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行为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_人格特质论文

大学生上网行为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关性论文,特质论文,人格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跨人新世纪,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急剧的变化,其影响力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具有现代人标志的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的成为受网络影响的一代人。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其对人心理行为发展变化的作用日益明显,并引起了众多心理学家对此问题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对互联网与人的心理发展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很多研究者承认,上网行为与人格有关系,kraut等人发现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1]。匹兹堡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瘾患者具有下列人格特点: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2]。Kimberly Young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对互联网有依赖倾向的人,常常已经患有其他的一些心理障碍,特别是忧郁症和焦虑症[3]。现有的这些研究仅局限于探讨网络成瘾对人格造成的不良影响,至于什么样的人喜欢上网,高频上网者和低频上网者在人格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及在内容偏好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这些领域还缺乏实证性研究,本课题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上网行为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鉴于大学生上网有频度上的差异和内容偏好的差异,所以考察高频上网大学生和低频上网大学生在人格特质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及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在互联网内容偏好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2 方法

2.1 被试

从天津地区的两所文科院校和两所理科院校选取286名1~4年级大学本科生为被试,其年龄为18~23岁,文科146人,理科140人;男生181人,女生105人。

2.2 测验材料

2.2.1 自编量表

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含两项指标,包括大学生上网的频度和对互联网内容的偏好。(1)大学生上网的频度。频度是指每周平均上网的次数。考虑到次数与时间的关系,问卷规定每一个小时算做一次。(2)大学生对互联网内容偏好的调查,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将具有同质性的内容分为一类。以便于考察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在内容偏好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具体做法是先对大学生进行个人访问和问卷调查,请他们说出他们最喜欢的互联网内容,尽可能多的列出大学生上网的所有内容,经过搜集共列出大学生上网的内容35项,然后,在100名大学生被试当中进行预测,按照5个等级(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一般、不太喜欢、不喜欢),(5、4、3、2、1分)将预测的结果输入计算机,对其进行统计处理,主要的统计手段为因子分析。35个变量当中有20个在4个公因子当中某一公因子上有明显高的载荷(大于0.5),4个公因子的总贡献率为72.4%,它们分别是信息类的内容(例如万维网浏览、信息检索、网上咨询等等),信度系数为0.75,技术类内容(包括下载软件、制作网页等),信度系数为0.79,休闲娱乐性内容(包括收发电子邮件、打牌、下棋、小型游戏等),信度系数为0.74,第四类是刺激性内容(玩刺激惊险游戏、游览色情网站、有关性的内容、与异性聊天等),信度系数为0.82。在效度方面,各因素之间的相关较低,同一因素中各题的反应有高度的一致性。

2.2.2 卡特尔种人格因素量表

该量表的重测信度较高,在16种人格因素中,最高因素的信度系数达到0.92(O因素),最低的信度系数也达到了0.48(B因素),量表项目的因素负荷在0.73到0.96之间。

2.3 评分标准

2.3.1 上网情况调查问卷的评分标准

(1)上网频度采用五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表示从不上网、每周1~5次、每周6~10次、每周10~15次、每周15次以上。(2)内容偏好也采用五级评分作答,1~5分别表示不喜欢、不太喜欢、一般、比较喜欢、非常喜欢。

2.3.2 16pf的计分方法

每一题有a、b、c三个答案,可按0、1、2三等计分,结果由计算机统计完成。

2.4 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一次性地对大学生进行16pf人格问卷和上网情况调查问卷的测试,在PC微机上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高频上网大学生与低频上网大学生的人格差异

本研究根据大学生每周上网次数将频度分为五个等级,每周1~5次为低频上网者,每周15次以上为高频上网者。

由表1可见,高频上网者与低频上网者比较,高频上网者在恃强性、敢为性、独立性和自律性上的得分明显偏高,而乐群性和稳定性的得分明显偏低,高频上网者和低频上网者的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独立性和自律性的差异非常显著,而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

表1 高频上网者与低频上网者人格特质差异显著性检验

3.2 人格特质与内容偏好的相关性研究

由表2可见,从人格与信息类内容偏好来看,喜欢信息类内容的大学生的人格类型与16PF中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兴奋型、敏感性和独立性呈显著负相关;从人格与技术类内容偏好来看,喜欢技术类内容的大学生的人格类型与稳定性、独立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兴奋性、敏感性呈显著负相关;从人格与休闲类内容偏好来看,喜欢休闲类内容的大学生的人格类型与乐群性、稳定性、独立性呈正相关,与忧虑性和紧张性呈显著负相关;从人格与刺激类内容偏好来看,喜欢刺激类内容的大学生的人格类型与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呈显著正相关,与乐群性、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

表2 内容偏好与人格特质的相关

3.3 人格因素与内容偏好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别以四种互联网内容为因变量,与之显著相关的人格特质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稳定性分别进入了对信息类和技术类内容偏好的回归方程,乐群性、忧虑性进入了休闲类内容的回归方程。敢为性和幻想性进入了刺激类内容的回归方程。

