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老年患者心理分析和护理策略论文_林暖君

社区门诊老年患者心理分析和护理策略论文_林暖君

林暖君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门诊老年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人际交往、社交活动频率对心理状况的影响,提出护理心理支持策略。方法 利用登记齐全的老年患者门诊病历资料,对126名社区门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年龄小于74岁、独居(离异或丧偶)、社交活动少、学历高、收入较高的患者较年龄大于74岁、配偶健在、文化程度低、社交活动多和收入较少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结论 社区门诊中丧偶、收入高、社交少年龄小于74岁的老年患者更需要心理护理支持。

【关键词】 门诊 老年人 心理分析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013-02

社区门诊输液患者大多是心血管、脑血管、以及呼吸系统疾患等慢性病患者,到社区门诊输液大多是综合医院治疗后的延续治疗,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是老年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在患者的心理状况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门诊病历登记齐全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护理策略。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12年6月~2013年5月到我院社区门诊进行4次或以上输液的126名患者的门诊病历进行分析、整理,记录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学历、配偶情况、收入、社交能力以及活动频率等。其中男69人,女57人;60-74岁56人,74岁以上67人;有配偶103人,无配偶23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2人,高中/中学70人,大专/大学24人;职业(退休前):一般群众/工人71人,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员43人,教师12人;家庭类型:独居8人,夫妇同住78人,同住3人以上40人。月经济收入<500元13人,500-1200元62人,>1200元51人。

1.2 不同年龄、性别、学历、收入、婚姻和社交活动频率老年患者心理情况记录方法的制定和实施。采用自制的调查表格对患者进行记录,均由作者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和患者交流询问获得,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是否有:1.对生活丧失兴趣;2.无快乐感;3.精力明显减退;4.自责;5.失眠;6.焦虑;7.抑郁;8.烦躁;9.悲观;10.有自杀倾向等10项[1]。对126名患者进行了详细记录,对不识字或者表达有困难的,通过询问家属、陪人等方法进行帮助。

1.3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人年龄界限新的划分标准,60~74岁为年轻老年组,75岁以上为老老年组[2]。

2 结果

对126名4次或以上到我院社区门诊输液老年患者的调查,我们发现年龄、配偶情况、社交活动频率、收入、学历等对老年患者有着显著的影响。新老年人、独居、社交活动频率少和收入少的老年患者,其焦虑、抑郁和烦躁的心理状况明显比老老年人严重,更需要获得或渴望寻求心理支持,对这些群体给予足够的重视,能够大大激励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讨论

3.1 年龄对心理状况的影响 年龄对心理状况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既有生理上的因素,也与其工作和生活的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刚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年人,生活突然从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环境变为松弛而无序的退休生活,很多新老年人显得很不适应,这些患者在退休前身居重要岗位或是学校教师的显得尤为突出,在就医的过程中心理落差很大,具体表现比较烦躁、悲观和孤独,这些患者需要比较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同情。

3.2 丧偶或离异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本组没有发生在老年阶段离异的案例。在本组23例丧偶患者调查中,其心理状况明显差于有配偶组,丧偶时间离调查时间越近,心理状况越差,在女性中尤为明显。

3.3 文化程度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文化程度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这和他们所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的环境有关,有研究表明[3],具有高学历的患者,其老年性抑郁症发生的几率可能增大,原因是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其知识面较宽、思维比较活跃且比较复杂,联想能力很强,尤其在重要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有着较强的忧患意识,在处理日常生活事务中考虑太详细,同样对待疾病的态度,会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对自身疾病预后做评估,往往把疾病想象得较为严重,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悲观和绝望的心理,这在护理工作中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退休教师是老年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缘故,退休教师往往以“教”的眼光看待问题,在门诊护理工作中,退休教师往往会以教师的身份或者他们自身的工作标准衡量护理工作,而忽略医学护理工作本身固有的特性,很容易把小事化大,导致自身情绪的烦躁,这同样需要引起护理工作的重视。

3.4 社交能力和频率、收入对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社交活动范围肯定会缩小,有研究表明,社交范围越窄、社交频率越低越容易产生老年性抑郁情绪。因为社交范围的缩小,必然导致老年人思想逐渐固缩,进而导致老年人思想的简单,对挫折承受能力下降,容易产生悲观和抑郁的情绪。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对于收入低的老年人心理影响是明显的,本调查结果表明,失业或下岗的退休工人,对医疗费比较敏感,就医时常常忽略病情而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医药费上,对医药费的支付有着明显的心理负担,他们会因为渴望尽快治好疾病而产生明显的焦虑心理;经济条件好的老年人,特别是能够报销医药费的患者,其心理优越感比较明显,对于医疗费用的支付,这些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由此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明显比前者轻。

3.5 社区门诊老年输液患者心理护理支持策略 过硬的护理基本操作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在护理基本操作之外,还必须能够掌握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能否对老年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门诊对老年人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应该尽量熟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病情、年龄、配偶情况、学历、收入以及社交能力等,根据不同的患者做好预案,在护理工作中熟练使用,对于患者的病情给予足够耐心的解释,简明扼要介绍疾病的病理生理,告知患者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的道理,使患者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取得患者的理解信任;对于比较内向、社交能力弱的患者,要给予患者更多倾诉的机会并尽可能满足合理的需求;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患者,要主动给患者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比如请求亲戚朋友的援助等,必要时可以给患者一些大概费用估算,使患者自己计划着医疗费用的支出,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对医疗费的顾虑;对于一些高学历的老年患者,尽可能聆听他们的倾诉和建议,在适当的时候从医学的角度给予适当的诱导,引导患者思维的正确回归,使患者情绪得到稳定。

本文试图在社区门诊老年患者的人口结构、个体情况等方面揭示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护理支持提供参考。社区门诊老年患者心理支持是一门复杂的课题,尽可能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创造有利条件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为个体化护理、整体护理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环境,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红,周妮.老年性抑郁症心理社会因素研究的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3):184-186

[2]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3]吴海苏,徐一峰.社区老年抑郁症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6(5):803-804

论文作者:林暖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  ;  ;  ;  ;  ;  ;  ;  

社区门诊老年患者心理分析和护理策略论文_林暖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