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路桥梁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碾压、地震、雨雪侵蚀、超载、洪水以及养护力度不足等因素的危害,进而缩短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交通安全质量。对此,不仅要做好日常养护工作,而且要充分利用道路桥梁工程检测技术全面检测道路桥梁工程的运营状况。
关键词:项目管理;建筑工程管理;重要作用
1 公路桥梁检测
1.1 外观检测
对公路桥梁进行外观检测,能够帮助技术人员掌握工程损坏情况,从而对公路桥梁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评价。这样做方便后续检修和维护,在实施外观检测过程中,基本上采用的是人工方式。
1.2 结构检测
采用外观检测方式,属于整个监测过程的初始环节,当对外观进行有效检测完成之后,则需要对公路桥梁的结构进行有效检测。和外观检测相比,结构检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借助机械设备对桥梁结构进行检测。基本上采用无损检测技术,从而找出桥梁损坏和受损程度,还能够将破损所带来的危害进行明确,对桥梁的耐久性进行测量的基础上,借助分析计算的方式,获得损害带来的严重后果。
1.3 特殊检测
一般而言,多数破损情况均可以借助外观以及结构检测方式对其进行 有效测量,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对于这些特殊情况而言,可以采用特殊检测方式。明确破损位置之后,开展特殊检测获得可靠数据,此后对其进行加固。特别是对于地震灾害位置,要求进行特殊检测方式,对其进行修复。
2 如何进行道路桥梁的质量检测
2.1 运用超声波技术检测道路桥梁工程
超声波是一种弹性介质中的应力波,频率在两万赫兹以上,这是人耳能够察觉到的最高声波频率。一般来讲,超声波可以通过压电换能器产生或者探测,高功率超声波在传导体中产生畸变,应用方式包括超声波焊接、超声波钻孔、超声波辐照流体悬浮物、工件表面清洗以及生物结构的破坏; 低功率超声波不会造成畸变,主要用于声呐、结构测试、医学成像与诊断等。在道路桥梁检测工作中,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协同施工企业运用超声波技术检测道路桥梁工程,也就是运用功率较低的超声波检测仪和压电换能器检测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脉冲传播速度、频率和振幅,然后,根据这三种参数科学判断道路桥梁结构是否存在缺陷。
2.2 运用雷达检测道路与桥梁工程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来检测并定位空间目标的系统,它也可以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范围以及目标趋向或者离开观察装置的速率。当代雷达可以应用于辨认和监视地球轨道中的人造卫星,帮助飞机和海洋船只导航,控制交通等。与此同时,在道路桥梁检测工作中也可以使用雷达技术,即运用雷达探测技术向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结构内部发射高频率的电磁波,及时接收道路桥梁工程结构所反射的电磁波来判断其结构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了解混凝土结构的稳固与否。
2.3 用红外热像技术检测道路桥梁工程
用红外线热像检测技术检测道路桥梁工程就是充分借助红外线热像探测仪来检测道路桥梁工程结构所发出的红外线能量,而且,要注意逐一检测整体结构所发出的红外线能量,将检测工作落实到具体某一部位,这样方能发现各种细小的问题。然后,检测人员应根据道路桥梁工程结构的表层温度分布状况,用红外线热像探测仪和其他电子设备直观显示道路桥梁结构内部与表层的各种缺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检测人员应注意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属于一种非接触性的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有以下四大优点:第一,因为红外热像检测技术能够将探测焦距控制在 20 厘米到无穷远,所以非常适用于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无损检测工作。第二,因为使红外热像探测仪产生反应的基本条件是红外线,所以,只要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温度在零度以上,就会产生红外线,进而可以借助借助红外线热像探测仪来检测道路与桥梁工程结构。第三,红外热像检测仪不仅检测精度非常高,而且温度分辨率更为良好,能够达到 0. 1 摄氏度。第四,红外热像检测仪的检测模式非常灵活,该仪器的摄像速度变化幅度处于 1 到 30 帧/s 之间,不仅可以应用于静态检测工作,而且能够运用于动态检测活动中,随时检测道路桥梁工程质量达标与否。
3 公路桥梁结构加固方法
3.1 体外预应力加固方式
如果桥梁的结构形式是梁式结构,当结构状态出现超限情况时,则需要技术人员在桥体的外部设置相应的预应力,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桥梁结构裂缝被有效减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桥梁结构的下挠进行控制,从而保障结构不同截面位置的应力情况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方式进行具体应用过程中,其优势主要是在体外设置预应力之后,能够保障预应力得到永久保留。此后结合工程需求,对体外预应力进行拆除。因此,这种方式的适应力较强,其应用范围被不断扩大。对于体外预应力而言,加固方式可以促使桥梁结构承载能力得到提升,在重车同行过程中,还能够进行临时加固。使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方式,能够帮主桥梁结构自重不会增加,能够对桥梁结构的受力情况得到优化,从而保障桥梁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3.2 外包混凝土加固方法
对于外包混凝土加固方式而言,这一方式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可以被用在拱桥、基础以及钢架桥、桥梁等的加固工作当中。要想确保外包混凝土嘉股份方式能够获得相对良好的效果,在对外包混凝土尺寸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对外包构件的承载性进行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对外包混凝土加固方式进行具体应用过程中,如果对混凝土进行补强,要承受相应的压力,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而依然,要求其结构厚度在 150 mm 以内,还需对原有混凝土结构表层做出凿毛处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混凝土表面存在的凹凸结构深度值在 6 mm 以上,若外包混凝土对喷射混凝土进行应用,这就需要其凹凸深度在 40 mm 以上。在制备混凝土材料过程中,适当使用碎石或者低压碎值的卵石,可以将其当成是混凝土的粗骨料,对于粗骨料而言,要求其粒径在 20 mm 以内。对应用型钢筋材料和钢板材料进行补强过程中,要确保其中的力可以得到有效传递,同时还需保障补强结构能够和原有结构之间共同受力。对钢筋进行应用,进行具体的补强施工,其中的 U 型箍筋直径需要和钢筋直径之间保持一致,对于封闭形式的箍筋而言,要求其直径在 10 mm 以内,在相应加固结构当中,要求钢筋的位置和之前桥梁结构当中的受力钢筋始终在 20 mm 以上。
3.3 钢板粘贴加固方法
钢板粘贴加固方式,主要是对锚栓进行应用,或者对粘结剂进行应用,技术人员将钢板的材料在桥梁结构的受拉一端锚固,也可以采用黏贴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促使钢板材料可以补强钢筋,从而促使桥梁结构承载性以及耐久性得到有效改善。如果桥梁结构因为交通不断,促使其主梁的承载力下降,或者梁板结构当中的主梁所产生的横向断裂缝出现,可以借助钢板黏贴加固的方式,对桥梁结构进行进一步加固和处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做好道路桥梁的质检工作,交通管理部门应协同建筑企业共同做好道路与桥梁检测工作,及时发现病害,综合使用超声波技术、雷达技术、红外热像探测仪、声发射技术、冲击回波技术来检测道路与桥梁工程结构是否存在病害问题,并细化检测标准项目。
参考文献
[1]李元勋. 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施工技术研究[D]. 兰州理工大学,2016( 09) .
[2] 周进福,行英杰,吴巨超. 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技术施工[J]. 铁道建筑技术,2012( 02)
论文作者:王金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结构论文; 桥梁论文; 道路论文; 方式论文; 桥梁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超声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