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_音乐论文

高中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_音乐论文

高中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论文,音乐论文,高中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生已开始步入青年初期,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期。相对于初中生来讲,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因此,他们在音乐审美认知、音乐审美经验以及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等方面与成人比较接近,但同时又保持了一些初中生的特点和思维痕迹。他们在音乐审美、音乐表现过程中情感更加丰富,逻辑思维进一步加强,参与音乐活动的指向性、目的性和自我意识更为明显。应该说,音乐学习对于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减轻繁重的文化学习给他们带来的负担,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目前我国的高考科目中还没有音乐学科,他们是否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音乐,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因此,很有必要认真研究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心理和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这对于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热情,贯彻实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调查时间: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

二、调查地点:北京,湖南省的湘潭、株洲、隆回、长沙县、吉首、永州,广东省的深圳,江苏省的无锡,贵州省的福泉等十所中学。

三、调查对象:主要是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四、调查方法:对各个城市、乡镇的学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采取的方式主要为匿名问卷调查。

五、调查目的:调查、分析高中生音乐学习心理的现状、特点及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音乐教育。

六、调查内容:问卷设15个项目(选项可单选也可多选),主要从高中生的音乐兴趣、动机、感知、思维、情绪情感、创作能力及鉴赏能力入手,对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心理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内容涵盖音乐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要、音乐表现、音乐记忆等方面。

七、调查基本情况:调查地区涉及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等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地区。共发放问卷752份,收回有效问卷717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我们用Excel、Spss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处理,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从中归纳出高中生音乐学习的主要心理特点。

八、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习兴趣

1.普遍喜爱音乐,但偏爱流行音乐

在调查报告第1题“你喜欢音乐吗?”的选择中,选择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87.1%,选择不喜欢的不到1%。但是大多数同学倾向于喜欢流行歌曲,从第3题“你喜欢哪一类型的音乐”的多项选择中可以看出,喜欢流行歌曲的占83.68%,喜欢古典音乐的占33.05%,喜欢民族音乐的占19.39%。在第11题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可以自由作答的问题“你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是:请简单写几句话”,不少同学写道“大家都听我也听”、“好听、好玩”、“流行歌手动感时尚,是我们的偶像”等等。

由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中生对音乐的兴趣较浓厚,但偏爱流行音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流行音乐本身具有时尚动感、情绪鲜明、通俗易懂的特点,贴近高中生特定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其次,流行音乐已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辐射到社会各个角落,并逐渐融入校园;再次,音乐教材自身的不足以及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学校音乐教育在学生音乐兴趣的引导上丧失了主动权;最后,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生的音乐兴趣具有受支配性,从众意识较浓,在流行音乐及其文化的强势传播中,学生们还缺乏独立辨别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2.偏向于欣赏表现形式较丰富的音乐作品

在“你喜欢哪种类型的音乐欣赏课”选项中,选择音乐剧的人数最多,占37.1%,其次是民族器乐曲(22%)和交响乐(21.9%),选择歌剧和戏剧的较少,分别为11.8%和7.2%。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高中生的思想感情丰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音乐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而音乐剧以它独特新颖的表现方式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二)学习动机

1.学习音乐大多出自内心的需求

在“你学习音乐的动机是?”的选项中,有64.1%的同学选择自娱自乐;30.1%选择提高综合素质;而选择以音乐专业考大学和高考加分的仅占5.8%。

这说明我国高中生学习音乐的目的性较强,音乐学习动机大多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是出于对音乐本体的热爱,而不是出于某种带功利色彩的需要。也表明了中学生的音乐价值观念日趋成熟。

2.学习音乐的自主性较强

在“你喜欢通过什么途径欣赏音乐”的选项中,大多数同学同时选择了好几种方式。其中选择买CD或磁带的占62.2%;选择上网搜寻的占47.5%;选择通过电视和收音机的占45.5%;而选择上音乐课听老师介绍和去音乐厅或演出现场的相对较少,分别占7.3%和7.2%。

上述数据说明同学们在选择欣赏音乐的途径时有较强的自主性,但是同学们忽视或轻视了音乐课的传播功能,这也许是音乐课的内容不够贴近高中生心理,未能引起他们的关注等因素造成的。

