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系统运行优化及管理工作研究论文_李晓光

集中供热系统运行优化及管理工作研究论文_李晓光

富拉尔基热电厂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1

摘要:现阶段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的不断增长,我国集中供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于集中供热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通过采用均匀性调节、热源优化调度以及二次网循环水泵控制等策略,确保集中供热系统运行得以优化,达到节能的目标。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管理工作;优化

1 集中供热概述

供热事业与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息息相关,供热管网逐渐走入到人们生活中。传统城市供热是通过燃煤锅炉房来为人们提供热量,从而满足城市供热需求。但这种传统供热方式不仅会起到污染环境的作用还会导致不可再生能源严格消耗,使经济成本逐渐上升。集中供热方式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行成本,不仅能为用户供热,还可降低环境污染发生率,实现节能减排。

近年来,我国集中供热发生了较大进步,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较大问题。这也是笔者对其展开研究的必要性,确保其在节能环保基础上降低污染。

2016年我国的城市和县城之中集中供热面积高达87亿m,供热能力为19.3万MW,要较2015年提升4.4%。另外,从《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5)》之中相关数据来看,我国2013年供暖能耗高达1.8亿t标准煤,达到了建筑总能耗的24%。所以,对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进行优化与管理,能够确保集中供热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显著减少,对于我国集中供暖事业以及环境保护事业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集中供热系统运行优化及管理方案

在集中供热系统运行优化与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自动化控制的方式,达到系统运行的节能目标。在此供热系统之中,依照供热的实际需求,建立了相应的监控系统框架机构,而且在一些热用户的室内,加设了温度收集装置,在热力站之中加设了调控系统,将调度室改造为系统运行调控与管理中心。在该系统的控制过程中,是将热用户室内的实际温度收集信息当成是系统供热质量判断标准,并且采用热源合理调控、一次网水力平衡合理调控以及二次网水泵变频合理调控等方法,确保系统运行得以优化,有效的降低系统能源消耗。

全面分析该集中供热系统所拥有的供热效果,同时结合系统调节的实际操作情况,在进行系统运行优化与管理时,采用网源分开管理的方式。针对一次网进行运行优化与管理时,设定的工作目标是确保热力站之中流量分配以及热量分配能够得到动态平衡,所使用的方法为均匀性调节方法,一次网调节过程中设定的指标为二次网供水温度值以及回水温度值。针对热源进行调节与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的目标是依照室外实际温度值,而输出相应的热量,防止出现热量供应过大或者过小问题发生,所使用的方法为热源优化调度方法。另外,还会结合对二次网循环水泵运行频率的调控,实现系统运行优化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集中供热系统运行优化与管理策略

3.1均匀性调节策略

对于一次网进行调节过程中,采用的方式为均匀性调节方式,对一次网中调节阀门的开度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不同热力站中二次网供水温度以及回水温度能够保持一致,同时确保某些热力站无法正常运转时,系统供热量能够再次的均匀分配。因为集中供热系统通常存在长时滞以及大惯性的特征,在对调节阀门进行实际调控的过程中,开度调控的周期设定成25min,再依照不同建筑工程实际保温状况以及室内采用的供暖形式,合理的分配各个目标温度权重,实现差异化供热的目的。

3.2热源优化调度策略

通过采用均匀性调节策略,确保了一次网达到了动态平衡状态,要想确保系统能够优化运行,也要确保热源的供给更加合理。对于供热需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室外温度,所以,热源供应参数应当根据室外温度的不同而实时加以调节,确保建筑物室内的温度能够保持在设定范围之中,这样才可以确保集中供热系统能够得以优化运行。在对热源进行优化调控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实时室外温度情况,并且根据测量得到的一次网供回水温度值,再结合以往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的参数,利用计算机对系统运行负荷加以预测,从而得到相应的调度参数。

3.3二次网循环水泵控制

集中供热系统中供回水温差值和系统负荷、系统流量等均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要是在二次网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水平失调以及垂直失调问题,则能够依照供热系统的负荷波动情况,再结合供回水温度差值,计算得到循环流量值,然后通过对循环水泵的变频控制,有效的控制二次网供回水温度差值。

4 集中供热系统优化运行及管理工作的效果分析

4.1节热效果分析

由于处于不同供暖周期之中,室外的环境温度以及单位耗热量等均是不同的,因此,对系统进行优化以前,收集之前3个供暖期的室外环境温度数据以及单位耗热量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得出相应的趋势函数。在实施优化措施以后,根据当年供暖期中实际测量的室外环境温度值,代入拟合得到的趋势函数之中,计算得到单位耗热量。然后对实际耗热量加以测量,以评估系统优化以后实际的节热情况。通过计算得出采用优化措施以后,当年供暖期中单位耗热量降低了5.7%,取得了显著的节热效果。

4.2间接效益分析

在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后,对供热系统能够实施24h不间断的监控,可以更加及时了解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防止发生严重事故。在采用各项优化措施以后,能够有效解决短时间中系统供热欠缺的问题,可以显著地减少热用户投诉事件发生次数,确保系统供热质量得以显著提升。在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后,对系统运行地优化调节周期更短,所需的人工作业强度较低,能够有效地节约人力以及物力投入,为热力站无人值守运行模式的推广发挥了巨大作用。另外,由于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极大地节约热量,便能够进一步的对供热系统进行扩供,可以有效地缓解热源不足的问题。

结语

在对集中供热系统运行优化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便是有效地控制水力平衡。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调节其中一个参数而导致系统出现较大震荡的问题,更严重时甚至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在对该供热系统进行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均匀性调节策略,使得这一问题得以避免。

参考文献

[1]孔德辰.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和优化设计[J].山西建筑,2017,43(8):189-190.

[2]杨伟东,徐宵伟,贾鹏飞,等.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流量优化分配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7,46(1):53-58.

[3]左明月,李艳珍.集中供热系统热力站的优化设计[J].智能城市,2017,3(5):183.

[4]杜长城.关于城市集中供热节能设计探讨[J].智能城市,2017,3(03):276.

论文作者:李晓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集中供热系统运行优化及管理工作研究论文_李晓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