开始,全国各地高考文综试卷中便出现了对历史文化常识的考查,一般为试卷中的第12题。如2007年全国卷Ⅰ考查了谥号,2008年全国卷考查的“阴阳”、海南卷考查天干地支纪年法、宁夏卷考查十二生肖与天干地支纪年法、北京卷考查了三代都城的位置,2009年全国卷又考查了姓氏的起源等。这类试题具有学科交叉综合的特点:一类是文史综合,一类是史地综合;且有知识边缘化属性,一些知识原本被各学科半推半就地认为是“鸡肋”。俗话说事不过三,这类试题到如今似乎已成一种定势,不可小觑。然而,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面前,寻觅于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之间,我们总是觉得像在大海里捞针,无从下手,感到无助与无奈。怎样才能使这类常识题的复习拨云见日、取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结果呢?笔者仅就近两年对这类题目的关注与思考,结合教学实践案例谈些浅见。

一、以高考题为导向进行延伸练习

毋庸置疑,高考对高中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高中阶段教学复习的风向标和指挥棒。每一年的高考复习都要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揣摩下一年的命题走向,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007年全国卷考查了“谥号”,属文史结合类,就其他选项所列,结合教材创制题目如下:

[例1]下列历史现象中不是以帝王年号命名的

A.靖康之变 B.靖难之役 C. 长庆会盟 D.绍兴和议

解析:答案为B。“靖康”是北宋钦宗的年号,“长庆”是唐穆宗的年号,“绍兴”是南宋高宗的年号。“靖难”是平定变乱之意。明代初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而发动的争夺皇位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例2]我国古代社会的王位世袭制存在时间长、影响深远,其基本遵循“父死子继”的原则,又辅之以“兄终弟及”,下列继承关系符合后者的是

A.秦始皇→秦二世 B.唐高祖→唐太宗

C.宋太祖→宋太宗 D.清太祖→清太宗

解析:答案为C。宋太宗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其他均为父子关系。

2.2008年全国卷考查了“阴阳”方位知识,属史地结合类,就其示例,结合教材创制题目如下:

[例3]2008年,国人将第一次享受作为法定假日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中的“清明”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沈括的“十二气历”中,清明节应该属于

A.一月 B.二月 C.三月 D.四月

解析:答案为C。“十二气历”以立春为岁首,两个节气一个月,清明为第五个节气,故应排在三月。

[例4]唐朝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便于水田耕作的曲辕犁,又称“江东犁”。下列与“江东”这一地理概念相符的是

A.江左B.江右

C.长江中下游南岸 D.长江中下游北岸

解析:答案为A。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北部、皖南部分地区以及今江西赣东北(东部)称作江东。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则称江右。

3.2009年全国卷考查了“姓氏”由来,属文史结合类,就其示例,结合教材创制题目如下:

[例5]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着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下列国号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的是

A.汉 B.辽 C.元 D.清

解析:答案为A。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元”的命名,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皇太极改“金”为“清”的原因,是要政治清明,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例6]中秋节的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源于在八月十五稻谷成熟时节,各家向月朝拜土地神而形成的习俗。这种起源主要说明了

A.古代农民落后的迷信思想

B.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C.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占主导地位

D.农民对月亮的特殊感情

解析:答案为C。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以农立国。相传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是稻子成熟的时候,恰好又是一年之中月亮最圆最亮的一天,人们无论出门远近,到了这天都会回来忙收成,而有些亲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回来相聚,尤其是夫妻或相恋的人们,所以借此也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于是便制作出各式的食品来拜土地神,以祈求福运的到来。

二、细心揣摩、深入发掘历史教科书中相关常识知识

教科书是一切教学活动和知识考查最真实、最直接的内容依据。高中阶段的历史教科书是基于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而编写的,有时注重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简化了过程,有时则是只言片语而微言大义,有时却又写得含而不露、似曾相识,故而细心研读教材,体会个中滋味,有如下海寻宝,整个过程会叫你感受探索的新奇与成功的喜悦。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所涉及的常识性知识仅《中国古代史》部分,除前面所列外还涉及到行政区划、古钱币、书法、建筑、曲艺、日常生活(语言、服饰、饮食、出行等)。

[例7]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史

解析:答案为B。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把中央行政权力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例8]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材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商朝卜辞 B.孟姜女传说 C.《史记》 D.《资治通鉴》

解析:答案为A。商朝卜辞是商朝写在甲骨上的国家档案,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直接资料;“传说”是人们口头流传的某种说法,《史记》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资治通鉴》也是有对前朝史料的整理,属于间接史料。

[例9]秦统一全国后,统一了币制,使用外圆方孔铜钱。从此以后,圆形方孔成了我国铜钱的固定样式,并表现为重量钱和年号钱两种主要形式。以下货币中不符合这两种情况的是

解析:答案为C。“开元”含义是开辟一个新纪元;“半两”“五铢”都表示重量;乾隆是清朝第六个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

[例10]在封建观念盛行的社会中,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解析]答案为C。最有可能就是赵宋王朝为提高其家族出身而为。

[例11]“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经”主要指儒学经典,“史”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是诸子百家及其他书籍,“集”指历代作家诗歌文词等。按此分类,《梦溪笔谈》应属于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解析:答案为C。《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学成就,既不属于儒家经典、历史著作,也不属于诗歌文集,应列为“其他书籍”。

三、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知识传播媒体,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扩大知识面

最常见的传播媒体是电视,其中电视剧场、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栏目都有助于青少年历史知识的增长。现在播放的电视剧多以历史题材为主,不乏一些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制作班底精心打造的精品之作,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如对四大名著的改编。也有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知识浅薄、主观臆造、演义之风甚浓,即便是一些名著也不免有失实之处,应指导学生加以甄别。

[例12]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A.备、操 B.备、孟德 C.玄德、操 D.玄德、孟德

解析:答案为B。汉献帝建都许昌,拜曹操为大将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实际的统治者,刘备因受曹操的敬重,被曹操任命为豫州牧。由此看来,曹操在上,刘备在下。所以,刘备在曹操面前自称“备”,而称曹操的字,以表谦恭。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同学此题应很容易。

[例13]电视剧《封神榜》反映了商亡周兴的历史,下列哪些剧情失实

A.周原为商的属国 B.姬发见商王直呼“纣王”

C.姬昌引兵伐商

D.商王兵败自焚

解析:答案为B。纣王的本名是“辛”,纣王是他死后后人送的谥号。谥法曰:残义损善曰纣。

新课改体制下的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注重以能力立意,大多数试题通过“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查“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它给人们的启迪是:重视课外常识,重视文化常识题,注意中华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与把握。以上介绍的三个方面积累课外文化常识的方法,希望能给为高考而求索的学生们带来一些启迪。

此外,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也要注意历史常识知识的积累,如语文中的古文、地理、以及其他课外书籍等等,要心存大文科观念。

总之,要适应新课标下的新高考,要在高考的考场上做到大海捞针,就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尽可能高的本领,练就一身绝技,才能在需要时一显身手,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一定会做到!

(审稿:贾轶斐)

标签:;  ;  ;  ;  ;  ;  ;  ;  ;  

历史常识问题的三种反思方法_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