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应急救援需求分析论文_黄小东

工程机械应急救援需求分析论文_黄小东

(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广东 广州 510440)摘要:文章着重从工程机械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入手,阐述国内当前工程机械装备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发展及存在问题,分析未来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工程机械的保障应满足的四种需求: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关键词:应急救援;工程机械;需求 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始于2003年,“非典”的肆虐暴露了当时国家在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自此之后,政府痛定思痛,开始着手建设适合我国实践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15年来,面对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及抗震抗冰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机制响应迅速,渠道发挥顺畅,为抢险救援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破拆顶撑等一系列工程机械装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应急救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利器之一,为抢险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工程机械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从近十年的应急救援来看,工程机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搜救遇险群众。自然灾害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发性,而作为应急救援的首要工作就是抢救遇险群众。从过往的救援数据来看,汶川地震被埋群众26000余人,舟曲泥石流几乎淹没了整个县城。在这种形势下,受损房屋的破拆远非人力可及,各种起重、破拆、顶撑、剪切等工程机械作业效能高,能够及时清理危险构件,为搜救群众清理障碍赢得空间和时间,表现出了极高的工作效率。 (二)排除危险建筑。自然灾害破坏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损坏又将导致次生灾害的发生,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历史曾有记载,四川境内发生过两次因地震导致的堰塞湖溃坝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远超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因此,防范灾害过后的次生灾害,也是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有效处置则自然离不开工程机械的运用。数据统计在当年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救援过程就投入了挖掘机16台、推土机26台等。工程机械的投入,极大提高了排除效率和处置效果,也有效保证了出险人员的安全,实现了由传统手工向现代机械的根本转变。 (三)抢修受损道路。自然灾害的发生必将破坏道路通行,造成交通堵塞,甚至形成信息孤岛。众所周知,自然灾害发生的道路,一般都被称为生命通道,其畅通与否,成为决定应急救援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24条高速公路受损、161条国道省道被中断、8600多条乡村道路全线瘫痪,成为救援的软肋。同样还是工程机械,完成了清淤、排障、搭桥、开路等工作,第一时间抢通了通往灾区的道路,为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工程机械应急救援的发展及问题 从上得知,工程机械装备作为应急救援行动的重要救援手段,对于应对各类突发性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来看,国内工程机械应急救援装备研发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有了长足进步,但相对欧美日等国,我们起步晚,在技术保障、装备保障上仍差距较大。 (一)工程机械应急救援的发展状况 1.政策牵引,工程机械应急救援趋势向好。自2006年1月8日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后,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各项法规文件,帮助扶持符合条件的装备公司研发专属救援装备,如江苏徐工、詹阳重工等军工企业结合应急救援实际,专门把现有工程机械改装为救援专属装备;惊天液压等属具企业则积极研发救援专用工具。同时,还组织有教学资质的教学机构培养应急救援专门人才,组织培训应急处置的新政策、新技术、新装备。 2.科技创新,工程机械应急救援技术显著提升。CIS、GPS等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信息数据的应急救援管理指挥平台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自然灾害的抢险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2011年玉树地震中,中联重科第一时间利用其产品安装有GPS定位系统的便利条件,在抢险救援的过程中进行实时调配,效果显著,是国内第一支到达震中地区的工程机械专业队伍,为组织救援赢得了第一手的宝贵时间,提高了救援效率。 (二)工程机械应急救援的存在问题 1.工程机械装备研发晚,数量上差距较大。工程机械作为应急救援的重要物资装备,对于保障国家应急救援行动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国内工程机械在应急救援领域的研究起步晚。加之国家科研基金投放有限,导致工程机械救援装备数量总额过少,救援队配备率不足、专用设备严重匮乏。 2.工程机械尚未成体系,总体上利用率不高。近年来,我国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认可。然而通过在汶川、玉树、舟曲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实践检验中,我们发现,工程机械的整个救援体系尚未建成,差距较大。一方面是救援装备的分布不均,国内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中部、东部地区,这就造成了西部地区应急救援装备储备量不足,难以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缺乏统一的工程机械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无法形成有效指挥和决策,救援一线缺乏统一的声音指挥,资源无法得到整合。 三、工程机械应急救援需求分析 工程机械应急救援需求研究,指的是在有效应对一次中等强度的自然灾害中所投入的最少机械量。做需求分析,是工程机械应急救援管理行动的基础,能提前对机械救援效率作出评估,避免救援现场发生供求不均的现象。我们认为,工程机械应急救援的需求分析,重点包括四个方面: (一)机械种类需求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有地震、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也有人为引发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环境生态事故等等。灾害的多样性导致了破坏形式的多样性,破坏形式的多样性又决定了工程机械救援装备各类的多样性。工程机械保障单位必须根据地域特点、灾害特点来研发多样化的救援装备,以满足不同的救援需求。 (二)机械数量需求分析 前文已经提级,工程机械应急救援所需的机械数量指的是有效进行救援的最少机械数量。从管理学角度来分析,资源的调配与行动的效率是成正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突发自然灾害后短时间内调集的工程机械少于最小机械数量,那么无法保证救援效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是如果突发自然灾害后调集的工程机械又多于最小机械数量,那么必然要占去较长的准备时间,加之机械进场需要调度和车辆保障,同样也会造成大量的损失。通过一定的条件来测算救援机械数量的需求,比如,灾害地的人口数量、灾害等级、灾害发生的时间等等。 (三)机械质量需求分析 上文分析了救援机械的数量需求,我们再来看救援机械的质量要求。一般提及质量因素,主要是跟工程机械的可靠性紧密联系的。比如,2004年的内蒙古森林大火,警方调集了大量的工程机械,也及时赶到了现场,但有22.5%的机械到场后救援效率不佳,甚至还有9%的机械发生了临时故障,4%的机械到了现场后发挥不了救援作用。从这个数据来看,就可以发现机械质量的重要性,如环境适应性、故障返修率等因素。 (四)机械结构需求分析 工程机械应急救援的结构需求指的是功能机械在救援过程中的数量配比。诸如工程机械数量,各类机械只有在一定的比例条件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救援优势,提高救援效率。比如,在地震灾害时,就必须推土机、挖掘机等数量配比,用以排除危险建筑;同时还需考虑人员营救时必备的顶撑、破拆等工程装备,以确保多种作业施救情况下的救援效果。参考文献[1]张金兴.工程机械在灾害治理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8(12):129.[2]胡卫建,尚红,司洪波等.我国应对大震巨灾应急救援装备的技术需求研究[J].北京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10

论文作者:黄小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工程机械应急救援需求分析论文_黄小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