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冷链物流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铁路冷链物流发展路径探析

张改平 1 ,赵 颜 2

(1.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3;2.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摘 要] 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传统单一的公路冷链物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大力发展以铁路为主导的多式联运,满足日益增长的冷链市场需求。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冷链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标研究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的经验,尝试总结并探析以完善顶层设计—创新服务模式—畅通物流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实施路径,以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 冷链物流;发展路径;铁路物流;多式联运

近年来,随着物流设施的完善、消费水平的提高,冷链物流备受行业关注。随着生鲜产品、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增大,单一的公路冷链运输已经不能满足庞大的冷链市场需求,以铁路运输为主导的多式联运将成为未来冷链运输的必然趋势。然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需要在基础设施、装载设备及标准规则等方面保证各个节点衔接的顺畅,铁路冷链物流成为制约多式联运发展的主要环节。

1 我国铁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1 铁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自1953年中国铁路正式开办冷藏运输业务以来,从最初的年运量110万吨到1991年的1669万吨,铁路冷链运量达到高峰,占全国冷链总运量7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铁路冷链运输灵活性差、运输时间较长、运输价格机制不灵活、不能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等问题和缺点,并且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国家出台公路优惠政策等,铁路冷链物流在冷链物流市场中分量急剧下滑,在低谷时曾仅有40余万吨。

当前我国铁路承接冷链运输主要有中国铁路总公司旗下的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和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正在运营及使用的冷藏设备主要包括B10、B22型机械冷藏车以及BX1K集装箱专用平车。为适应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要求,进一步改善鲜活农产品流通环境,拓展铁路冷链物流市场,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了《铁路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七条主通道、十三条支线、“二纵二横三放射”的主通道及82个铁路冷链物流基地。

1.2 铁路冷链物流运输发展制约因素与问题

我国铁路冷链物流市场占有率逐年呈现下降趋势,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是冷链物流运输组织模式和运输能力不足。但由于铁路货运手续繁杂、配车以及铁路场站集装箱办理能力低,造成铁路货物积压,增加了运输时间,铁路冷链运输的组织局限性较高,行业竞争力不足,导致铁路冷链运输效率远低于公路;二是铁路冷链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落后。目前铁路启运和目的地两端的冷库设施无法满足铁路运输及冷链市场贸易需求,冷藏集装箱数量较少;三是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运输通道和产业链。全国主要方向冷链运输主通道及跨铁路局次通道均未形成,干线运输与区域配送网络尚未建成。我国各地班列只提供以冷链运输为主的有限服务,提供不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产业链服务;四是缺乏完善的法规标准及服务体系。缺少针对供应链上下游环节衔接过程的管理及销售环节的标准和规范,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与共享,市场监管服务体系也有待完善。

2 借鉴国内外经验探析我国铁路冷链物流发展的实施路径

2.1 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借鉴

2.1.1 美国冷链物流发展分析

规划建设方面,在规划指导下,13个建设项目已开工,还有3项正在进行前期准备中。中心河、福利河等5条河道清淤结束,正在着手护坡整治;桥梁建设陆续进场;还青洲路等道路施工正在推进;房前屋后及庭院开始整理,已完成违章搭建房屋拆除及部分房屋置换工作。先锋村民居改造工作率先启动,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进场施工。

借鉴美国、广西“百色一号”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铁路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我国铁路冷链物流发展路径主要从三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是完善顶层设计;第二个层面是创新服务模式;第三个层面是畅通冷链物流环节。如图1所示。

2.1.2 “百色一号”专列发展案例分析

2013年12月11日“百色一号”开通,从百色东开出,驶入北京大红门站,途经九个省,全程约2800公里,目前铁路在途时间为66小时左右。成功的经验之处在于:一是完善的专列运输链条。专列走专业的采购路线组织货源,市场运营主体根据客户需求制定标准。在果蔬成熟时,会有公司组织专门车队向农户收购果蔬,专列一头连着生产基地,一头连着销售市场,定期、定量采购高品质果蔬并运到目的地。不仅可以促进果蔬产区的农民增收,还可以大幅降低农产品的综合运输成本,从而拉低农产品销售价格,保障北方大城市的果蔬供应;二是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专列采用先进的远程控制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控运输情况,从而保障果蔬的运输安全。

2.2 我国铁路冷链物流的发展实施路径

此外,美国冷链物流在冷链运输技术、物流装备技术及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在运输技术方面,推进运输一体化和直达化运输,加强与公路运输合作,实现由“站到站”到“库到库”的运输,并组建自己的汽车运输公司,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短途运输问题[2];在装备技术方面,采用最新高性能大型铁路冷藏车代替旧型车辆,并且美国冷链运输车辆上一般都配有GPS、远程控制技术及温度监控等功能,可对车辆的温度、油耗和故障等进行实时诊断和调控;在服务模式方面,采用“直采直销”模式有效缩短供应链链条长度,加快流通速度,有效降低流通成本,美国已经做到近80%的农产品从产地批发市场经物流配送中心直达零售市场。[3]

