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的心理模型与自主创新_心智模式论文

民营企业家的心理模型与自主创新_心智模式论文

心智模式与民营企业家自主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智论文,自主创新论文,民营企业家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24(2007)01—0104—04

自主创新工作的有效进行是需要锐意进取的企业家做支撑和保障的,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成果采用和推广者。国内外学者由于对创新过程的理解和侧面的强调不同,形成了关于企业家创新的很多理论。有的侧重于从企业家职能角度去理解企业家创新行为;有的侧重于从资源和能力角度去理解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有的侧重于从风险控制角度去理解;还有的侧重于从目标需求的角度去理解。对于创新模式,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诸如:技术推动模式、需求拉动模式、技术与需求综合作用模式、行政推力模式、要素和谐模式及系统协调模式等。笔者认为,自主创新实践往往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家的素质是由心智模式和能力构成的,[1] 因而要得到对企业家自主创新研究的“根本解”,不仅需要对企业家的能力研究,还需要有对企业家自身的心智模式研究。所谓心智模式是指因个人经历、工作经验、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因素作用而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某种假设、理念、成见和思维方式、认识方式、行为习惯等。假如企业家缺乏一种能赋予制度技术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使用着这些现代制度和技术的企业家,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实现转变,创新很可能流于政治口号而不是实际行动。心智模式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蕴含着巨大的感召力,好多创新活动无法实现是因为固有的心智模式会造成对客观世界的曲解,进而造成决策失误、行动失败。心智之高低,表现了人态度的强弱,泰戈尔曾经说:“一个人在心理上战胜对手,是他取得胜利的标志。”

一、认识心智模式——企业家自主创新的现实要求

如果说中国民营企业过去的辉煌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而今天的成功更取决于企业家的个体特质。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已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在第一次创业热潮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都追求理想,而追求的理想不外乎是名和利,尽管不同的人对名和利的理解不一样,而且追求的方式也不一样,但大家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到这些名和利。这一时期,我们处在短缺经济时代,事物往往具有确定性,事物的发展趋势也往往具有线性特征,什么短缺、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人的个性、能力和冒险精神都是受到推崇的,人们以自我价值为中心,从自我出发去衡量万物,寻找自己确定性的未来,大都雄心勃勃,希望有所作为,因而往往能成功。但在现阶段,我们处在相对过剩经济时代,创业环境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构成事物的多种因素之间不存在先后次序,事物发展趋势往往是非线性、不确定的,只有现在,没有未来,事物之间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但又分不清哪个因素是主要的,哪个因素是次要的,也分不清哪个先发生作用,哪个后发生作用。这样一来,要设定和实现理想,首先要对未来有一个确切的了解,能够对未来有所把握,而现实是,未来是那么的不确定、不明晰,在如此复杂、巨大的变局中,企业家必须要有清醒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应变能力,才能使企业应对严峻的挑战而不至于失落,企业家必须有足够的气度来迎接挑战,有足够的智慧来应对挑战。除了智商以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心智,因为心智模式的差异使企业家在对待外部机会的把握、威胁的辨识和风险的态度上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态度,从而影响创新结果。企业的发展实质就是对新环境的不断适应,要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就必须对环境现状有全面的认知和对未来环境的变化有深刻的洞察。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如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状况、消费者需求及其变化等,也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如企业的组织结构、营销网络、财务状况、人力资源等。中国自主创新的战略来自于现实环境的挑战,认识、改造民营企业家的心智模式,也是洞察与适应现实环境的客观要求。从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矛盾看,企业家有无良好的心智应对全新的挑战,企业家的志向有多高,梦想多完美,人格有多完善,是企业取胜的关键。可以说,企业家的心态变,态度就变,态度变,行动就变,行动变,习惯就变,习惯变,思路就变,思路变,企业的前途就变。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企业家需要有不同的心智模式作支撑,而今,理当成为自主创新先锋的民营企业家阶层更需要有良好的心智模式来应对挑战、再创辉煌。只有创造出更适合自主创新的心智模式,才能有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群体成长起来,才能有一批创新型企业被快速批量生产出来。自主创新动力源来源于企业家艰难的自我改造,来源于企业家对自身目标追求和人生使命有充分自觉的意识;只有当创新成为广大企业家内心的主动追求和对卓越人生价值的追求,唯有企业家内心的觉醒,才能有创新灵感的激发、创新潜能的发挥、创新活力的保持,企业家才能够在既有条件下实现最大价值和获得最充分的生命力。企业家的生成既要有制度和能力的支撑,更要有内心的根基。因此,探寻企业家心智模式与企业家成长的关联机理,进一步探讨良好心智模式形成的机制,不仅符合当代认识论侧重主体研究的趋向,也是现实实践的呼唤。