表3 内容偏好与人格特质的多元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上网频度与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关系

通过对高频上网大学生与低频上网大学生的16种人格特质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我们发现,高频上网者与低频上网者在人格上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高频上网者的恃强性、敢为性、独立性、自律性的得分明显偏高,这恰恰说明互联网时代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还有最重要的是对当代人所带来的一种科学技术的挑战。作为当代大学生以何种姿态迎接这种挑战,是乐观积极、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还是退避、畏缩、沮丧悲观,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高频上网者的人格特点恰好是好强固执、冒险敢为、不因循守旧、主动性强、适应性强,富有挑战精神;而那些循规蹈矩、顺从、畏缩、退却、依赖型的大学生是属于低频上网者。很显然,作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要敢于迎接挑战,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善于完善自我,塑造良好的人格特点。正如本研究当中所指出的恃强性、敢为性、独立性和自律性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人格特点,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高频上网者比低频上网者的自律性的得分高,这方面的结论与以往的研究不同,也非常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很多学者一直认为当代大学生由于自制力差,缺乏自我监控,因此导致网络成瘾。而我们的研究恰好相反,高频上网的大学生自律性得分也比较高,一方面可以说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并不单纯地是由于自控能力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否也说明正是由于具有自律谨严,自我控制力强的人格特征,才会积极地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就本研究而言,这只是一种推论,科学性的结论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实证性的研究。

另外,高频上网大学生与低频上网大学生相比较,乐群性得分较低,一方面说明缄默、孤独、内向的大学生比较喜欢上网,因为这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只有在虚拟的世界中才能满足这种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由于经常上网,导致有些人由开朗、热情、外向变得缄默、孤独、内向。Kraut等人早在两年前的追踪研究,发现在被试上网的最初一两年内,过多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会导致他们社会卷入的减少,同时还会导致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加,从而导致社会孤立与社会焦虑。关于大学生经常上网与乐群性得分较低的因果关系,需要进行纵向研究,由于本研究是横向研究,因此只能得出高频上网者的乐群性得分较低这样的结论。

4.2 人格特质与大学生对互联网内容偏好的关系

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对互联网内容有不同的偏好。从人格与信息类内容偏好来看,喜欢信息类内容的大学生的人格类型与16PF中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1),与兴奋型、敏感性和独立性呈显著负相关(r=-0.132,-0.154,-0.263,p<0.01),说明情绪稳定成熟、能面对现实、庄重谨慎、并且有一定依赖性的大学生喜欢信息类的内容;从人格与技术类内容偏好来看,喜欢技术类内容的大学生的人格类型与稳定性、独立性呈显著正相关(r=0.251,0.216,p<0.01),与兴奋性、敏感性呈显著负相关(r=-0.174,-0.246,p<0.01),说明情绪稳定成熟、不依赖他人,庄重谨慎愿意自己做决定但是又有胆怯拘束、害羞特点的大学生喜欢技术类的内容;从人格与休闲类内容偏好来看,喜欢休闲类内容的大学生的人格类型与乐群性、稳定性、独立性呈正相关,(r=0.265,0.153,0.198,p<0.01),与忧虑性和紧张性呈显著负相关(r=-0.215,-0.165,p<0.01)。说明开朗外向、情绪稳定、自我满足、自信安详并且松弛沉着特点的大学生喜欢休闲类的内容;从人格与刺激类内容偏好来看,喜欢刺激类内容的大学生的人格类型与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呈显著正相关(r=0.167,0.276,0.1765,0.213,p<0.01),与乐群性、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武断顽固、敢于竞争、大胆敢为、好幻想、忧虑烦躁并且不合群、情绪不稳定的大学生喜欢刺激类的内容。

人格因素与内容偏好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信息类和技术类内容的偏好上,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是最大的。在现实生活中,情绪稳定成熟,不冲动,在上网的时候喜欢信息类的或技术类的内容。在休闲类内容偏好上,乐群性和忧虑性影响作用最大;说明平时开朗、热情、无忧无虑的大学生喜欢休闲类的内容。敢为性、幻想性对刺激类内容偏好的预测作用最大。因为这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冒险敢为、富于幻想、不受约束、少有顾忌,因此在网上也是选择刺激、惊险、甚至于是不真实的内容,来满足个人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教育的时候,要考虑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针对他们的内容偏好,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5 研究结论

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高频上网大学生与低频上网大学生的人格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高频上网大学生和低频上网大学生的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独立性和自律性的差异非常显著,而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

(2)具有不同人格特点的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内容有不同的偏好,偏好信息类和技术类内容的大学生与稳定性、兴奋性、敏感性和独立性人格特质相关;偏好休闲类内容的大学生与乐群性、稳定性、忧虑性、独立性和紧张性人格特质相关;偏好刺激类内容的大学生与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人格特质相关。

(3)稳定性对信息类和技术类内容偏好的影响最大,乐群性和忧虑性对休闲类内容的影响最大,敢为性和幻想性对刺激类内容偏好的预测作用最大。

标签:;  ;  ;  ;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_人格特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