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论文_王婧

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论文_王婧

王 婧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 要】目的:探究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60例采用美容缝合和传统缝合方法进行术后缝合的患者,在其手术后对其进行留院观察并分析观察的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3例有较为轻的线结反应,在经过一定处理后也健康出院。另外,对照组中有2例副作用较重,2例脂肪液化,4例线结反应。结论:美容缝合手术伤口方法相比传统的缝合方法既操作简单又能够美化伤口,快速痊愈,这一方法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传统缝合

本文采集选取了自2011年到2013年来我院进行产科腹部美容缝合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随着美容技术的提升,美容缝合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腹部切口缝合所具有的不留疤痕、感染性低、住院治疗期限短等优点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对于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整合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2011年~2013年来我院我院进行产科腹部美容缝合的60名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都为30人。对于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22岁到64岁之间,水平切口19例,竖直切口4例,数量大于两次下腹部手术患者,偏肥胖的患者16例,偏瘦患者9例,腹部低蛋白患者3例。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的是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的方法。对照组:年龄在26岁到68岁之间,水平切口20例,竖直切口1例,数量小于两次下腹部手术患者,偏肥胖的患者9例,偏瘦患者3例,腹部低蛋白患者4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的是传统缝合方法。除此不同外,其他方面的数据都大致相同,

1.2方法

对患者的缝合部位都采用1-0号可吸收线盒包进行美容缝合,其中横向切口采用“8”字处理肌肉层,纵向切口用“U”字缝合,首先连接筋膜,对美容缝合部位进行杀菌消毒,并减除多余的组织和残余物质,用3-0吸收皮下组织和内缝合皮肤。从远端切口开始打底,用针头刺出真皮层内缝合皮肤,贴近皮尾缝合线,当距离侧外口2cm时出针,此时要注意注射的力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否则会对患者的手术治疗造成不良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在采用以上缝合方式的基础上,采用1号线缝合皮下脂肪层,用3号线进行丝线间断性缝合,为保证手术效果,在皮肤外侧不能看到缝合线,同时要及时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表情变化,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手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决定换药次数和拆线时间,一般情况下在手术5~9小时就可以拆线,一旦患者出现脂肪液化,要及时采用TDP照射,此时不能按照规定时间拆线,可以延迟1~3小时,但要在伤口处固定蝶形胶布,防止伤口移位。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两组接口甲级愈合率及住院时间的比较采用文字和数量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切口手术效果

观察组30名患者在手术之后无一例出现针脚发炎、伤口感染以及肺部线结红肿,在手术后2~3天之后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现象的有3例,且情况不是很严重,通过规律性照射TDP,2小时后红肿现象消失。而对照组术后切口发热,脂肪液化发生率大约为1%,相比于观察组大大提高,直接导致了伤口开裂,对后期治疗非常不利,轻度脂肪液化发生率大约为4.2%,甲级愈合率大大降低。观察组在手术之后的5个月之内几乎没有出现反弹现象,且无腹壁牵拉硬结现象发生,而对照组切口的上下皮肤发生了方向性变化,针眼和针线之处的皮肤发生硬化,疤痕突出,极大地影响了美容的美观效果。

2.2住院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之后大多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即使产生了局部红肿也能尽快消失,住院时间一般为3~6天,手术复发性很低,30例患者中只有1例出现了反弹现象,而对照组在手术之后大多需要及时换药和拆线,以防止细菌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住院时间一般在4~10天左右,严重的患者可达15天,且脂肪液化现象严重,有1例患者出现了清创、重新拆除缝线、防止引流管等,出院时间大大加长,且面部没有得到很好地保养和控制。

3.讨论

通过本文的数学采集和综合研究发现,美容缝合手术具有很大的优点,相比传统的缝合方式,美容缝合优先考虑患者的皮肤状况和皮下组织发育情况,可以在患者不同面部之中寻找到最佳解决方法,如提高分子量、增强抗原性,通过皮肤和血液的水解反应促进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而传统意义上的缝合方式大多只追求手术成功率,而没有从患者的角度为患者着想,如愈合后皮肤会留下疤痕,影响美观,此外拆线过程繁琐,且要延长很多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成本且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适当地配合TDP照射治疗,积极推广并采用可吸收美容缝合法,为美容产业和美容技术的不断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范艳霞.胰岛素联合高渗葡萄糖治疗妇产科手切口脂肪液化[J].医学信息,2010,9(12):3744-3745.

[2]李萍,彭红艳.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方法探讨[J].中外医疗,2009,13(32):172

通讯作者:

王婧,女,198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王婧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  ;  ;  ;  ;  ;  ;  ;  

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论文_王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