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论文_邱英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海林农场学校 邱 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台:学生课前准备的好词好句好段积累展示。

2、课前谈话: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片,准备好了吗?看《自相矛盾》视频。

(1)知道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是叫什么名字吗?

(2)提到的两种兵器是什么?

(3)指导书写“矛”和“盾”(田字格书写“矛”和“盾”。)

矛:矛字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如果用盾是自卫。

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

(4)“矛”和“盾”有什么作用?(板书:进攻、防守)

发明坦克的过程

发现问题盾太小

解决问题铁屋子

(5)一个进攻,一个防守,有点儿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感觉,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2、认读词语。

⑴出示词语,认读:

自卫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进攻 庞然大物 大显神威

⑵把词语填进这段话中,指名读。

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

(1)发明家在什么情况下发明坦克的?

(2)他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的?

(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事?

4、反馈问题学习课文一二段。

阅读一二自然段,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千万不要让这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⑴指名读句子。

⑵谁都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什么感受?

⑶出示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大家看这个“刺”字,“木字中间口不严,一把大刀立右边;刺字见谁把谁戳,谁人见了都胆寒。”更何况这矛是怎样刺来的?(指名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一生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一生读。

师:看到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⑷面对如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只能是——(学生:左抵右挡),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挡”吗?(生说。)

⑸师:我这里就有一根锋利的矛,拿出你的盾来,我可要刺过来了!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⑹你有什么感受?(难以招架)

⑺经过一场激战,相信此刻你一定明白了“左抵右挡”?(上下左右全方位地保护自己。)

⑻师:即便是这样左抵右挡,发明家依然是难以招架,心中暗想:——

出示句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不要放过每一个标点,你有什么发现?

②从这两个感叹号,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此刻怎样的心情?谁来试着读一读?(生读。)师:不够急切,再读!

③师引读: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紧张极了,此刻他产生了一个万分迫切的想法——(个别读)

发明家难以招架,在这危急关头,他在内心深处急切的呼喊——(个别读)

生死攸关哪,发明家甚至想大声呼喊——(齐读)

让我们一起帮着发明家喊出内心深处这万分迫切的想法吧——(齐读)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了这种发明。

5、讨论第二个问题: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⑴有个铁屋子就行了吗?请同学们默读第3、4两个自然段。看看发明家又想到什么办法了,能像老师这样写一写吗?(学生拿出练习纸练习)

⑵集体交流。

预设:引号的特殊含义,履带的图片解释。

6、在发明家的创造下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坦克威风吗?(坦克图片)

7、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感受坦克的威力。

它在战场上什么样?

(1)德兵用军刀坎坦克回事什么场面?

(2)用机枪扫射场面回事什么样?

(3)用炮轰坦克回事什么样?

同学们坦克向德国兵驶去了:

(1)前面是水沟怎么办?(毫不犹豫的快速驶去。)

(2)前面是山丘、铁丝网怎么办?(勇猛直前这些他都不怕。)

同学们前方就是德军了,坦克炮弹扫射过去,你会看到什么场面?(生:德兵炸飞、大面积倒下,武器摧毁……)

于是德兵哇哇大哭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生答)

8、此时,我想问大家:坦克微风吗?厉害吗?带着这种感情读第五自然段。

9、今天我们虽然不能亲眼目睹坦克作战的场面,但这些文字能让我们体会得到坦克的微风和神奇。

10、那发明家是如何将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的呢?作者在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大屏幕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文字。)

11、你从这个故事或这段话中收到了什么启发呢?(生答)

师:是呀善于集资别人的优点,就是胜利者,这也是课文中的故事给予我们的启发,无形中我们把第三个问题也解决了。

三、小练笔:

1、出示图片:铅笔+橡皮=大头铅笔……

2、用上这句话:是的,_善于把_和_的长处集于一身,_就是胜利者。(师:领会了文中的这段话,相信它会激励我们不断变得更加优秀。)

四、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

1、课文学到这已经接近尾声时,与同学们一起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矛和盾的集合发明了坦克→事实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道理

通过事实说明道理→本课的写作方法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要多观察、勤思考,做到“取长补短”,争取早日迈入胜利者的行列。

板书设计:

25、矛 和 盾 的集合

↙ ↘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口、炮口 铁屋子 坦克

论文作者:邱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论文_邱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