2.2.1 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图1 促进铁路冷链物流发展路径

另外,企业也要重视制度的实际性和针对性,不能盲目的落实管理体制。例如,企业可以排管理人员与营销人员到市场中考察,结合市场不同的营销模式来具体的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在目前的市场营销的模式下,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经济管理的实时调整也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更适应时代的发展。

经Design-Expert 8.0.6软件分析优化,可得到羊肚菌SDF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12 (g/mL)、 碱液浓度0.75%、提取温度62.79 ℃、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最佳工艺提取条件下,SDF理论得率为 34.62%。考虑到试验可操作性,将制备的最优条件定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液浓度0.75%、提取温度63 ℃、提取时间 60 min。在此制备条件下进行3组平行验证试验,得到羊肚菌SDF的平均值为33.06%,与模型得出的羊肚菌SDF理论值比较接近,说明数学模型对优化羊肚菌SDF的提取工艺是可行的。

第一层面、第二层面、第三层面之间关系密切,层层相关。第一层面主要为顶层设计,包括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一方面从立法、监管等方面,创造铁路冷链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针对源头、运输环节及配送的温控问题,进行立法约束、立法监管,明确权责,并制定严格的惩处措施;另一方面是统一严格的标准规范,确保公铁联运标准,提高装卸效率、减少损失,并提供统一标准的冷链服务。第二层面主要为创新服务模式,为满足铁路技术经济特性,需要充足稳定的货源及大容量的产销地仓储设施,为此借鉴美国和广西“百色一号”经验,采用产运销一体化服务模式,以运促贸、运贸一体,保障铁路运输经济特性充分发挥。第三层面是畅通冷链物流环节,在仓储、运输及末端配送环节,两端仓储尽可能布局在产地、销地附近,中间运输环节保障尽可能减少倒运、倒装及装卸次数,保障运输时效及温控质量,末端配送环节尽可能保障运输时效及质量。

美国铁路冷链物流发展成绩斐然,已经形成了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一条完整冷链物流体系,无论在基础设施、技术设备、服务体系还是在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基础设施上讲,美国大多城市都提前考虑到城市与住宅搭配道路网络设计,并建造高速公路以及横贯大陆的铁路网络;从技术设备上讲,美国铁路大力推进运输一体化,加强各运输部门之间的合作,推行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大力研发联运车辆装备。物流企业和运输公司采用GPS、GPRS、RFID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货物进行定位和温度控制,提高了运输货物安全性,加快运输速度,促进美国冷链运输的发展。从服务体系上讲,美国冷链物流呈现出多样化的运输服务方式,主要包括第三方冷链物流、专业冷藏运输及以冷库配送中心为基地的综合冷链物流服务方式。近些年来,美国第四方物流[注] 主要是指: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等,并不承担具体的物流作业的公司。 也在逐渐增长。从运营管理上来讲,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操作标准和要求以及产品出现损失后的权责分担问题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并配套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和惩罚措施。同时美国冷链物流协会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冷链运输的标准,并实行严格的认证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

2.2.2 畅通冷链物流环节

畅通铁路冷链物流的环节,具体需要从源头产地及销地仓储、干线运输及末端配送三个环节进行完善。第一个环节:产地和销地的仓储。优化产地和销地的仓储布局,是畅通铁路冷链物流第一个环节。从产地来讲,仓储布局应充分覆盖大部分农产品产地半径,争取尽可能快实现较大规模的农产品在最短时间内做到预冷入库。从销地来讲,铁路冷链物流的特点为量大、准时,大规模的运输到站后,需要大规模的库房满足仓储的要求。第二个环节:干线运输环节。干线运输环节是畅通铁路冷链物流的第二个环节,主要指标准化的公铁联运装载设备,装载装备的设计应该满足公铁两用的基本要求,避免公铁两种运输方式衔接时,由于装备的标准不一致而出现货物倒装问题。第三个环节:冷链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这个环节是畅通铁路冷链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铁路运送至城市配送中心后,需要分温区存储农产品,并设计配送专用保温设备,满足商超、大型餐饮业等的配送需求。

3 结 论

随着消费升级及冷链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以铁路冷链物流发展为主导的多式联运必将成为冷链物流发展的趋势。从国内外铁路冷链物流经验看,科学的发展路径是成功的关键。针对我国铁路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顶层设计—服务模式创新—畅通铁路冷链物流链条为核心内容的发展路径,并对如何畅通冷链物流环节进行了深入剖析。因此,通过立法监管、制定统一标准、创新服务模式,辅之政府政策引导,我国铁路冷链将成为运输覆盖面最全、运送成本最低的发展方式。

计算时不考虑结构自重产生的影响,荷载效应全部来自于体外预应力钢束。将预应力荷载等效为沿箱梁纵桥向作用的均布力作用于锚垫板上,所施加的荷载参数如表 1所示。

参考文献:

[1]崔忠付,王杰.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8.

[2]孙金平,纪若婷.北美铁路冷链运输发展研究[J].铁道货运,2015,33(8):54-59.

[3]吴蕴之.对美国物流及其猪禽冷链物流的考察和启示[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6,36(10):63-65.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4.166

[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201864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改平(1984—),女,山东聊城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赵颜(1994—),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工程。

标签:;  ;  ;  ;  ;  ;  

铁路冷链物流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