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多种方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论文_戴丽爽

开发多种方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论文_戴丽爽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中心小学 116036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要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我们要开发多种方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第一、用对话的方法促进教学发展

对话是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思维过程。我们通过对话进行沟通,了解对方的心理,并且能够广泛地、大量地吸取外界的各种信息,在不断的反馈和交换中,变成自己的方式进行理解,建立起新的思维模式,以此来获取最终的结果。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先叙述一下各自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吗?都说一说,老师会给大家进行讲解。”在问的时候,我知道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面带笑容而且字正腔圆,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们开始都不敢说,后来经过鼓励,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踊跃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困感。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是最活跃的因素,通过对话产生联想和启发,不但产生新的问题,并能够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师生之间在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很多的契合点,让问题变得不是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不再变得枯燥和难以理解。

第二、用渗透的方法增强学生能力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的数量和内容上都有了要求。在教授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不开展深入的研究,学生就不能品味到语言与内容的精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在课堂上利用阅读和品味以及想象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把握诗意阅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熏陶出美好的理想和情操。小学课本中收录的古诗都是千古美文,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地吟诵,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并且在朗读的时候,古诗词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让人觉得朗朗上口,不知不觉地就深深进入诗词的意境之中,从而体味到文字的语言美。比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这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读了一遍之后,我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场面,然后带领大家一起朗读,注重让学生体味诗中所表达的优美场景,以及声调的变换所带来的音律感。之后我找出其他关于“咏柳”的名诗名句,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讲述,既扩大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了祖国诗歌的丰富和文字语言的美妙,又在对比的诵读中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把自己彻底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第三、用幽默的方法提高课堂兴趣

在教学中,使用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把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易于接受,还可以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彻底放松,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间的亲近感。幽默的语言能让课堂变得活泼。幽默的评价可以让学生笑着接纳,而且印象深刻。每当上课,我都会注重用幽默的语言去评价孩子,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甚至有一些内向的孩子也变得开朗了。名师于永正曾经总结过自己的经验:“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畅达,但重要的是要有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境。”借势引导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进行经验的积累。

第四、用提问的方法完成解惑答疑

要让学生提问,提问就要有切入点,抓住了这些切入点,就找到了提问的“拐棍”。教师要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学习情况,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提问的切入点呢?1.要问在课题处。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它往往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内容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提示他们可以针对课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方面来提问,久而久之,使学生逐渐养成见题生疑的习惯。2.要问在关键处。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制定的。课文的难点,要根据课文的难易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确定。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要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击鼓要击在鼓点上,好问题往往要问在文章的点睛处。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凭借语言、抓住重点分步讨论,不但学有兴趣,而且对课文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中心的写法印象深刻。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抓住文章的鼓点——关键词句进行质疑,一些推动情节的词句、内容结构照应的关系句、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中心句等都是可质疑的关键词句。抓住了这些词句,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关键。3.要问在矛盾处。教材中的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抓住这些地方提问,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4.要问在空白处。有些课文,作者为了达到某些表达效果,有些情节不作细微的叙述,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填补文章的空白,学生就易走进文章的“心灵”,领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进行创造性思维。5.要问在写法处。从写作的角度提出问题组织教学,即不但要引导学生懂得课文写了些什么,更要理解课文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何作用?备课时,要看看文章在写作上与其他文章有何不同,要变换角度,从写作的角度去提问或引导学生发问。

论文作者:戴丽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开发多种方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论文_戴丽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