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治疗体会论文_袁丽影,封雨婷

29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治疗体会论文_袁丽影,封雨婷

(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内科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包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29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论:本组34例心包炎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改善者30例,转至外科治疗者4例,治疗有效率为88.24%。结果:积极治疗急性心包炎患者的原发疾病,并根据其临床类型行对症治疗,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急性心包炎;治疗;临床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098-02

急性心包炎是壁层和心包脏层的炎症。因不同致病因素引起,多继发于全身性疾病,也可因邻近组织病变扩散而来,常见因素包括非特异性、风湿性、结核性,以及肿瘤、尿毒症与心肌梗死等[1]。急性心包炎能够与心内膜或心肌等心脏其他结构的炎症并存,也可单独存在。如不及时治疗会并发心脏填塞、心力衰竭、肝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从而危及生命。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之间收治的29例急性心包炎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心包炎患者共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在13~72岁之间,平均年龄(42.36±2.65),其中风湿性心包炎患者8例,非特异性心包炎患者5例,化脓性心包炎患者3例,尿毒性心包炎患者1例,其他类型心包炎患者12。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发绀、上腹部水肿或疼痛等。

1.2 方法

1.2.1一般治疗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如呼吸困难时,则取半卧位。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如患者伴有水肿时,应给予其低盐食物[2]。如患者病情不稳定或处于急性心包炎进展期时,应密切监测其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情况;当患者感到心前区疼痛时,需减少活动量并在局部置冰袋;当患者伴有明显水肿时,应静脉推注20~100mg的利尿剂,可加用50~100m1的0%葡萄糖溶,同时将24h的出入量记录下来;如患者伴有明显胸痛时,可给予其镇痛剂,可口服650mg的阿司匹林,或15~60mg的可待因,或肌注50~100mg的哌替啶,或肌注10~15mg的吗啡,每4h使用1次;当患者失眠或焦虑时,可采用小剂量的苯二氮革。

1.2.2对症治疗 当患者因心包大量积液而产生呼吸困难、肝大、颈静脉怒张、休克等症状或体征时,可采用心包穿刺抽液来减压。当患者为化脓性心包炎时,应行心包穿刺来排脓,并缓慢注入5万U的青霉素加用20ml的生理盐水,还可加用15~30mg的泼尼松,帮助渗液快速吸收,并使粘连减少。如疗效仍不明显,则转至外科行心包引流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患者伴有心包填塞时,也可行心包穿刺术以抽液减压,应提前进行超声波检查工作,以此明确穿刺的方向及部位,并用绝缘可靠的心电图机的胸导联电极与穿刺针相连结实行监测。另外,还需适当的采用阿托品,预防患者并发迷走性低血压反应。可适当给予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服用50~60mg的泼尼松,3次/d,当症状缓解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但激素停用后易反复发作[3]。

对化脓性心包炎患者治疗时,应根据其药物敏感试验以及脓液的细菌培养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常见的用法是分次静脉滴注大剂量抗生素,如静脉点滴800万U的青霉素G加用200ml的10%葡萄糖,2~3次/d,也可静脉点滴4.0~8.0g的头孢哌酮钠加用200ml的10%葡萄糖溶液[4]。为避免化脓性心包炎患者出现大量心包积液至急性心包填塞,需在治疗时采取抗生素联合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将心包内脓液抽出后,再用抗菌药液对留置导管引流行冲洗。通常情况下,冲洗药液应采用抗生素加5mg的α糜蛋白酶或2mg的地塞米松,抗生素应加大使用剂量。

对真菌性心包炎患者治疗时,如对球孢子菌抗真菌及组织胞浆菌治疗,应缓慢静脉滴注5mg的咪康唑加用250ml的生理盐水,2次/d,浓度不可超高600mg/500m1;也可用于首天给予患者负荷量为400mg的氟康唑,之后静滴200mg的氟康唑加用250ml的生理盐水,1~2次/d,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决定疗程[7]。

2.结果

本组34例心包炎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改善者30例,转至外科治疗者4例,治疗有效率为88.24%。

3.讨论

急性心包炎是因心包壁层和脏层发生急性炎症引起的综合征,病因较多,其中肿瘤、非特异性、结核性者较为多见,如系统性尿毒症与红斑狼疮等病变也可累及心包而引发心包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心包摩擦音、胸痛以及一系列异常心电图变化[5]。对急性心包炎患者治疗时,应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并给予其高蛋白、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密切监测其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情况。由于心包炎的病因不同,导致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均不相同,因此在明确心包炎的诊断后,需进一步确定其病因,如伴有原发疾病,应首先治疗其原发疾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解除其心脏压塞并行对症治疗[6]。由于该疾病过于危险,因此应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败血症、风湿热、结核病等,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机体抵抗力,调节起居及饮食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防止炎症侵袭。另外,在对急性心包炎患者用药时,应选用对症的药物,并注意剂量与浓度,避免造成肝功能损伤[7]。总而言之,对急性心包炎患者治疗时,应同时治疗其原发病灶,并据其临床类型行对症治疗,使患者病情得到稳定控制,避免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董吁钢.心包炎的临床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7):514-518.

[2]刘湘君.急性心包炎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20):22-23.

[3]李莉.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0):81-82.

[4]王刚.95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16):97-98.

[5]郭长林.急性心包炎的临床24例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2):7-9.

[6]王溯溧,Wang Suli.急性心包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10):90-91.

[7]江楠,秦俭.复发性心包炎诊治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7,38(5):578-581.

论文作者:袁丽影,封雨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29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治疗体会论文_袁丽影,封雨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