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下,BIM技术的应用领域大范围拓展,基于建筑领域深入分析BIM技术特点以及应用意义,有利于全面彰显BIM技术优势,并深化建筑事业改革。下面笔者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探究BIM技术的应用技巧。可见,该论题探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性意义较显著。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管理;运用
1 BIM的理论分析
BIM技术的特点可以归于三点,首先具有协调性,主要体现在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各个部门,各个专业的工作需求,一旦出现重大问题时,便可以从已有的数据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BIM技术则可以帮助合理的规划企业内部的关系,更加准确的找到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其次是具有可观性,BIM技术帮助建立三维模型,将整体的建筑结构展现出来,并且也可以进行数据的共享,得到最客观公正的管理方式,指导施工人员准确的完成施工要求。最后是具有模拟性,BIM技术主要依赖计算机的灵活性,因此可以重现施工过程,有利于施工的高效进行。
2 BIM技术对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第一,在应用BIM技术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施工模型,具现施工过程,从而让管理人员能够对现场情况有直观了解,从而提高管理的全面性、可靠性、前瞻性。第二,工程建设涉及内容众多,单位多,不同单位间的交流是一大问题。在采用BIM技术后,可以实现各单位的实时交互,从而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对于管理工作来说,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增加各单位交流,减少协调指挥上的延迟与传达错误问题。第三,BIM技术可以模拟碰撞情况,能够提高设计、施工安排的合理性,减少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技术、安全、协调问题,控制成本产生,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协助解决
3 BIM系统的优化特征
3.1可视性
建筑项目是一项非常系统的项目,其涉及内容很多,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且项目管理属于建筑质量及安全的基础保障,也是施工中的核心部分。传统的管理工作中,会因为建筑的庞大繁琐,面临较大的局限性,人们不能更好地体验到建筑管理的合理性及其科学性,而借助BIM系统能提升工作进程,对项目管理也将有一定帮助。BIM系统以计算机为载体,借助类似软件实现对结构的信息化管理,不但能够迅速制成图纸,且基于人工操控电脑,可以促使建筑更为可视化,绘制3D图纸,保证建筑物无视觉死角。
3.2协调性
建筑项目中,因为各项项目所需要的系统与操作范畴不同,对于相临的两项工作的有效连接特别重要,如果产生交接不流畅,将会造成项目出现延误,而且系统不能沟通,造成项目质量产生问题。BIM系统可以在员工进行交底工作时,基于设计图纸,安排各项任务所要求的员工及系统,且以往的图纸通过纸质工具来记录,在传递时会因为环境原因出现改变,而BIM系统是依靠计算机来组合信息,在各部门的任务协调中,可以通过创建局域网,顺利传送图纸,针对建筑项目管理而言,可以提前预测施工进度,并科学规划,以便整体任务的顺利进行。
3.3模拟性
就建筑项目而言,难以在大脑中直接产生思维而开展工作,而且也无法直接通过调整建筑来检测后果,因此,BIM系统可以将所有工程的数据以模拟方式带给员工一种立体感,便于思维的运转和工作的正常开展。BIM系统可以实现一些实际生活之中很难实现的工作,例如日照模拟、紧急疏通模拟、减排模拟等。按照各种模拟结果,管理者要及时做出反应,如果有隐患,也能在工作尚未开始以前就进行适当调整。
3.4优化性
建筑管理工作十分关键,若有安全隐患,将会在后续建筑竣工时阻碍验收工作,或者因为粗略验收引起人身安全事故。BIM系统可以把建筑项目全部数据更为完整地展现在电脑虚拟世界当中,且基于系统的操作,能随时修改建筑方案,其修改结果也可以及时反馈,以便持续完善建筑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BIM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不足之处
就当前形势来说,BIM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还是推广阶段,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且使用,自身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解决。首先,BIM的使用,需要专业的人才,准入门槛较高,人才缺乏是重要的问题。其次,当前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出大量的资金来支持这项技术,其本身需要的大量前期支撑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最后,社会大众,包括监管部门对其认识程度不够,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来进行规范,使得此项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
5基于BIM技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的途径
5.1设计阶段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BIM技术主要可以实现两方面的操作。首先,施工人员在分析检查场地状况时,可以将场地的自然条件、公共限制因素以及施工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科学地分析,对复杂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同时可以最大限度打破人为主管意识的束缚,进而从项目规划的全局出发作出合理地评价。同时BIM技术还可以与GIS技术实现密切结合,通过将参数化的数据模型加以构建,科学合理地阶段项目范围,这对于施工管理作出正确的决策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其次,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可以开展三维立体模式工作,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提升项目施工管理的效率,节省开支。
5.2施工阶段
在施工的前期阶段包含了大量与建筑设备以及构件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比较繁杂,很不容易整理。BIM技术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具备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可以实现对各类信息高效的整理与存储,施工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建筑设备以及具体的属性进行查阅,从而选择出最适用的零件,这也可以有效地规避零件选取错误等问题的发生。还可以利用BIM技术构建4D施工模型,极大提升了施工人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空间使用率。利用BIM技术所构建的4D模型可以有效地纳入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人员信息、设备使用情况以及施工进度等因素,施工管理者可以很清楚地做到一览全局。并且对于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规避与解决,进而保障了施工过程中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使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摆放进行科学规划与评估,做到施工资源与空间的合理安排,从而避免事故冲突的发生;最后,BIM技术还可以借助SOPS平台将潜在的安全隐患加以提取,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且进行实时追求,直到安全隐患被消除。
5.3运维阶段
通过使用BIM技术可以构建出科学先进的数据模型,从而实现对于施工场地中的建筑材料以及相关设备直观、全方位的监控,并且对于参数化信息的运行状态作出精准地判断。在相关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实现有效地分析与管理。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对BIM技术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将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处理,并且及时做好预防与维护工作。这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建筑工程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其利用率,最大程度上避免各类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这对建筑企业的美誉度提升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现代化管理步伐逐渐加快,为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务必与时俱进的应用BIM技术。这既符合建筑工程持续发展需要,又能扩大BIM技术推广范围。基于此,BIM技术研究者应不断拓展研究思路,全方面、深层次挖掘BIM技术实践优势,继而推动建筑行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炜.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179+182.
[2]杨畅,宋天宇.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8(02):17-18.
[3]施海云.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上的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44):131-132.
[4]陈志鹏.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6):122-124.
[5]刘倩,詹吾娇,杨迁,缪楚程.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建筑,2015,14(04):56-58.
论文作者:张永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系统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项目论文; 工作论文; 阶段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