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关键问题的设计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关键问题的设计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问题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问题论文,高中英语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实施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开放性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就要求英语课堂教学不能单纯注重书本知识传授或片面强调模仿、记忆、重复和复述,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阅读,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但在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化,学生不看课文就能回答,缺乏思考价值;有些提问过于模式化,整节课都是能用Yes/No或者True/False来回答问题,表象上一节课很热闹,课堂活跃,但学生的实质上的思维能力却得不到锻炼;有些提问过于随意化,没有围绕文章的关键点设置具有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完全脱离教学目标;有些提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脱离学生实际水平。以上做法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平淡无味,而且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减弱,思维会懈怠,进而会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事实上,高中学生已基本形成对一些事物的判断与看法,在背景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思维能力上能够与作者的思维进行碰撞,甚至产生冲突。因此,高中阶段就成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教育契机。

      二、批判性问题设计的策略及教学实践

      (一)利用标题,巧妙设问

      笔者尝试让学生评价标题、质疑标题、对比标题或赏析标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案例1]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下同)中的Module 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的阅读文本Elias' Story之前,笔者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According to the title,what kind of article is it? What will probably be covered in this passage?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找到标题中的关键词story,断定这是一篇记叙文,标题具有文体指向,不同文体的文章侧重点不一样。文章应该是围绕记叙文六要素设计问题,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展、结局等。

      紧接着笔者提问:Who is Elias? What relation between Elias and Mandela?因为单元标题是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于是引导学生推测:既然单元主人公是Mandela,为什么编者选用了Elias的故事呢?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使他们产生了对文本主人公及情节的期待和积极的预测,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启动了学生的思维。

      [案例2]Module 7 Unit 2 Satisfaction Guaranteed是一篇科幻小说,讲述的是Larry的公司设计了一款家用机器人Tony,在他出差期间去他家接受测试;Tony照顾Larry的妻子Clairer生活,帮她解决了疑难问题,满足了她的虚荣心,但公司最后决定要重装Tony。然而,由于文章的标题是Satisfaction Guaranteed,学生难免会产生困惑:机器人Tony的表现是否令人满意?文章末尾提到:The company was pleased with Tony's report on his three weeks with Claire.但公司为什么要重装呢?公司的这个决定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态度?这是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答案是多元的:可能是对机器人功能的理解,也可能是对科技发展准则的理解,还可能是对感情和家庭理解,甚至是意料之外的见解。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培养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契机,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与小组的合作与互助,拓展深层思维,挖掘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周密、谨慎、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交流中有所发展,思维能力在碰撞中有所提高,情感体验有所升华。

      (二)基于文本细节描写,精心设问

      评判性阅读的过程就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质疑、评价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字面的信息进行分析、辨别、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对构成语篇内容的词语和句子还需要在阅读中赏析,这样理解才能得到升华,才能欣赏、评价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境。

      [案例3]Module 7 Unit 1 Living Well的课文Marty's Story的故事梗概是残疾人Marty在网页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和复杂的情感历程。他因为患了一种至今还无法认识的肌肉疾病,身心备受摧残,但痛苦的磨砺使他变得坚强和乐观,帮助他更好地认识了人生,他决心过好人生的每一天。该文章内容不算深奥,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细节描写感受到Marty的可贵品质和人格魅力呢?笔者设计了以文本内容为基础,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感悟、阅读技能的运用和观点看法的表达紧密结合的问题。

      Q1: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details,what emotional changes of the writer they reflect?

      ①In fact,I used to dream about playing professional football and possibly representing my country in the World Cup.(hopeful)

      ②Even after all that,no one could give my disease a nam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know what the future holds.(hopeless)

      ③I felt stupid because I was behind the others.(depressed)

      ④The few who cannot see the real person inside my body do not make me annoyed,and I just ignore them.(not get annoyed)

      ⑤Now I have a very busy life with no time to sit around feeling sorry for myself.(full)

      Q2:Do you think what quality Marty has? And then find out supportive sentence.

      笔者要求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这些细节描写,以充分体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接着,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结果。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将学生的观点分类记录在黑板上,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为输出环节的深入思考做好准备。分析了人物的情感和性格,交流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对于第二个问题,很多小组选择用independent一词来描述Marty性格,他们都认为“The few who cannot see the real person inside my body do not make me annoyed,and I just ignore them.”这句话最能体现Marty的这一品质。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激励学生成长正能量的故事,如果教师不加以点拨,学生很难明白相关细节的隐含意义。以上两个问题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和表达看法等方式,培养学生透过细节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的思维发展能力。

      (三)根据文本主题,有针对性地设问

      任何一个语篇都有其特定的主题,阅读教学不论在什么阶段都应围绕这一主题。要充分挖掘文本主题的内涵与价值,教师应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并由此引导学生全面、理性地看待社会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案例4]Module 2 Unit 1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文本中的所有信息都围绕琥珀屋展开:琥珀屋的诞生,之后辗转于不同的统治者手中,最后消失在战火中。2003年,新的琥珀屋又在德、俄专家和能工巧匠的手中得以重生。不难看出,作者旨在宣扬文物的文化及历史价值。根据文章的核心主题,笔者设计了如下思考题:

      (1)What were their roles the Amber Room played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history?