二、剖析心智模式——企业家进行自主创新的前提

改善心智是我们对自身面临的现实挑战的清醒认识,但目前民营企业家明显表现为对环境认知、洞察与适应的不足。前几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我国民营企业是“兔子脑袋,恐龙身体”,就是说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了,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民营企业家的思维仍然没有转变过来,仍然用老办法应对新问题,用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参与现实竞争。在创新实践中,许多好的构想有机会而未付诸实施,好的见解有前途而无法切入运作程序,这不是根源于企业目的不明、意志力不够坚强、或缺乏系统思考,而往往是来自企业家的“心智模式”不当,更确切地说,新的想法无法实施,常是因为它和企业家根植心中的固有观念和惯性思维相抵触。[2] 这些观念和惯性根深蒂固,长期地控制人的行为,其现实表现为:人们经常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一词也经常重复挂在人们的口头上,但有些企业家真正把自主创新作为自己思想的认同和行为的自觉,有些却不尽然,他们嘴上也讲创新,心中并不真正认同,或认同却并不去践行,还有的拥护自主创新,但往往没把自主创新和本企业的工作、本人的使命联系起来,认为自主创新是别人的事。剖析这种种表现,是因为人们经常把“所拥护的”有意或无意地误认为就是自己内心中“所相信的”,这种模模糊糊的混乱认识使人们对自己的真正心智失去了察觉,其实其真正的心智还没转变,正是这种控制人们行为的“没有察觉的根深蒂固”的心智,使许多企业家虽然也拥护自主创新,却从不质疑自己的思路对不对,从不检视自己的方法行不行,也就更谈不上去改善自己的行为适应新情况,从而使许多创新战略、创新策略、创新方法难以很好贯彻落实。

心智模式是头脑中固有的假设和成见,它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它决定着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智模式是心理中的先入为主和行为中的习惯使然,不同的心智模式,对资源和机遇的认识、理解和处理方式也不同;心智模式是以头脑中固有的“真理”去研究发现新的真理,因而这种固有的“真理”还会影响人对新事物的新认知。人们是透过自己的心智去观察世界的,人们都是选择性的认知者,如果心智不良,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剖析现实中影响民营企业家自主创新的心理障碍,存在着以下问题:

波动与延滞的矛盾。表现为他们往往在创新收益预期、创新风险预期、成功概率预期测算中患得患失,由于信息的不确定与市场的波动,导致决策的延滞,在狐疑不决中错失良机,浓厚的商业意识影响创新精神的培育。[3] 企业家要取得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技术周期与创新流带来的动荡,在于能够把握主动,“先入为主”。而危险正是在于当面临突变性创新时,企业家缺乏良好的心智而错失良机。

发展与再发展的矛盾。表现为坐地收银,小富则满,满足于现状,随着成就的取得,再创造的热情反而递减。成功的企业家大都容易患上足以危及企业生存的成功综合症,即企业在取得成功以后反而形成了抑制创新的惰性,这对目前取得成功的企业来说往往具有普遍性,由企业的成功综合症所带来的惰性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4]

模仿与消化的矛盾。表现为既缺乏自主创新的内在冲动,又缺乏对现有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能力,只知横向拓展,不知纵向深化;只知亦步亦趋,不懂跨越与超越,目光短视、张力错位、盲目多元、优柔寡断、营销偏向、浅尝辄止。满足于“拿来”与“买来”,认为“创新出来的东西不能被好好保护,还不如直接拿人家发明去赚钱”,觉得“人随大众不挨骂,羊随大群不挨打”,对过去成功的经验过分的自恋和墨守成规,对生活缺少追求和奢望,价值取向停留在短期挣“快钱”,从而导致了许多企业家从“明星”变“流星”。

进步与代价的矛盾。要进步必然要付出代价,为了进步要敢于付代价,舍得花代价。自主创新要求企业家审之于内、验之于外,反以观往、覆以知来、知天知地、知己知彼。它是一种取胜性思维,欲取先予,内圣而外王。创新必有风险,承担风险、接纳风险、控制风险、减少风险,用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进步,是企业家应该具备的能力。而现实中,民营企业家往往不能正确地处理进步与代价的关系,对变革观望狐疑,在风险面前知难而退,想创新又不愿付出代价,从而导致“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改善心智模式——企业家实现自主创新的基础

