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筑学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论文_舒文斌

新时期建筑学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论文_舒文斌

身份证号:36232319860118XXXX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在最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离不开国家对于城镇化建设的力度加大,使得建筑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经济高速进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大为提升.三十年间,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有幸完成了超过400亿平方米的建筑创作与设计任务。与此同时,建筑学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标志着我国的职业建筑师训练和建筑学基础理论研究队伍基本上与西方国家同步.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全面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建筑方针,从建筑理论、建筑设计方法和适宜性设计技术方面开展基础研究,提升各类建筑设计标准与规范体系。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学学科发展

引言

我国近年来整体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离不开建筑行业的大力支持。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它不同于美术是在于它要实现,它不同于机器是在于它要美观.反映在建筑教育上,真实的体现性、实施性方面是其他艺术教育所没有的,抽象的表现性、艺术性方面是其他技术教育所没有的。

1建筑学的学科属性

建筑设计是具有文化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研究工作,是服务社会大众对空间和场所需求的行业.人们对建筑室内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需求的多样性,所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社会各个阶层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要求职业建筑设计师须具备自然科学、社会学和艺术学的修养和设计表达能力.而作为培养训练职业建筑师的建筑学学科自然就成为一门兼具工程科学、艺术学和社会科学属性的复杂性学科门类.故建筑学是一独立的学科门类,没有其他任何学科可与其类比.梁思成先生曾撰文专门论述过建筑学学科的多重属性问题,他将“同时具备”视同为数学中的“交集”,“建筑E(社会科学U技术科学U美术)”。就建筑学的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问题,可以引申出更深层次的理解:(1)建筑学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可以分别从艺术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科角度去入手;(2)不论从哪个学科角度去研究,均遵循的是自身学科的原理和方法;(3)每个学科角度的研究。

2师资队伍建设

(一)相近学科师资互补问题,建筑学是人文艺术、工程技术、社会学等多学科互相交织、互为影响下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技术方面,可以与本院的土木工程、建筑环境工程进行互补;在艺术方面,我校艺术设计学科办学时间也不是太长,正因如此,彼此都有互为依托、谋求发展的需要,学科间的互补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即使如此,也要清醒认识到土木工程、建筑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教师因长期从事自身学科的教学,并不十分了解建筑学专业对建筑技术方面的教学需要和建筑技术培养特点。一个快捷措施是从相关学科中抽调有志于从事建筑学专业建筑技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培训,补充到建筑学教师队伍中来,形成建筑学专业专门的建筑技术教师队伍。另外,虽然目前艺术与设计学院相关学科教师可以给建筑学专业教学予以一定的补充,但是建筑学专业毕竟不是纯粹的艺术学科,甚至在当前其更加偏重工程技术。组建建筑学基础教研室,构建建筑学专业自己的基础教学师资队伍也就非常必要了。(二)核心师资建设,通常新办专业在师资上都会或多或少处于劣势。目前,建筑学专业所需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室内设计及美术学等师资尚不健全。同时,随着进一步招生及高年级主干课程教学任务的步步逼近,教师数量和结构问题会更加凸显。在人才引进方面,更应该关注其本身是否具备建筑学专业及其擅长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否能够胜任建筑学专业教学,是否具有和学科共同成长的潜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学学科的科学研究

什么是建筑学学科的科学研究?什么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的科学研究?什么是建筑创作与设计?建筑院系相当多的专业教师没能搞清楚其差异,使得其在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研究方案制定、研究成果表述、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常常运用建筑创作与设计的思维逻辑,以至于在研究方案中常常出现目标不明确、研究内容空泛和研究方法不恰当等问题,把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研究变成了“概念研究”.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建筑学本科以及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和目标上.我们熟知,通过教学评估的建筑学五年制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职业建筑师.建筑学本科教学大纲中,不论是设计基础类课程还是科学基础类课程教学,重点都在于培养建筑空间设计、技术设计以及表达技能.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不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的硕士研究生,均以适应火爆的建筑设计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在培养建筑方案的创作与设计能力.因基本上没有做基础研究工作,硕士毕业论文的多数是“撰写”出来的,基本上是“文献综述+实践体会+读书报告”.到了博士研究生阶段,由于硕士阶段缺乏严密的科学逻辑思维和研究方法训练,绝大多数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不久,即进入“苦恼”阶段:不会撰写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不知道博士论文研究工作从何入手.更为可怕的是,相当多数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也不知道如何开展博士论文研究,只会传输创作设计理念.车转轮回,年复一年,依然如故。

4建筑技术与建筑技术科学

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原理,是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每一类技术具备明确的使用范围,如城乡规划技术,建筑技术等.每一类技术都以被他人认知的形式和载体出现,如工具、设备、设施、标准、规范、指标、计量方法等.建筑技术可以理解为“设计、建造和使用房屋”的方法和原理。依据建筑工程行业的专业领域划分,对于建筑师来说,建筑技术可以被归为两大类:第一类属于建筑师必须掌握的设计技术,即建筑师在建筑朝向选择、形体构成、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墙体构造、门窗幕墙设置等设计过程中,如何实现建筑技术性能指标的原理和方法,如室内物理环境性能指标、建筑能耗控制指标、碳排放量指标等,属于建筑技术科学二级学科的范畴.换句话说,“建筑技术科学”中的建筑技术是“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的技术。广泛意义上,建筑技术科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建筑朝向、体型、空间、平面、构造的变化与地域气候、辐射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匹配关系,建筑室内采光、照明、声场混响、隔声、日照、防热、自然通风等对建筑朝向、体型、空间、平面、构造设计要素的限制、要求和规定,以及这些限制和要求的科学基础与理论依据。建筑结构工程、结构抗震、建筑施工、采暖通风与空调、给水排水工程等是房屋建造技术的关键和核心,这类工程技术专业有别于建筑学,有其专门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在建设行业中均设有专业的工程师,与建筑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建筑技术科学”差异很大:研究对象和问题不同.建筑学下的建筑技术科学不研究结构设计、抗震设防及采暖与空调系统配置等问题。

结语

建筑学的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应当遵循我国新的建筑方针做全面的调整;全面推广绿色建筑,为建筑设计学科推出了一整套提升建筑学学科整体水平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72-175.

[2]田波.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对建筑学专业教学的一点建议[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刘彦君,卢峰,邓蜀阳.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室内设计,2013(1):1-5.

[4]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四年级设计教学研究设计工作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舒文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建筑学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论文_舒文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