      (2)What is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Amber Room?

      (3)Was the Amber Room worth rebuilding?

      第一个思考题让学生归纳有关琥珀屋的重点信息,并且为第二个、第三个评论性问题做充分的铺垫,搭建了一个思维支架。学生不仅重读了课文,而且深层分析了琥珀屋的文化历史价值,并据此做出评论。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本的核心信息,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应以文本语料为基础。

      [案例5]Module 4 Unit 1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本单元话题描述了一位有成就的女性,课文中讲述了Jane Goodall在非洲进行黑猩猩的野外研究,多年来一直呼吁保护黑猩猩,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笔者提问学生:What different roles does Jane play in the passage?

      Para.1:She is leading a visiting group around the park...——a guide

      Para.2:She does a lot of research into chimp behavior.——a researcher

      Para.3:She sets up special protection zones and argues for them to be left in the wild.——a protector

      根据文章的细节,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三个不同的角色:a guide,a researcher,a protector,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为保护大猩猩所做的不懈努力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地碰撞,达到对问题全面的认识又紧扣文章主题的教学目的。

      (四)巧借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性设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学的五项基本目标之一,并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是渗透着异国文化色彩的教学过程,学习一门语言就是了解其国家文化知识的过程。

      [案例6]Module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个单元话题涉及世界各种节日及庆祝方式。节日这个话题容易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笔者把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进行了比较,向学生提问:“What preparations do we usually mak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How do we celebrate it?”学生多提到lucky money和Spring Festival Gala Evening,对传统的庆祝春节方式了解甚少,而对于西方的节日——圣诞节却如数家珍。借此,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比较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家庭团聚是中国春节最大魅力,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吃、穿等物质层面上,精神交流不是很多;西方的圣诞节注重精神的交流,对物质方面不是很看重。因此,我们可以吸收国外节日中的好的东西,丰富春节这个民族节日,使其内容更加多姿多彩。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求同存异的多元文化观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文化平等观。

      (五)基于不同文章的丰富体裁和思想,换位思考地问

      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学生的跳跃性思维使课堂的生成往往超出教师的预设。这些资源很丰富却往往是零碎的,而且学生的观点难免不正确、不全面,甚至与教学内容相脱节。教师应善于抓住契机,顺势引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文章内容、作者的意图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赞同、欣赏,也可以是质疑、反对,可以是延伸,也可以是对比。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案例7]Module 8 Unit 2 Cloning,可根据课文中提到的两种不同观点设问:Are you for or against cloning?多数学生赞成克隆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其中一个学生提出质疑:If I were cloned,what would I call the clone,my child or brother? How do I get along with him?问题提出后全班学生陷入了思考,这是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笔者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质疑的精神,然后布置学生课后查阅有关克隆人的资料,分析目前医学界、社会伦理、科学界等各方面有着什么样的声音,而你有着什么样的观点和看法。在第二节课上学生给出批判性思考的结论: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案例8]Module 3 Unit 1 A Sad Love Story讲述了发生在情人节的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笔者引导学生对男主人公进行评价,提出如下问题:If you were the girl,would you love him?结果,女生认为Li Fang不是一个值得爱的人。原因是:Li Fang is easy to get hurt.He is very sensitive and doubtful.He is not confident and strong enough.这些评价来源于文章中的信息:I guess Hu Jin doesn't love me.I'll just throw these flowers and chocolates away...而男生却为Li Fang辩护,认为正是因为他很爱Hu Jin,所以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参与面广,男生和女生思维碰撞与冲突激烈,最终,他们反思到男女性别差异对同一个问题会有各自不同的思维和角度。这也为他们对将来生活中碰到问题多换位思考,有助于减少摩擦从而和睦相处带来益处。

      三、结束语

      高中生的评判性思维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展评判性阅读,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学生层面来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而不是根据少数学优生的英语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的活动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要让学生有话可说,特别是语言输出活动要与前期语言输入相结合,没有铺垫或是思维能力要求过高的任务会令他们无所适从,或者脱离课文任意表达观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若教师能基于文本的核心内容巧妙设计评判阅读问题,则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深入理解文本,还能自然引发学生评价欲望,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与能力。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提问的设计是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应考虑提出有深度、有层次性的参阅型问题,这类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深入钻研文本,深层解读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态度,同时,探索有效的方式和切入点,这不仅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英语专业素养并丰富个人对争议性问题辩证思考能力,而且教师要用正能量的精神力量来积极引导和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观点的自我发散性和创新性。

标签:;  ;  ;  ;  ;  ;  ;  ;  ;  ;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关键问题的设计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