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施工技术论文_张雪燕

综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施工技术论文_张雪燕

身份证号码:45051219891102XXXX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的常见结构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与优势进行分析;并分别从模板施工方面、钢筋制作施工方面、混凝土浇筑施工方面及混凝土养护施工方面,细化阐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以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及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钢筋绑扎

前言

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的普及,这种结构的施工过程及施工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技术的选择、应用,与钢筋混凝土质量存在密切关联。基于施工技术的重要价值,分析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与优势

结合既往经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及优势主要体现为:

(一)施工便捷

钢筋混凝土结构较为简单。相对于其他建筑结构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便捷性较高[1]。在施工期间,仅需经施工准备、材料加工、模板制作、钢筋安装、浇筑、养护及拆模流程,即可完成施工任务。这一优势为其在建筑领域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抗拉伸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拉伸作用,主要与混凝土在硬度、强度等性能方面的优势有关。经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操作获得钢筋混凝土结构后,这一结构可形成良好的抗拉伸力,避免因异常拉伸作用而引发质量问题。

(三)承载力

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成来看,其构成元素——混凝土的承载力偏低。而钢筋的承载力约为2.8MPa。当将上述两种材料混合构成完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后,钢筋材料的高承载力优势,可有效弥补混凝土在承载力方面的不足,提升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参数。

(三)抗震性能

抗震性能是建筑质量评估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可满足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相关规范中的抗震等级要求。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模板施工方面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模板施工技术无疑是建筑工程的要点之一[2]。此前学者研究证明:当模板施工出现问题时,后续混凝土浇筑、养护等施工环节的质量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中,应做好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以借助这一施工技术,保障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的整体质量。

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规范为:第一,模板材料管理。参照相关规定,合理选择模板材料,确保钢板、金属支撑件等材料无质量问题,且规格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求。第二,模板制作。严格参照设计图纸中的要求,开展模板拼制工作。制作模板期间,确保模板各板边均平整度符合要求。注意做好模板接缝的处理,检查有无漏浆问题发生,充分保障模板接缝的严密度。第三,支撑安装。模板支撑系统的构成较为复杂,具体包含水平撑、立档、横档以及斜撑等部分。安装支撑时,需参照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图纸,合理做好各部位的拼接施工后,需仔细检查支撑系统的牢固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发现支撑安装存在问题(提示混凝土振捣施工中可能出现变形或移位问题),需及时进行优化,以保障支撑系统防护作用的发挥。

(二)钢筋制作施工方面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钢筋制作施工技术,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及施工质量存在密切关联。为确保钢筋制作施工技术作用的发挥,在施工期间,可按照如下流程,合理运用钢筋制作施工技术开展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第一,钢筋焊接施工。根据钢筋混凝土工程要求,选择适宜规格、长度的钢筋材料进行焊接处理。在这一环节中,焊接参数的把控是决定钢筋焊接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有学者在研究中证实,实施预热闪光焊施工时,钢筋的顶锻留量、预热留量参数的最佳控制标准分别为4-10mm、1-2mm。此外,钢筋的调伸长度也是一项较为关键的参数。这一参数的控制应结合钢筋等级确定。对于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用的III级钢筋及IV级钢筋,宜按照40-60mm标准调整其调伸长度。第二,钢筋绑扎施工。钢筋绑扎施工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要点。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各部位对承载力参数的要求不同,宜根据实际要求,采用不同排列模式进行绑扎施工。如在钢筋混凝土主体中的梁部分,需选用多层排列模式的钢筋网,为保障各排钢筋的承载性能及钢筋网的整体稳定性,可分别于各排钢筋中间,垫入φ25mm规格的短钢筋,并将短钢筋与各排钢筋充分绑扎牢固。而在墙钢筋网绑扎施工中,对于选用单层钢筋网的子工程,应注意将末端有直角弯钩的部位朝向混凝土内侧方向;对于选用双层钢筋网的子工程,注意于两层钢筋内部,预设梯形撑铁,在撑铁基础上进行绑扎,以便借助撑铁的支撑作用,维持双层钢筋网结构的良好稳定性。

(三)混凝土浇筑施工方面

作为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体系的主要构成,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宜结合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要求,利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保障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施工技术要点包含:第一,浇筑方法选择。结合既往施工经验可知,由于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工程量较大,混凝土浇筑时,如浇筑方法选择不当,可能会引发浇筑施工问题。为避免出现问题,宜重视浇筑方法的选择。就大型钢筋混凝土工程而言,可选择连续浇筑法开展混凝土浇筑,以避免混凝土结构因浇筑时间间隔过大,而出现质量问题。第二,倾落高度控制。浇筑施工中,倾落高度的控制,与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混凝土质量问题形成风险存在一定关联。对此,应按照2m标准,设置倾落高度参数,以防高差过大干扰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第三,振捣施工。混凝土振捣施工是保障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备良好承载力、抗拉伸力等性能的关键所在。为满足上述要求,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中,应做好施工现场振捣点的布设。通过对各振捣点的同时振捣施工,确保各区域混凝土性能的一致性。此外,还应重视振捣点振捣操作时间间隔的控制,按照20-30s/次标准,持续进行振捣施工。

(四)混凝土养护施工方面

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也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主要构成。如缺乏必要的养护,或养护期间出现问题,混凝土表面可能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为避免产生上述状况,需加强对混凝土养护施工的管理:根据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求,选用铺设防护薄膜法或蓄水养护法,开展养护施工。在这一环节中,应确保养护时间的充裕性及养护操作的规范性。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保障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应注意结合建筑工程要求,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开展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此外,还应注意从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总结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改善施工效率的技巧,将其落实于后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以促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光.探究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4):51-52.

[2]陈伟炜.民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2):16-18.

论文作者:张雪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综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施工技术论文_张雪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