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政新闻编辑的相关探讨论文_涂煌

关于时政新闻编辑的相关探讨论文_涂煌

涂煌

吴川市广播电视台 广东 吴川 524500

摘 要:在众多的新闻栏目中,时政新闻是最为重要的。它是联系政府和人民的一个重要纽带,因此做好时政新闻的编辑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时政新闻编辑的特殊性,并探讨了时政新闻编辑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基本的编辑手法,旨在为今后的时政新闻编辑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闻;编辑;原则;手法

引言

时政新闻就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广泛性、信息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时政新闻作为电视新闻报道中一类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新闻,是党政部门同人民群众之间保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时政新闻的广泛关注,给时政新闻的编辑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编辑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节目的效果,因此,编辑记者必须高度重视时政新闻的编辑工作,不断探寻新方法,推动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以确保节目质量。

1.时政新闻编辑的特殊性

我国的编辑工作源远流长,编辑活动古已有之。“编辑”一词形成于唐初,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编辑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编辑的概念早已突破了书籍的框架,超出了文字的范围,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通讯社以及互联网都有其专业编辑。这些媒介由于传播方式、传播符号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编辑方法,使得编辑业务更加异彩纷呈。

时政新闻编辑,顾名思义是对时事、政治领域题材的新闻报道的编辑。电视新闻界也通常称时政新闻为会议新闻,与其他媒介的新闻编辑工作相比较,时政新闻编辑工作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中编辑对象的复杂性和编辑主体的群体性,直接关系编辑工作的全局,尤其值得重视。

1.1编辑对象的复杂性

所有媒介新闻编辑的工作对象都是稿件。报纸编辑面对的是文字稿、图片和图表,广播新闻编辑除文字稿外还有音响素材;相较而言,电视新闻编辑面对的工作对象要复杂得多。时政新闻编辑面对的稿件,多以社会的现实生活为对象。电视新闻编辑无法像报纸编辑那样对稿件大拆大卸,重新拼装,或是干脆另起炉灶,它只能在既有的音像素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蒙太奇思维方法,通过排列组合,把素材本身的潜在信息充分发掘出来。甚至有时,编辑还会遇到只有文字稿而没有画面素材的情况,这时编辑记者就要想方设法加以弥补,或从资料库中寻找其他画面,或制作动画、字幕,或借助平面媒体刊发的照片,赋予电视新闻一定的可视性。

1.2编辑主体的群体性

时政新闻编辑是一项复杂的二度创作活动,记者需要调动自身修养、才能、思想水平,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处理音像素材,恰当利用音像排列组合的变化来明确主题,给予原素材其他的附加值;反之,则可能使极具新闻价值的素材变为无用的垃圾。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记者的创造性直接影响着一条新闻、一个节目的成败得失。编辑记者的创造性努力能否获得预期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间的配合和协作。就解说词来说,同样一则解说词在转化为声音或画面、同期声的合成过程中,完全可能因不同的处理导致截然不同的播出效果。即使是写得很精彩的解说词,如果播音员配音时音量、声调、节奏把握不尽得当,或者合成时与画面稍有错位,也可能使节目功败垂成。所以,编辑工作的群体性,无疑也是新闻编辑区别于其他(报纸之类)编辑的特殊性之一。

2.时政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

通过研究国内外新闻编辑发展现状资料,不难发现,西方各国标榜新闻报道纯客观,不参杂传媒或传播人意见,把满足观众需要作为重要出发点;与此不同,中国新闻编辑主张新闻是党的喉舌,既要报道事实,又要传播思想,主张“用事实说话”。这样的思想现状,与我们一直遵循的新闻编辑真实性原则是密不可分的。