远大公司总裁张跃先生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中指出,企业家素质应该包含:一高、二强、三多、四稳。一高:境界高;二强:欲望强、耐力强;三多:多才、多艺、多兴趣;四稳:原则稳固、方向稳当、作风稳健、情绪稳定。可见,企业家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知识和能力,更取决于良好的心智。自主创新型企业家应具有的心智模式应包括精神、意志、思维等因素在内的各方面素质。

鲜明的主体精神。即具有标志着人的发展可能性的自由精神,不愿受人摆布,有自己的思想和分析能力,不人云亦云,盲目跟从。具有体现着人性的完美追求的理想精神,人是需要理想的,美国的一个哲学家莫里斯说过:“一种观念表明一种事物的意义。一种理想则是这种东西,即当它的意义被断定为具有很大吸引力时会促使人们去达到它”,所以,理想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具有为了达到更高的超越而对现实进行超越的批判精神,表现为赚钱之后具有更大的愿望,更强的趋利动机和事业心。具有永不知足,自加压力的超越精神,善于攀比高于自己的人,追求不同,善于发现人家没发现的,创造现实没有的。

明确的价值目标。即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感和社会责任感。把创新视为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成一种乐趣,把创造作为人生目标取向。求变意愿强,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追求个性解放,自由精神和自我实现,视创新为享受,视雷同为可耻。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称作心理品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方面表现出的持久而稳定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控制及指挥的欲望,自信自立,紧迫感、危机感,脚踏实地、情绪稳定,敢于冒风险、迎接挑战,大胆、果断、理智,充满激情、敢作敢当,勇于开拓、勤奋好学、乐观热情,有较强的承受力和控制力,愈挫愈勇。[5]

创造性思维方式。当一种战略或一种生产方式被行业广泛采用时,它本身将不构成任何竞争优势,因此,创新思维就成为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之一。它要求企业家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变随从思维为独立思维,变单一思维为多元思维,变从众思维为异众思维。在思维的综合性方面,要求企业家做到把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相结合。在思维的深刻性方面,要能够透过纷繁的表面现象,洞察事物背后的本质;在思维的灵活性方面,要有多端性,能灵活地分析、综合,快速地集中、分散;在思维的独创性方面,要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善于变通;在思维的批判性方面,要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能发现问题之所在;在思维敏捷性方面,要能敏感地发现问题,并预计到这些问题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乐观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保证一个企业家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走自己的路,从而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要勇于和乐于竞争,善于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策,果断而坚定地执行决策;要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坚韧的毅力,勇往直前,锲而不舍,顽强地克服决策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同时要克服那种见异思迁、虎头蛇尾及顽固、执拗的不良意志;要专注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断追求卓越,具备在失败之时不辍壮志,能奋起拼搏的毅力和能力;要有面对压力能从容应对的实力,具有能够牺牲眼前利益的战略眼光和忍耐的心理品质,分析企业面临的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洞察到未来变化的趋势,理性地做出决策;要独立自主,有自己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勇于探索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定意愿。

改造心智模式首先依赖于企业家对自己所要形成的某种心智模式能够领悟,因为只有当他们理解社会发展条件,理解应当如何改善这些条件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自觉的行动。只有当改造心智模式、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心智模式成为民营企业家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自主创新才有能力、活力和驱动力,特别是,这种个体的自觉状态不是少数社会精英的特殊状态,而是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普遍的生存状态。改造心智模式也需要成为社会期望和社会选择,更需要社会政策和环境的保障和支撑。最不该受冷落的是创造力的开发,最容易受冷落的也是创造力的开发,它需要哲学、伦理等全新理念建立起精神家园,更需要在相应理念指导下建立全新的机制、制度刺激创造力的开发,保护创造者的利益,恰当的制度安排是企业创新实现的基础,也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和前提条件。当主体性、个性、自由、自我意识、创造性、社会参与意识、批判精神等成为现代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和规定性时,如何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制度安排来最大限度地保护现代企业家的主体性、个性、自由、自我意识、创造性、社会参与意识、批判精神等文化特质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创新需要两个自由:一是内在的自由,二是外在自由。良好的心智模式必须成为广大企业家自我超越的内在需求和社会的共识。

收稿日期:2006—08—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BZX074)。

标签:;  ;  ;  ;  ;  

民营企业家的心理模型与自主创新_心智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