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生管理:走心德育不可或缺论文_齐福民

寄宿生管理:走心德育不可或缺论文_齐福民

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 737200

集中办学、整合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一大趋势。在这一大形势下,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学校生源猛增,寄宿生也随之与日俱增,这为学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其说这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毋宁说这是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阵痛”。那么,如何走进寄宿生的心灵深处呢?窃以为,改进教师和寄宿生的师生关系,注重“走心德育”,才能打开走进寄宿生心灵秘境的大门,才能让寄宿生沉浸在心灵和情感的抚慰与呵护之中,让他们精神的“夜晚”闪烁出璀璨的光芒。

一、走心德育,应该从儿童视角出发

纵观当下一些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和老师的关系之所以常常显得紧张兮兮,甚至稍不注意就会演变为“敌对关系”,是因为教师把教育的“根”扎到了政治、教化等成人的需要中。因此,“教育切忌将孩子视为‘小大人’或成人的翻版,戕害其自然本性、压抑其独立个性”,教师只有转换视角,重新找回走入寄宿生心灵深处的钥匙,以一颗“同理心”看待寄宿生的问题,才能有效引导寄宿生的道德成长,激发起身上的道德成长力量,也才能生长出适合寄宿生的“活德育”。

二、走心德育,应该从无痕教育入手

为什么一部分成人或教师总是无法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关键就在于教师总是试图要强加点什么道理到孩子头脑里,总是以尖锐的、强硬的、棱角分明的方式想要强行进入孩子们的内心。窃以为,学校或教师应该从无痕教育入手。“无痕教育其实有‘痕’。这个‘痕’就是‘自然而然’,就是‘润物细无声’。”那么,面对寄宿生,教师如何在无痕教育中,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呢?

1.应该提倡“慢”的艺术。

“当你奢望‘品性纯化’这样的事情也能以加速度转变成一个持续的外在积累之时,速成也就变成速朽。”只有慢下来,才有可能打开孩子们心灵的秘境,才能窥见孩子们那鲜活丰富的内心风景,才能完成生命内在的滋养、锻造和成长。特别是面对离开了父母的寄宿生,更要提倡“慢”的艺术,因为“慢”意味着寄宿生总有出头之日,“慢”意味着寄宿生也有可能享受到亲情,“慢”意味着寄宿生也有可能像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其诸多生命建设所必需的基本要素都能得到呵护、唤醒和打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应该注重“多少”的取舍。

千万别认为,因为父母亲不在身边而多布置几道题,就是对寄宿生精神生活的填补,就是对孩子们较大的呵护和负责。事实上,多余的“补缺补漏”,只能带给学生过重的身心负担,只能带来教学的不知所措,只能带来教育的苍白、脆弱和似是而非。在这个意义上说,该多的多,该少的少,在“多少”的取舍上下功夫,应该成为解决寄宿生心理问题的经常性工作和基础性工程。

3.应该注重“虚实”的结合。

“上课、吃饭、休息”,这是寄宿生的“三部曲”。除了上课之外、吃饭、休息之外的“虚”的活动,更应引起教师足够的警惕和高度的敏感。表面看,孩子们在课间十分钟“玩耍”什么,饭前饭后在“交流”什么,睡前睡后在“思考”什么,似乎与学校教育、与教师责任、与家长期望没有关系,实际上,真正的教育发生在随时随地,所谓“走心”,其实就是走进孩子们学习之外的“虚活动”中,正所谓,教育除了需要神圣事物的引领和伟大精神的召唤外,日常生活的熏陶与浸润更是重要。

三、走心德育,应该从全面和谐评价

不可否认,寄宿生比正常生更敏感、更复杂、更鲜活。大部分学生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到学校后一切都要自己料理。既然是“自己料理”,那么如何评价就显得异常重要。教师是仅仅是从寄宿生的考试分数去“盖棺论定”,还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全方位去评价孩子?显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称道的。对于暂时离开了父母亲的寄宿生来说,评价的渠道愈广,愈能避免在简单机械的因果链上来看待寄宿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辗转,而寄宿生也愈能在合适的评价中唤醒自己、锻造自己,成长自己。

比如,一个寄宿生在学校宿舍炫耀家里给自己捎带到的食品之多,用具之贵重……老师进宿舍后听到了,但并没有当面批评,而是趁机祝福:“他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珍贵礼物,大家都应该感谢他!”然后在单独一个人时,耐心地告诉学生:过分地炫耀,会造成了孩子之间的相互攀比;不合适的炫耀,会滋生自己的虚荣心;你可以分享你的好东西,但这不是你以此炫耀和骄傲的资本……

寄宿生和老师之间是否有最动情的触点,是否能构建出活泼、温润、灵活的走心德育,关键在于教师。优秀的教师善于从儿童视角出发,注重“润物细无声”般的渗透,注重全面、温馨、和谐的评价,以此走进寄宿生“曲里拐弯”的内心深处,打开那个“波涛汹涌”般的内心的大海,以此为寄宿生的成长引进源源不断的生命活水,以此打造精彩、厚重和摇曳生姿的走心德育新时空。

参考文献

[1]邹太龙 孩子眼中的“人”与“世界”[J].中小学德育,2015,(2):1。

[2]杨伟国 无痕教育其实有“痕”[J].中小学德育,2015,(19):01。

论文作者:齐福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  ;  ;  ;  ;  ;  ;  ;  

寄宿生管理:走心德育不可或缺论文_齐福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