时政新闻编辑原则主要包括取材原则、真实性原则、声画原则和节目整体化原则,其中真实性原则是最为重要的,必须先有事件,后有新闻。①它同样也是所有电视新闻编辑中的共同原则,要求新闻编辑树立为事实负责的观念,杜绝一切虚假失实的报道。同时,时政新闻编辑需要兼顾党和政府的需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体现了新闻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遵循新闻编辑原则和对新闻的责任感是相互作用存在的,没有责任感,何谈真实性?但在我们现有的新闻中,还会不时出现“摆拍”之类的现象,给观众留下“失真”“虚假”的印象,削弱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媒体的公信力;有时也会由于图像“缺环”,损害报道真实。所以,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切实坚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作为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度责任感进行新闻宣传工作。从长远来说,要解决责任感缺失问题,前提是要端正思想态度,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坚持以正面宣传和正确导向为主,用高雅思想和丰富内涵努力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新闻环境。其次,新闻编辑把关意识的强弱,将会直接影响到新闻的质量。所以,在编辑具体新闻报道时,对每一个镜头都要认真审视,最大限度地避免差错。

3.时政新闻编辑的基本手法

时政新闻编辑手法与上文中谈到的时政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次。编辑原则是规范编辑活动的基本准则,而编辑手法则是体现编辑原则、提高新闻质量的手段。明确这个关系非常重要,否则不是盲目追求手法新颖而背离时政新闻编辑的正确方向,便是因蔑视手法、空谈原则而流于千篇一律,结果都不免削弱编辑功能,影响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常见的时政新闻编辑手法,往往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3.1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在新闻编辑中,是将无数镜头根据逻辑关系组接,通过形象之间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含义相对完整的新闻。②根据景别的不同,蒙太奇组接方式有前进式句子、后退式句子和反复式句子。其中,后退式句子的运用常常出现在时政会议新闻中,会议新闻着重于各级领导人的访问、视察等重大的政治活动。会议新闻画面剪辑,常常从特写开始,最后退回全景,让观众随着景别的逐渐扩大,了解局部在全局中的位置及关系。在实际操作中,蒙太奇的组接方式往往没有严格的界限,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键是要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逻辑和观众的视觉习惯。只要画面能让观众确切了解事件发展过程,可以不拘一格。

3.2剪接点的选择

时政新闻,无论是长消息还是短新闻,都是由一个个镜头连接起来的,镜头两两相接处就是剪接点,通过动作连接、人物情绪连接、节奏连接还有声音连接组成四种基本类型。在剪辑很多会议新闻时,常常以人物情绪连接画面,领导人在台上讲话的近景,下一个画面就会接参会人员凝神倾听的中景等。这一个个画面组接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前面拍摄素材进行恰当取舍或剪裁的过程。我们通过这种取舍,把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重新组合成一个视觉可以接受的时空关联。无论如何,其最终目的在于更加真实地再现新闻事实的原貌,让观众更确切地了解新闻事实。

3.3声画关系

在时政新闻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有声画对位和声画合一两种表现方法,它都着眼于处理声音和画面,尤其是解说词充分发挥说明、解释和提示画面的功能,避免与画面简单重复或相互脱节。其一,声画对位,即声音和画面在各自表意的基础上结合起来,形成声画对列的效果。其二,声画合一,指解说词直接说明、提示画面,而实况音响都是同期声,这种方法使得解说词和画面之间有一个“隔层”,使之能够融为一体,显然得益于实况音响的粘连。

3.4屏幕文字的使用

在所有的电视新闻中,字幕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不仅可以引导观众深入理解画面内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增加信息量。它已经成为与图像、解说、同期声一同营造气氛、深化主题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有些情况下,字幕是无声的画外音,它与画面、解说词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表达更丰富的内容。在字幕制作时,要十分重视字幕的撰写和校对,力求文字简明、立意具体,避免笼统、含糊的语言。

4.结语

总之,时政新闻在新闻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党的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的宣传方法,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下,电视时政新闻要想发挥出真正的地位与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其编辑工作。作为一个编辑记者,在编辑时需要了解时政新闻的特殊性,遵循其编辑的基本原则,并运用好时政新闻编辑方法,以推出更加贴近民声的信息,有利于拉近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推动时政新闻编辑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琛.论电视时政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J].采写编.2017(5)

[2] 朱彬.关于时政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5):164-164

论文作者:涂煌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关于时政新闻编辑的相关探讨论文_涂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