(三)音乐感知

1.音乐感知能力较为成熟,对作品的情绪情感有一定的把握能力

问卷中我们设计了“在欣赏音乐时你是否能把握作品的基本情绪和内涵”这样的问题,结果是64%的学生选择了“部分可以”,选择“完全可以”和“不能”的分别占25.1%和10.9%。从数据中我们得出: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作品的基本情绪和基本内涵,但仍有10.9%的同学认为自己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和内涵时有较大困难。高中生在感知音乐时更加理性,他们不再过分关注演唱或演奏者是否是自己的偶像,而是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音乐本体上来。例如,在“你欣赏音乐时主要关心的是?”一题中,有41.49%的同学选择音乐作品的整体内涵;65.96%选择音乐作品的旋律性;28.32%选择歌词内容;选择演唱(奏)者是否是自己的偶像的只占4.5%。

2.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令人担忧

问卷第15题涉及对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在“你对常用音乐术语了解多少”这一提问中我们可以看到,选择“10个以上”的同学仅占7.7%;“5~10个”占20.7%;而选第三项“1~5个音乐术语”的占41.2%;选第四项“一个都不知道”的占30.4%。后两项加起来是71.6%,让人忧心。

对“你在课外学习演奏乐器吗?”这一问题的选项中,每种乐器都有人选择,但是比例都较小。其中以笛子为最高,占24.7%;其次是钢琴(占11%)、二胡(占3.1%)、扬琴(占2.9%)、小提琴(占1.5%),最后是大提琴(占0.4%)。2%的学生选择了“其它”一项。令人遗憾的是,有54.4%的人没有选任何一项,也即没有接触任何乐器。这些结果从侧面反映了高中生的音乐知识储存量是十分有限的,知识面还有待拓宽。

(四)音乐创作:大部分高中生有音乐创作欲望

在“你喜欢进行音乐创作吗?你能把自己构思的旋律写出来吗?”的选项中,有52.1%的同学选择喜欢创作但写不出来,仅有15.4%的同学选择基本能写出来,还有26.4%的同学表示不感兴趣。

这说明高中生已具备音乐创作所需要的激情和灵感,但创作技能有待加强。最后我们设计的是学科之间相互融合问题,即“在学习音乐时,能主动与其它学科相联系吗?”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能把音乐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也表现出良好的综合能力。这让我们颇为振奋,因为我们看到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创造愿望,学习音乐的心理动力让人乐观。

九、思考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于这次调查情况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基本情况。从整体来看,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状况较好,技能技巧也有所涉及,并且表现出较强的音乐创作欲望,意志与记忆方面显示出了较强的能力,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也有一定水平。他们学习音乐的目的或动机大多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是出于对音乐本体的热爱,而不是出于某种带功利色彩的需要。高中生学习音乐的感知、思维、情绪情感体现出了较为独特的个性倾向。同时,我们也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学生过于偏爱流行音乐,忽略或轻视其他音乐类型的欣赏,音乐知识面和音乐技能水平偏低,等等。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根据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引导他们学习高雅音乐

前面提到,学生过于偏爱流行音乐,音乐教师如果不积极面对学生的这种整体情绪,在音乐资源日益丰富、获取途径渐趋多元的今天,就很难把握学生在音乐问题上的价值取向,也就无从谈及深入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引导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就成了无源之水。当然,高中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也与高中生自身的心理特征相关,但是音乐兴趣过于单一不利于他们音乐知识的扩展和欣赏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他们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音乐课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流行音乐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从审美和生理的角度,让他们知道流行音乐中什么是好的,是适合他们的;什么是不好的,是不适合他们的,甚至是有害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学习高雅音乐,引导他们体会高雅音乐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健康、全面的审美趣味。此外,我们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倾向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他们的音乐兴趣和音乐需要。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学习是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个人情感体验的过程,由于在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切不可以权威的身份自居,而应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组织、参与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允许个性的存在。特别是高中生的生活积累越来越丰富,知识水平逐步提高,音乐感知能力日趋成熟,他们基本上能把握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和情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当学生的感受与教师有差异时,应该让学生发表意见,只要学生的思维方向符合音乐审美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即便是学生的审美体验与原作有较大的偏差,也应该在鼓励的基础上,耐心地进行启发、引导,使其熟悉、掌握音乐语言的特点,逐步积累音乐审美的经验,树立起音乐学习的信心。

3.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鼓励音乐创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学习音乐、创作音乐是有兴趣的,但是由于受音乐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限制,这些兴趣无法深入和加强,这是高中生音乐学习的一大遗憾。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充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也应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当学生有一定的音乐能力参与一些音乐活动时,他们的兴趣才能得以持续和加强。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音乐鉴赏、音乐表现等多种途径,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并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创作。音乐创作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应该说明的是,任何形式的调查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所以,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反映调查对象的所有情况。但是,本调查结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前高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各种状况,可以为我们的音乐心理研究和音乐教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

标签:;  ;  ;  

高中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