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楠

赣榆区人民医院儿二科 江苏/连云港 222100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降低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制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现况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结果:输液前,婴幼儿输液外渗的发生率为73.33%,改善后为20%。目标达成率为108.50%,进步率为72.73%。结论:品管圈在降低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性作用。

关键词:品管圈;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

当今医院业务得到扩大,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改进工作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医院业务发展的新需要[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围绕某一工作,由相关工作与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一个圈,自觉综合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持续完善各种问题,每位成员都应积极参与其中,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作用和意义[2]。本次研究中,在我院儿科应用了品管圈,探讨其在降低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方面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的30例婴幼儿中展开,均在5岁以下。全科护理人员首先进行“品管圈”培训,按照指导原则组圈,并由8位护理人员组成圈,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从中选出圈长1人,圈秘1人,指导员1人,圈员5人,明确各成员的职责。8位护理人员中有6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

1.2方法

1.2.1制定主题:围绕“防渗圈”召开成员会议,依据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同时,根据医院的政策、临床问题急迫性和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最后选定防渗圈的活动主题,即“降低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将此主题报批医院“品管圈”活动管理办公室批准,并在得到批准后开展活动。

1.2.2制定活动计划:在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开展,历时8个月。在每周六下午召开一次会议,每次30min,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并由圈秘记录。每项活动由2名圈员负责,绘制详细的活动计划示意图,并严格安排执行。

1.2.3现况调查:充分掌握输液操作步骤,由成员绘制输液操作流程图,并参照大量的资料、结合工作经验,制定“婴幼儿输液外渗原因调查表”,对现况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有:患儿不配合、穿刺后固定不标准;穿刺手法不规范三大项。

1.2.4目标设定:以品管方法目标值设定公式为依据,设定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的目标。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改善能力)。经现况调查,得出现况值为73.33%,改善重点为86.67%,圈能力通过综合评定为75%。目标值为73.33%-(73.33% ×86.67%×73.33%)=24.18%。即目标设定为将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从73.33%降至24.18%,降幅为49.15%。

1.2.5原因分析:物品、环境、方法以及人的角度,分析婴幼儿输液外渗的发生原因,并对进原因进行评分,主要有患者易烦躁且不配合;输液针固定方法不统一,固定不牢易脱落;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穿刺手法不规范;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

1.2.6拟定对策:针对婴幼儿输液外渗的发生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并从措施可行性、经济性和圈能力进行评价,拟定处理对策,并在得到批准后实施。具体措施如下:婴幼儿烦躁时容易出现自行拨弄输液处的情况,应排查患儿的烦躁原因,改善输液环境,保持温度和湿度适宜。给哭闹、不配合的婴幼儿提供可移动输液架,分散注意力。通过护理会议强调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若造成事故应责令改正或处理。采用帮带学习的形式,促进护理人员进步。若输液针固定不牢容易活动,也造成患儿的不舒适,进针前要充分评估患儿的脾气,首选脚部进针,其次选择头部进针,统一固定方法,要求所有护士掌握输液针固定方法。经常巡视检查固定情况,及时发现松动、漏诊等情况,立即对症处理。叮嘱患儿家属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液体外渗的不良影响等,促使患儿主动配合医护人员。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检查表,调查品管圈对降低婴幼儿输液外渗的发生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输液前,婴幼儿输液外渗的发生率为73.33%,改善后为20.00%。详见表1。目标达成率为(20.00%-73.33%)/(24.18%-73.33%)=108.50%。进步率为(73.33%-20.00%)/73.33%×100%=72.73%。

3.讨论

品管圈是从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到问题的分析方法,并给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品管圈的方法能提高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在较多的科室都比较实用,因而“品管圈”活动多被应用到日常的工作管理中[3-4]。有研究资料提出,在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发生率,可明显减轻患儿的痛苦,节约医疗成本。也有研究指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留置针非计划拔管方面也有积极作用,可明显减少新生儿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对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降低护理工作的工作量也具有积极作用。

本次研究中,对30例患者实施了品管圈活动,制定“降低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的主题、围绕该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现况调查、分析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降低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发现,实施品管圈以后,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降低至20.00%。目标达成率为108.50%,进步率为72.73%。说明品管圈在降低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邝云莎,刘艳青,刘秋菊等.品管圈在降低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3):3533-3534.

[2]王婧婧,李尕梅,周雪荣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5,28(11):120-122.

[3]唐红兰,张绪红,田春英等.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31-133.

[4]孙兰珍,李晓琴,杜佩玉等.品管圈管理用于预防高危药品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4,(16):92-93.

论文作者:王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在降低婴幼儿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