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_赖偲睿

小议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_赖偲睿

赖偲睿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东柳初级中学 四川 达州 6351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1-038-0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将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个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的可怜的寿命。"就数学概念教学而言,素质教育提倡的是为理解而教。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在新的一轮课改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数学概念教学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概念的引入--借助生活实例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人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例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①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2,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自然数O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用分数。②观察两个温度计,零上3度。记作+3°,零下3度,记作-3°,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③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三、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外延的大小与内涵成反比。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之总和(或集合);概念的外延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或集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就能从量和质两个方面透彻理解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学"正方形"概念时,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概念,在教学时可通过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等概念作比较分析,发现正方形概念的内涵中包括矩形和菱形概念的内涵,从而从外延关系上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而它们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对正方形概念的教学,转向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及其联系的分析,进而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系统化。而对有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如负数和非正数、角的平分线与三角形的平分线、弦与弦长、小于和不大于、平方根和二次根式、乘方与幂等,在教学中注意引导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加以区分,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不仅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且剖析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也有助于学生培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注重概念的运用

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运用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运用概念的方法

(1)复述概念或根据概念填空

(2)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3)运用概念进行推理

2.运用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练习达到运用概念的目的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练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练习的目的要明确。在练习时必须明确每项练习的目的,使每项练习都突出重点,充分体现练习的意图,做到有的放矢,使练习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新学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2)练习的层次要清楚。鉴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识事物往往不是一次完成,需要一个逐步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因此练习时要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

①基本练习,在刚学完新课之后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②发展练习,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概念和初步形成一定的技能之后的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③综合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化概念,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由技能到能力的转化。

(3)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系统。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之中,并与其它有关概念有着区别与联系。因此在进行运用概念的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获得的每一新概念及时地纳入相应的概念系统,这样新旧概念才能融会贯通,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新概念,才能使相关联的概念形成概念系统。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所获得的概念的保持与运用,有利于学生概念系统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认知系统结构的形成。如在学过菱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可以通过练习,联系正方体是特殊的菱形,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概括为"对角线的平方的一半"。这样就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了这一类概念的系统知识。

另外,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概念性错误,要紧抓不放,及时纠正。概念教学的重点不是记熟概念,而是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所犯错误是哪个概念运用错误,或是忽略了概念中的哪一个关键字、关键词,或是和哪个概念混淆了,以后遇到同样情况怎么办?这件工作做好了,往往会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具有针对性,深刻性。

综上所述,数学概念教学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我们遵循认识规律,注意概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不难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赖偲睿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  ;  ;  ;  ;  ;  ;  ;  

小议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_赖偲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