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曹县供电公司 274400)
摘要: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家电网系统内大力推行的一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它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运行模式、组织构架、业务流程,在一个层面最大程度地解决更广泛的问题,环节结合紧密,减少值班流程环节,缩短事故处理时间。但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采取怎样的运行模式,才能使人员配置最优、技能水平得到最大发挥等,都是面临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深化,电网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县域电网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电网网架仍比较薄弱,电网结构多为放射式和两端供电网络,供电可靠性较低,设备陈旧,线路通道环境复杂。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给了调控人员更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电网发生故障的几率。
一、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和传统模式相比,“调控一体化”模式快速、全面、主动的优势已逐渐显露,然而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设备问题遥控操作无法顺利进行、信息分类不统一不规范、监控信息量大容易遗漏重要信号、人员整体素质要求达不到等。
1.监控系统信息采集不完整明确
经过逐步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现35k V及以上变电站重要保护信息已基本可以正确上传至监控机,实现“四遥”功能。但是,信息采集和上传的准确性、正确性和快速性直接影响着调度员的工作效率。如:某变电站开关突然显示“分闸”,但无任何保护信号,现场检查开关在“合”位,并运行正常。再如:某变电站开关遥控执行完毕后,开关变位信息延迟上传,只能通过遥测值的变化间接判断。这种情况下调度员只能通过其他信号间接判断,安排变电站运行人员现场检查才能知道真实情况。所以,实现“调控一体化”的关键就是信息是否能如实的反映现场情况,上传信号如同现场设备的汇报语言,应该能清楚地告知故障,这是调度员判断的依据。
2.监控系统信息未分层分类
公司监控员负责监控52座35k V及以上变电站,如果遇有保护传动工作或电压越线无法调整时,相关信号就会不断滚屏,造成语音播报滞后,使许多信号来不及查看,加大了监控员的工作量,容易造成视觉疲劳,遗漏重要信号。虽然,本单位现在也实行了事故跳闸推画面功能,但仍未解决根本问题。所以,监控系统未对信息进行分层、分级处理,不但加大了监控员劳动强度,而且不便于查看各种保护动作信号及事故信号,导致延误设备异常和事故的处理。
3.人员素质未达到要求
“调控一体化”模式对监控、调度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监控员不仅能正确、清晰的汇报事故信息,还要具有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的能力。事故处理时监控员总是干着急说不上话、插不上手,无法做到事故预处理,许多监控员的技能水平和现场经验得不到合理利用,久而久之两极分化明显。所以,监控员要学习就要从日常工作开始,要有思想认识上的根本转变,提高对自己工作学习的要求,多想多问多思考。
4.运作模式难以标准化
“调控一体化”模式启动后,因设备、人员配置等情况长时间无法解决,使得各单位采取的运行模式也有所不同。某调控中心采取监控组与调度组分管职责,监控组负责变电站信号监控、“四遥”操作、信号传动及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能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并汇报调度处理。调度组负责所辖变电站下令操作、事故处理、异常缺陷处理等工作,负责区调所辖设备转令操作、配合区调处理异常及事故处理。这种运行方式使监控、调度责任划分明确,可以集中精力进行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但是监控、调度人员就不熟悉对方的工作,增加培训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某调控中心要求调度员又操作又监控还要调度电网,这样既增加了调度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又使本来就如履薄冰的调度工作更加困难,使电网反而缺少了稳定性。某调控中心要求所有调控员轮流进行监控、调度工作,这样有利于培训工作的进行,使所有人员可以快速学习所有业务工作,但是这种模式广而不专,增加了专业管理难度。
5.设备层次不同难以统一要求
“调控一体化”模式对设备要求较高,适用于高电压等级电网,而不适于县级。首先,因设备老化,硬件勉为其难,且网架不规范,35k V变电站难以与110k V及以上变电站同步要求。其次,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些地域是不适用的。最后,由于远动系统及设备的原因,给遥控、遥调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使简单的工作复杂化。如:某35kV变电站需要短时停电,将负荷倒至备用电源供电,在断开主供电源开关后,备供电源开关却遥控合不上,延长停电时间。又如:某35kV变电站10k V系统接地,选线后,开关遥控合不上,只能由运行人员到现场恢复,造成对用户的突然停电。
二、提高配网调度员事故处理能力的相关举措
若线路发生单相故障后再次重合,则要根据保护动作与故障录波器中的参数,上报相关系统实施事故带电查线。线路出现单相故障重合没有效果,或发生相间以及其他短路等情况,要第一时间调整系统,防止发生其他线路过负荷。而且要掌握现场检查开关状态,了解保护动作的基本模式。在开关检查无异常后,就要根据系统的相应情况对线路予以送电,送电时要掌握选择强送端同时要确保有可靠的速动保护。
而出现母线故障,值班调度工作人员要尽早上报事故现场,而且对一、二次设备实施全面的查检,若有明显的故障点,要及时把故障点实施隔离,而且继续恢复母线的送电。
在变压器发生故障跳闸时,要根据跳闸时的继电保护与事故的外部情况分析导致故障的原因。在重瓦斯及差动保护一起动作跳闸,无法查明诱因与消除故障的方法前切勿强送。重瓦斯以及差动保护之一动作跳闸,若非保护误动,且在检查外部无明显故障,利用瓦斯气体检查出变压器里没有明显故障后,再进行试送。
因为事故的不确定性以及突发性,会为调度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考验,那么调度工作人员就要持续深化化工作能力,并从根本提升其事故的处理能力。
首先电力调度值班工作人员要有非常良好的专业素养及心理素养。要深入的掌握本专业的相关技能,了解电气设施的主要性能与其作用,而且要掌握配网的正常运行机制与差异化的运行方式。在电网运行过程中,调度工作人员要指挥保护装置的投退,一定要熟练掌握继电保护,同时要深入的了解配网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工作机制、整定措施以及保护范围等
了解其运行模式,对事故做好合理的预想,细致的执行交接班工作。调度员在接班时,一定要查阅相关记录,掌握目前配网的运行情况、工作完成度。而在接班后,调度工作人员要对配网运行机制以及需完成的任务有所掌握,同时要针对天气、配网运行情况及当班的主要工作做好事故预想,事先拟定应对方法,这样在异常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调度工作人员在值班过程中,要了解此地区配网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在电气设施出现异常时,指挥站的运行工作者要第一时间予以分析及鉴定,若无法坚持运行,那么就要下令将设备退出运行。若无法退出运行,就要做好事故预想,并规划出反事故的有效措施。
三、结语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电网运行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创新产物。通过电网调度与变电站监控合二为一、变电站运行管理机构分片布点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人员得到了合理利用。当然,新兴产物的出现,总有许多问题接踵而至。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对当前技术水平尤其是远程监测和控制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造,人员的培训和学习,“调控一体化”模式将代表智能电网建设时代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白世军.基于 H.264/AVC 视频编码运动估计算法的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贾玲,李虹.电网调度与电网安全运行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
论文作者:晋艳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电网论文; 变电站论文; 调度员论文; 事故论文; 故障论文; 信号论文; 模式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